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颖
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公布,“知识核心时代”将逐渐走向“核心素养时代”。作为化学教师,我在“创设不同化学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积极学习化学情绪、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学习情感”的“三情化学”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尝试。本文以“三情化学”提升初中生学习能力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旨在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形成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利用创设学习情境和情感教学,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在的规律和深度以及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教学情境,指导学生自学、阅读、实验、讨论、交流,在此基础上进行讲评,给学生一个经过努力可以攀登的知识阶梯,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的目的。
1.创设语言情境,构建自由、宽松、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环保情感,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提升实践创新能力。例如:讲授《爱护水资源》一课时,以诗朗诵《一滴水的心声》作为新课导入。以“不要让地球上最后一滴水成为人类的眼泪”作为结束语,本节课不仅很好地完成了新授课的任务,而且在教学中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本节课中,我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具有明确的意图,即爱护水资源。学生能够从情境创设中明确地感觉到一种意境,這种意境可以把学生从纷繁的思绪中带入课堂需要的情景中来,使学生明明白白地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让情境创设为教学服务。
2.创设多媒体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升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和勇于探究的能力。例如:在《二氧化碳》一课中,我将多媒体视频引入新课,通过实验探究,激发了学生动手动脑的学习热情,多媒体动画使学生的环保情感得到升华。通过多种形式介绍温室效应的危害,让学生树立强烈的环保意识。在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时,我运用了诱发性原则创设情境,在播放汽水广告时,提出了“为什么汽水又被称为碳酸饮料”的问题,通过新设情境,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因此,创设问题情境时,最好要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带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使他们产生积极思考的欲望。
3.创造科学情境,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人文情怀,提升大胆尝试,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的能力。例如:在《燃烧与灭火》的教学中,我利用自己创意的“切利亚地下煤火纪录片”启发诱导。这节课在初中阶段是一节很简单的新授课。鉴于这点,我大胆地对于教材内容进行创造性使用,完全颠覆了以往的授课模式,利用中央电视台科学与探索栏目播出的印度切利亚地下煤火引发的后果为切入点,带领学生深入火灾现场,让他们亲自体会燃烧给当地居民带来的灾难,并逐步探究出燃烧产生的原因。同时,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当消防员和科学家的角色,帮助切利亚的居民消灭地下煤火,从而自己探索出灭火的方法。这些教学情境的设计不仅有效地消化了这节课的重点,而且使这节课的内容从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提高。可以说,既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又在大家的合作学习中调动了他们积极探究的情绪。
4. 创造生活化情境,利用生活中的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新课标对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要求初中的化学实验教学与生活情景相融合。融生活情景于化学实验内容中,可以从身边发生的事或物的变化来启发学生的思考。例如:在《金刚石 石墨》的教学中,通过设计“切割玻璃”“大胃的木炭”这些生活实验,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观察来理解课堂所学的化学内容,以生活中的事物或现象来展开实验教学的内容,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将化学知识更好地融入到生活中,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不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乐趣。
二、利用创设学习情境和情感教学,转变教师教学方式。
1.通过教师备课方式根本转变,创设多种情境,努力使课堂成为充满生命活力的、有效的生态课堂,增强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情感。传统的备课所制定的教学目标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播,完全以知识的教授为重点,价值取向单一。而核心素养下所制定的教学目标,是教师从“学情、课标、学材”三个原则出发制定教学目标。例如:我在《爱护水资源》一课,因为本节课是常识性介绍,所以传统教学中只是单纯画书,让学生了解一下自然界中的水资源及其污染问题,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也相对简单。为了打破这种传统的备课方式,在当前倡导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学不应只局限于传授知识,更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学习情感。所以,备课时为了加深学生们的印象,我搜集了大量资料,从介绍全世界的储水量到我们国家的解决措施,再到节水意识的建立,使学生在这节课中采集到了大量的信息,从而也使他们自主建立了知识体系与环保意识。然后,还把人类拥有的水资源、我国的水资源状况、爱护水资源、水的污染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制作幻灯片,充分展示给学生。备课过程中,我还充分考虑到学生现有的接受水平,创设优美、形象、人文的教学情境,教会学生珍爱生命;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具有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提升学习方法和技能,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通过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努力实践“以情定教,以情促学”的基本理念,探索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模式。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之”“乐之”,其实指的就是兴趣了,而浓厚兴趣的产生依赖于融洽和谐的生生、师生关系,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因此,我们要利用教师人格的魅力吸引学生,让学生喜爱化学这一学科。教师要主动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使学生能够敞开心扉,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旦形成,便具有持久性,它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在课堂上,我也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一旦学生成功,及时赞扬鼓励,让学生体验创新的喜悦,从而让学生达到乐学、善学,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能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等。
3. 呈现教学内容的方式的转变,运用学科整合教学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自觉、有效地获取、使用信息的能力。学科课程与教学目标既要由学科本身的特殊性决定,同时也要受制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总目标。学生知识的获取既有跨学科性,又必须通过各学科的课程教学实现。例如:在理化生学科整合实验《雾霾对环境的影响》探究中,随着这几年雾霾对于空气质量造成了很大影响,我们利用理化生学科的特点,由教师指导、学生亲自采集和测算,深切体会到雾霾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学生的脑力劳动是教师脑力劳动的一面镜子。作为化学教师,在课堂的主阵地上,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更加真切和更为丰盈地感受到化学学习的意义和美好,从而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生活、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从而提高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实现高效课堂。
(责任编辑 徐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