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下的高中学校德育实施途径

2020-09-06 13:15李贤中罗朝军
天津教育·上 2020年8期
关键词:基本特征实施途径

李贤中 罗朝军

【摘要】成都石室中学在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的指导卜,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学校德育工作在坚持“源于生命,循于生涯,达于生态”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德育”这一全新的概念。“生态德育”将从国家成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五个维度,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力,从而达到人与人、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这三者关系的和谐相处。

【关键词】生态德育;基本特征;实施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0)22-0107-02

The Implementation Approach of Moral Education in High School under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ducation

——Taking "Ecological Moral Education" of Shishi Middle School in Chengdu City, SichuanProvince as an Example

(Shishi middle school, Chengdu City, Sichuan Province,China) Ll Xianzhong LUO Chaojun

[Abstract]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ducation, Chengdu Shishi middle schoolpays attention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ility of students. On the basis of adhering to the principle of "from life, fromcareer, to ecology", the school moral education puts forward a new concept of "ecological moral education". "Ecological moraleducation" will cultivate students' necessary character, key abil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ility to adapt to life-long de-velopment and social development from the five dimensions of national morality, social morality, professional morality, familyvirtue and personal morality, so as to achieve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among people, nature and society.

[Keywords]Ecological moral education; Basic characteristics; Implementation approach

一、生态德育提出的背景

《题文翁石室》,是唐朝著名文学家裴铡的经典代表作,诗歌描写了对文翁石室千秋不改,永有色彩的赞美之情。在诗歌的开篇,作者就以“仪形”和“德馨”两种意象呈现出了文翁石室对“行法规”“做楷模”和“品德高尚”等德行培养的赞赏,深刻体现了“以德为先”和“万育德为首”的思想。作为巴蜀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薪火相传2160年的文翁石室(现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一直坚持“尚德为先,立德树人”的优良传统,在学校发展的各个时期,都将德育工作放在学校育人工作首位。为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继承石室千年教育传统,学校德育工作趁势而为,在学校“育关键能力、办品质教育、为领军人才成长奠基”的办学追求指引下,以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为遵循,在学校生命教育研究成果基础上,以全面升华的向往和自我革新的勇气,提出了源于生命、循于生涯、营造生态的新时期学校德育理念,即:生态德育。

二、生态德育的概念及特征

生态德育是指教育者在实施德育的过程中使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动态平衡的整体的开放德育生态系统,在该系统中教育者输入未经教育的或未经某种德育的受教育者,通过系统内部的“加工”“输出”获得社会推崇的品性规范和要求的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在社会中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其特征如下:

(一)整体性

生态德育强调教育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强调教育与环境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生态德育认为社会是由各个要素有机联系构成的一个网络系统,其中任何一个成分都不能随便脱离其他成分。德育过程要正确处理德育生态系统内部诸关系和外部环境之间的诸关系。因此,生态德育需要从整体的角度出发,不断寻求与各种资源的配合,科学协调,统筹规划。

(二)开放性

开放性也是生态德育的一大特征,生态德育是一个圈子,或者说是一个系统,从这一层面来讲,其中的资源、内容都是流动的、动态的,需要不断交换、更替,才能更好地促进德育内容的创新和可持续。

(三)动态平衡性

我们研究生态德育系统的目的,是拟建立一个理想的、合理的生态德育结构,而生态德育的合理只相对稳定于一定历史条件。因此,要用动态平衡的观点来看待生态德育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其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其动态相关性。生态德育是在动态中寻找平衡点和结合点,探索学生德育的多种可能性,多条线共同践行“观念是行为的先导”的理念,培养学生以实践促进观念的转變。

三、生态德育的实施途径与方法

(一)构建德育课程体系,以思想立德、理想引德,奠基国家成德

构建德育课程体系,就是要凸显德育课程的主体地位,将家国情怀、民族精神渗透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通过结合生活实际的案例与各类专题活动,进行思想传递,并在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与育人思想的指导下开发校本教材与校本课程,在学科课程中渗透德育思想,强化思政教育,引导学生站在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高度,完成自身的品德修养。

(二)开拓研学行走平台,以实践修德、体验蕴德,成就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通常被称为“公序良俗”。社会公德是社会生活中最简单、最起码、最普通的行为准则,是维持社会公共生活正常、有序、健康进行的最基本条件。开拓研学行走平台,就是要广泛地开展与社会接轨的研学活动、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行走中感悟成长,明白自我与社会的联系,明确社会公德与自我生活体验的联系,最终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善思想,推动社会公德的思行结合。

(三)促进生涯规划发展,以心理沁德、规划渗德,践行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立足根本,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取决于道德水平,更取决于职业道德的水准。生涯发展是职业道德形成的基石,与学生的心理发展普遍藕连,通过四大学生组织等载体,学生能够产生初步的职业道德发展冲动,只有通过系统的职业规划引导,才会形成较为完整的职业道德思考。

(四)创建共同体协同文化,以荣校厚德、管理育德,发扬家庭美德

家庭美德建设是每个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础工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密不可分,他们之间的纽带往往会与文化相连,故家庭美德的培育之于学校教育来讲往往会形成频繁的家校互动,石室校园中屹立的清顺治年间《学校条规》中深刻阐释了这一联系的丰富内涵——生员家的父母贤明睿智的,生员当受教于父母。因此,建立良好的校园生态氛围,沁润厚重的石室精神与中华优良传统文化,辅以人性化的制度管理约束与引导,是家庭美德形成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五)丰富校园活动实践,以情怀润德、和谐养德,培植个人品德

道德不仅能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能平衡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要求人们端正对自然的态度,调节自身的行为。环境道德是当代社会公德之一,它能教育人们应当以造福于而不贻祸于子孙后代的高度责任感,从社会的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平衡人与自然之间的正常关系。因此,个人品德乃德之根本,既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也是人发展的前提。在丰富多彩的常规活動与特色活动中孕育真情,培育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和谐立德思考,是树立个人品德教育的重要载体。

四、结语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努力实现教育的价值与人的价值的融合,学生的生命将拥有自由舒展的空间,一个朝气蓬勃的教育景象将会向我们走来。

参考文献:

[1]陈垠亭.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学校德育体系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4.

(责任编辑 范娱艳)

猜你喜欢
基本特征实施途径
我国一流医学本科教育的基本特征
高校外语教学改革创新探索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建设的实施途径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舰员级维修训练能力的内涵浅析
创新教育督导方式 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
浅析“柔、屈、颤”在藏族舞蹈中的运用
高校学生群体活动的基本特征和组织管理研究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百年中国文学运动的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