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爱周
【摘要】每个人都是一个天生的创造者,都拥有潜在的创造才能,但只有经过后大的环境影响和良好的教育,儿童的创造潜能才能得到开发。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教育活动。在教师的精心设计、指导卜,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留给学生实践的时间、空间,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创新;思维;环境;氛围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0)22-0077-02
O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reative Ability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Teaching
(Niangniangba Central Primary School, Niangniangba Town, Qinzhou District, Tianshui City,Gansu Province, Chi-na) SUN Aizhou
【Abstract】 Everyone is a natural creator and has potential creative talents, but only through acquired environmental in一fluences and good education can children's creative potential be developed. This requires us to change traditional teachingmethods and carry out innovative educational activities in teaching. Under the teacher'S meticulous design and guidance, letstudents master solid basic knowledge, create a good learning atmosphere, let students maintain a strong curiosity and thirstfor knowledge in the classroom, leave time and space for students to practice, and optimize the classroom Teaching structure to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ve thinking ability.
【Keywords】Innovation;Thinking;Environment;Atmo sphere
所谓创新教学活动,就是变传统的“灌输——接受——生搬硬套”为“启发——思考——实践创新”,也就是在教师的精心设计、指导下,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留给学生实践的时间和空间,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里谈谈笔者的几点体会:
一、扎实的数学基础,是学生创新的源泉
数学知识基础与创新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存在与发展的关系。无“知”便无以用,无以创。数学基础是指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积累的数学知识、实践经验、实践能力等。数学基础越扎实,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越容易培养。如:笔者在教一道数学应用题时,出示题目:在一次植树活动中,六年级植树240棵,五年级植树230棵,四年级植树220棵,三个班一共植树多少棵?平均每个班植树多少棵?有一个学习优秀的学生列式:230×3=690(棵)。这位学生一下子解决了两个问题。而其他学生不能够理解。这道题按常规的解题思路,是先把三个数连加求出和,然后总和除以三,再求出平均数。笔者便让这位学生讲了他的解题思路,大家这才恍然大悟。可以见得,学生拥有丰富、合理、扎实的知识基础在此题中起着决定因素,通过认知结构的改组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二、创设敢于发表有所创新的情境,允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教师要与学生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民主气氛,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和勇气,启发和诱导学生积极思考,发表独立见解,形成以问题为中心,将设疑、质疑、释疑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让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让学生的学习氛围更加浓厚。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始终是课堂的主角,而学生只是听从教师不断地接受教师向他们灌输的知识,学生的思维定式在教师的程式中,自己的个性没有得到发挥。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进,师生关系得到了改变,在教学中尽量引导有所创新的情境,让他们大胆地去陈述自己的不同观点。如:教学“下面加法算式哪些能改为乘法算式,并算出得数”,有一道题:7+7+7+7+5有的学生写成:7x4+5;有的写成:7x5-2;有的写成:8×4+1。我觉得这些学生的想法非常独特,就表扬了这些大胆、敢于创新的学生。其他学生有意见了,有的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不能表扬他们,他们没有按题目的要求做,没有仔细看题目要求。这道题不能改成乘法。”一位答题的学生说:“题目要求我们改成乘法算式,我们改成乘法和加法、减法混合运算不行吗?”他们各抒所见,争论不休,学习委员小丽说:“要是把题目的要求变一下就可以,比如变成四则混合运算。”我被这些孩子认真审题、不畏权威、敢于质疑、大胆创新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
三、为学生营造一个浓郁的自由讨论的氛围,促其有所创新
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仍有这样的现象,教师不放心,讲得多,不放手,牵得多。其实,教师对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的拓展,是不能替代学生的,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因此,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要积极采用合作式、启发式教学,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和谐、有利于创新的环境氛围,使他们能自由地发表意见。要利用小学生求知欲和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充分引导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使学生在运用分析、比较、判断、综合、推理等思维的过程中去理解、同化知识的同时,善于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如在教百分数计算时,我出示了24%×75,学生基本用两种解法:0.24×75=18;24/100×75=18。有一个学生是这样做的:24%×75=75×24%=24×75%=24×(1-1/4)= 24-6=18。面对这样的解法,我没做肯定或否定回答,让学生先小组讨论,有的学生说:“这种做法不对,这样违反了解题规律,不合理。”有的学生说:“这样做太难理解,没老师教的方法简单明了。”这位学生便一步一步地写出了他解题的思路和依据:24%×75=75×24%(乘法交换律)=24×75%(积不变定律):24 x(1-1/4)=24-6(乘法分配律)=18。这样一来,学生都看清楚了。他这方法确实是一种创新,大家也承认了这种方法的妙处,学生都积极地进行合作式、探究式学习,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四、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的思维空间,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俗话说:“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常有疑点,才能常思考,才能常探索,才能常创新。在教学中,不妨多给学生一些时间,引导他们向教师提问题。提倡独立思考,敢于另辟蹊径,标新立异。例如:教师在讲授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时,有一道题是:一面墙的长是9米,宽是3米,有两个大小一样的门,长2米,宽1米。要粉刷这面墙,该粉刷的面积是多少?这道题对于刚刚学习面积的学生来说有一点难度,可以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自由思考,并提示他们可以利用周边的事物来思考。过了一段时间,有的学生说:“老师,就像我们教室的这面墙,墙上有一扇门,一个窗子,先把墙的面积算出来,再把门和窗子的面积算出来,用墙的面积减去门的面积和窗户的面积,就是要粉的墙的面积。”另一位学生说:“老师,门和窗户的面积不一样大小,看这面墙上有两个大小一样的镜框,用墙的总面积减去一个镜框的面积乘2,就是要粉刷的墙的面积。”这样一来,学生不仅思维开阔了,还能提出新问题,并且想办法解决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知道了数学和生活的密切关系。
五、结语
总之,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与个性化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教学策略,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教师应经常更新理念、不断探索、大胆尝试、勇于创新,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得到全面健康长足的发展,以丰富的知识和勇于创新的能力来迎接新的挑战,担当起未来社会建设者的重任。
参考文献:
[1]闫军丽.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J].学周刊,2020(7).
(责任编辑 王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