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媒体融合背景下医学综合学术期刊加快专家服务优化探讨

2020-09-06 13:44毕丽孙廷舒安琴王东刘芹
中国传媒科技 2020年4期
关键词:医学期刊学术期刊媒体融合

毕丽 孙廷 舒安琴 王东 刘芹

摘  要:媒体融合时代来临,医学综合学术期刊因其学术资源分散、无专业背景支持、融媒人才匮乏等问题,很难有效融合自身资源,影响发展。在新时代媒体融合背景下,基于专家学者资源整合和思维模式转变,医学综合学术期刊应做到精准数据分析,通过提升精品宣传、新媒体矩阵联合应用、技术创新升级、合理挖掘专家学术资源等加快优化专家服务,从而冲破发展阻碍。

关键词:媒体融合;新时代;医学期刊;学术期刊;专家服务

中图分类号:G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34(2020)04-071-03                                     DOI:10.19483/j.cnki.11-4653/n.2020.04.018

本文著錄格式:毕丽,孙廷,舒安琴,王东,刘芹.新时代媒体融合背景下医学综合学术期刊加快专家服务优化探讨[J].中国传媒科技,2020,04(04):71-73.

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发展,传播手段及媒体平台迭代更新。[1]媒体融合的提出,也正是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媒体融合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2015年3月31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印发了《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指明了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政策措施和组织实施。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共同思想基础。媒体融合为出版行业转型发展提供了新路径。

医学综合学术期刊综合学术性强,学术论文涉及各个医学专业,学术资源分散,使其很难在某一专科有明显学术影响力。部分综合学术期刊无学会、协会背景支持,也无学术引领者,致使宣传推广困难重重。媒体融合带来了新思路,但融媒体人才匮乏,[3]目前的融合最多仅限于载体的转变,媒体融合方式及给学术期刊带来的益处还需要时间去探索和积累。在新时代融媒体背景推动下,医学综合学术期刊应如何加快专家服务优化,利用自身优势,摆脱困境,现就这一问题思考策略如下,希望能与学术期刊出版同仁分享。

1.思维模式转变,精确整合专家学者资源积累学术内容

学术期刊具有学术专业性,发表论文要求科学严谨,医学综合学术期刊更是如此,内容有很大局限。传统办刊思维认为学术论文的发表应墨守成规,而审稿专家临床资历越老或者职称越高,就更有审稿经验,其实这是不合理的。这类专家可能正是因为临床经验丰富,对于某种疾病的诊治有固定的思维方法,无法提出创新意见;也正是因为职称高,临床或者科研工作繁重,时间、精力均有限,反而影响了期刊的审稿工作。相信很多综合学术期刊遇到过同样的问题:编委、审稿专家团队确实庞大,有些专家在某专业有一定学术影响力,但为期刊发展所付出的很少,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停滞不前。

媒体融合促使传统办刊思维要加快转变。[4-5]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要融合发展,学术论文发表要突破固有框架,专家也要具备创新思维。医学综合学术期刊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从现有专家库中加倍用心筛选充满热情、工作热忱,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配合编辑部积极办刊的青年学者,通过积极沟通和思维碰撞,提供更多创新性、原创性学术内容。[6](2)对于学术影响力大的专家,进行阶梯式团队合作。借助专家及其团队,从“大专家—学术骨干—实习学生”这样的阶梯模式参与期刊学术内容传播,推广期刊精品品牌,同时,期刊也为团队提供专项服务。(3)整合专家资源。[7]如内科专业专家推荐外科专业专家参与期刊办刊工作;由期刊搭建平台,组建跨学科、跨专业学术团队,参与审稿、优秀论文评选,或者开展病例研讨、科研项目申报等学术延伸服务。(4)善于挖掘学者资源。通过投稿论文内容、作者介绍,不难发现作者中也有具备专家资历的学者。[8]挖掘作者背后的学术资源,邀请作者参与期刊办刊,成为审稿专家的同时参与创新栏目的设计策划、文案撰写等。[9]通过专家资源的整合,积累更多学术内容,为媒体融合做好准备;同时,通过资源整合,与各类专家学者建立更密切的合作,为专家服务的优化提供精准策略。

2.精准数据分析,建立全面媒体融合的新媒体矩阵

目前,很多期刊已经开展媒体融合,积极开通建设自己的媒体平台。从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到现在火热的抖音短视频。然而,平台开通后宣传推广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可能在于媒体平台的技术升级太快,各种平台的受众聚集各有优缺点,宣传推广内容分散无重点,精确度不够。光有平台,跟不上发展步伐,没有精准的内容使合适的受众聚集,虽然是媒体融合的体现,但也浪费了期刊的人力和物力,甚至使成本增长而经济收益负增长。

医学综合学术期刊也可建立全面的新媒体矩阵。[10]目前的期刊都拥有自己的官网、微博、微信公众号平台,[11]也有开通今日头条号、抖音号等,每个平台呈现的内容侧重点不同,定期对后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为创建个性化特色栏目提供帮助。例如,作者所在期刊《现代医药卫生》(以下简称本刊)官网主要以投审稿系统为主,发布期刊的动态,论文目录及下载、专家介绍及相关学术资讯等。微信公众号保留了“在线期刊”菜单中稿件查询、最新目录等内容,但最主要内容为“医养康护”菜单中的医养时评,这是根据杂志发展规划重点方向确定的特色推荐内容,也是本刊原创性推送内容。每个月本刊都要进行官网、微信公众号后台分析,通过浏览信息数据、人群属性数据、地理分布数据等汇集,发现期刊相关信息在官网的阅读量大于微信公众号,后者阅读更多的是专家介绍、科研政策类信息;人群集中在30~50岁男性,以重庆、河南、江苏等地受众为主。数据可以使本刊推送的内容进行侧重划分,在不同媒体平台上呈现,后期依据数据策划特色创新栏目,例如微信公众号推出了“小编聊专家”原创栏目,从编辑视角撰写形象生动的文案+配图、视频、音频,介绍本刊专家学术研究、工作、生活中的趣事,让作者多方位了解专家。至今,本刊已开通微博、今日头条号,同样进行定期数据分析+特色创新栏目,同时也在摸索其他媒体平台,以期建立更强大的新媒体矩阵。在专家服务优化过程中,医学综合学术期刊利用好整合专家资源得到的储备,通过新媒体矩阵及数据分析,[12]做好精品化、多元化、独特化的学术传播。

3.传统专家服务升级,创新技术助力优化

专家是学术期刊最专业的内容提供者,所以,学术期刊为专家提供的服务是影响期刊学术影响力及创新发展的关键点。医学综合学术期刊不光要在传统服务中利用媒体融合进行升级,还要合理运用新技术优化服务,服务专家的同时挖掘专家的学术资源,共同助力期刊可持续发展。

3.1传统服务借助媒体融合升级

3.1.1社群服务

借助qq、微信等社交工具组建社群,根据专业或者活动项目不同,聚集不同群员,如本刊建立了包括审稿、消化内科、护理科研等不同社群。医学综合学术期刊可根据业务需要,通过社群与专家进行有效沟通,同时,提供专家资源整合后服务平台,供专家与同行进行交流,包括学术问题探讨、病例分享等,体现专家学术引领价值。期刊编辑定期向各社群推送相关学术信息、会议资讯等,也可向审稿专家推送论文审理要求规范;可与专家预约提供额外学术内容,包括文案、音频、视频在社群传播,特别是期刊精心篩选的青年学者的新项目、新技术、新研究,吸引同行业学者关注,通过互动式交流产生新的研究思路。

3.1.2学术服务

学术论文发表:在传统学术期刊出版中,编辑向专家约稿,其学术研究成果或者参与编制的最新指南、共识以专题、专家笔谈、专家述评、指南与共识等栏目在纸质期刊上发表。(1)优先发表:医学综合学术期刊可与知网、万方等数据库合作,专家提供的优质学术论文、指南、共识等遵照“三审三校”制度,正式录用后经责任编辑提前进行修改校对,优先发表在数据库中。同行业学者可提前检索并阅读。(2)后期推送:产品生产出来后要利用一切优质的销售渠道将其销售出去。所以,专家论文发表后必须进行后期的推送。医学综合学术期刊可利用新媒体矩阵创建推送渠道,全方位、多方面地推送专家学术论文。本刊对每期专家的学术论文撰写论文导读,通过新媒体矩阵、社群进行传播。(3)文献引用数据分析:医学综合学术期刊可通过数据库、新媒体矩阵中各媒体后台,对优发表或专题专栏发表的学术论文引用下载情况,各媒体推送的论文浏览阅读数据及互动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定期反馈给专家。特别是新媒体矩阵中各媒体平台留言消息,涉及论文学术问题可邀请专家进行解答,增加互动式体验。(4)数据库查询及分析:专家撰写学术论文或开展科研项目时,需要文献检索或最新文献查询,医学综合学术期刊可通过数据库搜索,进行数据统计,结合期刊新媒体矩阵各平台的数据分析(涉及相关专业学术内容)提出参考性建议,汇总后以报告形式反馈给专家,协助其完成论文及项目。

3.1.3专项服务

青年专家推广:期刊精心筛选出来的青年专家,他们都具有学术影响力及提升潜力。医学综合学术期刊可结合他们的特征和需求定期策划组织线上青年专家沙龙,可利用PC端、手机微信通过网络开展视频审稿会、病例分享会、线上课程交流等多种学术活动,展现自己;期刊还可以利用新媒体矩阵,策划专项推广栏目,如本刊推出的“小编聊专家”栏目,并将栏目与论文利用技术手段进行结合展现。阶梯式团队合作:根据专家团队特色,策划专项活动及专项推广。医学综合学术期刊可为专家团队组织举办专场审稿会、培训,且采取线下+线上模式结合,即专家团队线下审稿、培训,期刊以直播或者录播形式通过网络、社群传播,团队人员几乎都能参与。团队中底层实习学生通过审稿、培训中专家的讲解进行巩固学习,还可与该专业同仁互相交流;医学综合学术期刊可通过新媒体矩阵各媒体平台对专家团队进行专项系列宣传,加强团队凝聚力,对于团队中的实习学生、学术骨干价值提升很有帮助。

3.1.4延伸服务

科研项目指导:[8,13]目前,本刊开展的延伸服务为科研项目指导。专家作为科研项目指导老师,从学员的立项、标书撰写等方面进行指导,提供专业的修改意见,帮助学员申报课题,增加中标率。该指导服务暂时只通过官网、社交媒体工具由编辑主导,在专家、学员间进行双向沟通。[14]之后,本刊会加强技术融合,使这项服务能够实现网络化、智能化。直播录播:本刊对专家主持、参与、举办的学术会议、培训提供直播录播服务,还可通过视频剪辑,制作系列教学资料,便于保存。同时,学术会议、培训的直播可拉近专科学者间的距离。

3.2创新技术拓展服务渠道

目前,很多媒体融合新技术不断涌出。各种概念名词不断映入眼帘,从之前提到的数字化出版、“互联网+”,到现在的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OSID媒体融合开放式计划、AR技术+融合出版、5G技术。最近,“区块链”这一概念又掀起一番热潮。医学综合学术期刊可体验式应用创新技术,根据专家需求,针对某一篇学术论文、一个项目或者活动,提供定制化服务。例如,本刊加入了OSID媒体融合开放式计划,可选取专家一篇即将发表的学术论文,邀请专家在OSID平台上传论文相关的音频、视频、图片、文字内容,使文章中未展现出来的资料通过平台展现,读者可通过文章中的二维码扫描进行扩展式阅读。专家所有上传的资料可向期刊定制,如手术视频录制、文字内容撰写等。

结语

媒体融合应取其广义的概念,不光是媒介形态的融合,还应该包括媒介功能、传播手段、所有权、组织结构等要素的融合。学术期刊应对“媒介融合”的认知上升到对“媒体融合”的认知,利用时间有计划地完成全面融合验证。[2]对专家的服务要精细化、优质化,医学综合学术期刊要利用好为专家服务的媒体融合方式,协助专家解决问题,增强专家体验感和满意度,同时,使专家的学术内容传播更方便,受众面更广。同样的,专家感受到满意服务后会积极参与期刊办刊思考,利用自己的学术地位带动期刊的学术发展;青年学者将更多创新思维赋予期刊工作。媒体融合可加快专家服务优化,效率更高。在新时代媒体融合背景下,医学综合学术期刊合理利用自身优势,不断分析改进,联合新媒体矩阵,优化专家服务,使期刊学术影响力不断提升,在持续性转型发展道路上越走越稳。

参考文献

[1]劉照胜,李琪.新媒体时代综合性学术期刊面临的问题及差异化竞争策略——以《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9,30(6):565-570.

[2]王喜涛,李永华.从媒介融合到媒体融合的认知演进及其概念辨析[J].中国传媒科技,2017(4):59-60.

[3]沈诗杰.学术期刊媒体融合发展的模式、障碍及对策[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38(9):193-197.

[4]辛亮,黄雅艺,黄锋.媒体融合背景下科技期刊的思维转型[J].编辑学报,2019,31(2):156-158.

[5]郭伟.科技期刊与新媒体融合中的思维转变[J].新媒体研究,2015,1(7):5-6.

[6]李娜,刘洋,李玉乐,等.发挥编委潜能  突破中文医学期刊发展的“瓶颈”——《协和医学杂志》的实践与探索[J].编辑学报,2019,31(4):418-420.

[7]邢爱敏,郑晓南.基于品牌意识的科技期刊编委会智库功能的挖掘——以《药学进展》为例[J].编辑学报,2019,31(1):59-62.

[8]张雪,张志强,陈秀娟.基于期刊论文的作者合作特征及其对科研产出的影响——以国际医学信息学领域高产作者为例[J].情报学报,2019,38(1):29-37.

[9]陈勇,郭伟.媒体融合背景下科技期刊学术学术和传播方阵的构建与探索[J].编辑学报,2019,31(2):138-140.

[10]张倩.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审稿专家库的建设及动态管理[J].管理观察,2016(19):150-152.

[11]黄雅意,辛亮,黄锋.期刊网站和微信公众平台的耦合发展策略研究——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5):497-502.

[12]范晶晶,陈斌,许筱云.大数据背景下医学学术期刊双效发展——以《江苏医药》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9,5(9):86-87.

[13]郭宸孜,白雨虹,崔铁军.超越论文,服务科研—《Light:Science&Applications》培育我国旗舰期刊的探索[J].编辑学报,2019,31(1):1-6.

[14]韦志巧.互联网语境下学术期刊发展特征及趋势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2018(4):67-68.

作者简介:毕丽(1983-),女,重庆,编辑,中级职称,研究方向:编辑及新媒体研究;孙廷(1990-),女,吉林长春,编辑,中级职称,研究方向:期刊质量和专家服务方面的研究;舒安琴(1988-),女,四川,编辑,中级职称,研究方向:期刊媒体融合、学术不端方面的研究。王东(1979-),男,重庆,编辑部主任,中级职称,研究方向:医学期刊管理及编辑相关研究;刘芹(1985-),女,安徽淮北,编辑,中级职称,研究方向:期刊编辑、期刊科研品牌服务工作。

猜你喜欢
医学期刊学术期刊媒体融合
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
新创办的学术期刊发展探讨
“微传播”时代微信平台在医学期刊中的实际应用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
论循证新闻的方法与意义
医学期刊数字出版的现存问题分析及对策
医学期刊编辑需具备的素质
总局首次开展学术期刊资质审核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