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正凤
摘 要:自2010年“微博元年”开始,微博传输方式的迅速崛起,中国的新闻传播就已经进入自媒体时代;经历十年的发展,伴随着网民的不断增长,抖音、微视频、公众号等的蓬勃兴起,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中国国民就好比人手安装了一支向社会表达意愿诉求的麦克风,中国社会进入了人人可以当主播、记者的融媒体时代。
关键词:融媒体;地方新闻;报道;质量
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一些社会热点、信息,特别是一些重大事件会在瞬间引发成千上万的观点评价,形成大量围观的格局,而地方新闻媒体由于其传播模式相对固定,传播形态单一,生存发展空间受到了挑战。在舆论环境深刻变化、传播技术变革的今天,各新闻单位致力于资源整合,探索媒体融合改革,各地融媒体中心应运而生。地方新闻报道如何主动适应传播媒介的变革,通过转型与新媒体融合发展,进一步发挥地方党委政府喉舌的作用,既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又赢得广大的受众,已成为摆在地方融媒体中心面前的新课题。
一、地方融媒体中心新闻报道的现状
地方融媒体中心的主要任务是服务于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地方党委政府对新闻宣传工作普遍很重视,地方宣传报道的受众也十分明确,就是地方各级领导干部或企业管理者等社会精英。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加之报道受众的局限性,地方融媒体中心新闻报道拘泥于形式僵化、内容狭窄,“跟班记者”围绕领导活动转,围绕部门机关转,每天大量的新闻空间被领导活动和乡镇部门的常规工作占据,在强调宣传政策、指导工作的同时,往往忽略了按照新闻规律报道新闻,许多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有用信息,常常被淹没在公文化、模式化的领导讲话和调研日程中,致使宣传报道不接地气、缺乏生动性。因而地方融媒体中心的新闻报道就需要改革创新,既要使领导满意、又要贴近生活,深得群众的信赖。
二、创新地方融媒体新闻报道的几点思考
(一)提高地方新闻报道话语权的权威性,确保新闻准确真实
融媒体时代,科技与传媒更加融合和贯通,在传播方向和传播形态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每一个人都可以在事件的第一现场“发声”,借助微博、微信等电子软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言论;各种媒介形式已经进行了整合,报纸、电视、互联网、微博、微信、视频、客户端等媒介的传播业态呈现广泛化的走向趋势,难免会出现传播内容的假大空、“标题党”、断章取义、媒体间的相互复制、信息内容低俗等情况,导致当下新媒体领域“乱”象众生。因此地方融媒体中心的宣传报道就要对信息来源进行反复核实,加强对新闻编审流程的管理,规避出现微博、虚拟媒介上对新闻报道特别是一些突发性的公共事件弥漫着近乎骂街式的愤怒声讨,确保新闻报道的权威性、公信力、精准度,创造出有社会温度的新闻产品,为社会传播正能量。
(二)善于“跳”出會议消息和领导调研活动作出鲜活性的报道
地方融媒体中心的有效载体不外乎电视、微信公众号、客户端、政府公众信息网、抖音、还有与中央、省、市媒体联手打造的相关外宣栏目和平台。仔细观察地方新闻报道,不难发现:平时应付会议和领导调研活动的采访很多,在报道会议新闻和领导活动时,通常是程序化,把会议议程和领导的要求如实记录,这样写作似乎深得领导认可,但长此以往,我们的报道就显得呆板、生硬,而把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的乡镇部门工作的亮点、老百姓关心的信息热点忽略了;同时,报道的版面长期被会议新闻挤占,新闻对观众的吸引力就会下降。因而,笔者认为,在融媒体背景下,新闻工作者除了要努力转变传统观念,加强学习、提升个人素养外,还要灵活选择新闻的宣传视觉,善于从一些常规的会议、领导活动中提取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有针对性地为受众推送他们感兴趣的新闻,在党和民众之间架起有效的沟通桥梁,提升新闻的感染力。以自己的一次采访实践为例:花溪区召开春耕生产工作部署会,随后主要领导到部分乡镇调研工作的落实情况,本人全程跟随采访并结合采集到的信息综合成稿在《灵秀花溪》公众号、花溪新闻、花溪区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贵州日报》天眼新闻平台、《贵阳日报》灵秀花溪专版等版面和栏目推出了《打造精准扶贫的“点睛”之作——高坡乡大球盖菇走出山门》、《花溪区春染山乡绿田畴》、《花溪区高坡乡五寨村算好经济账——200亩刺梨基地种下村民致富新希望》等报道,将当地春耕生产的火热场景和项目扶贫工作亮点图文并茂地呈现收到了很好的收视效果。
(三)关注社会民生提高地方报道的吸引力
“反映民意”把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心声及时地反馈给党委政府,有利于公众言路畅通,有利于党和政府通达社情民意。地方新闻报道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服务于群众,是提高报道质量的生命线。在地方新闻采编中,花溪区融媒体中心近年来对此作了积极的探索,结合区情发展的实际,注重从大量的信息中提炼出百姓最关注的有用信息,更多地关注百姓的衣食住行、冷暖温饱,开辟了“安全生产”“融媒助农”“健康花溪”“政策咨询”“旅游”、“提醒”等栏目,还开辟了群众互动留言评论空间,提高群众的参与性,对涉及民生的新闻要素、注重从大众关注的焦点出发、以典型反映全局,深入寻找原因并清晰体现事实做好正面引导。由此可见,在融媒体背景下,坚持以人为本、了解群众的需求并灵活选择新闻的视觉,是决定地方新闻能否抓住受众的关键。
(四)精心策划主题新闻,利用多媒体的表现手法 满足受众的多元需要
在蒋晓丽主编的《网络新闻编辑学》中,她这样表述对网络新闻专题的认识:“网络新闻专题报道是指基于网络技术支持,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段,展现某个特定主题或事件的一组相关新闻信息汇总。它旨在通过对现有新闻资源进行深度开发,挖掘出事实背后的真相与联系。这种整合式新闻报道样式充分利用了网格媒体的各种优势,除集声、像、图、文于一体展现现代社会的多元思维外,还同时具备信息传播的高度适时性、参与性、互动性,容易形成传播强势,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新闻传播手段”。这就要求我们的新闻报道要精心策划,做好深度挖掘、讲究表现手法,才能满足受众的多元需求。
融媒体时代,网络技术和新闻发布已很发达,新闻媒体的视觉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在新闻角度或新闻体裁上的挖掘,需要用多方面的新闻表现形式来达到新闻的有效传播,才更具有说服力和竞争力。以党的十九大会议新闻专题报道为例: “中央厨房”弥补了以往政治新闻报道的缺点和不足,采用三维一端平台进行多种创新的方式报道,颇受受众的喜爱。此专题报道,将文字、图片、H5页面、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符号系统的表现手段结合起来,大大丰富了受众的阅读体验,使传播更直观、更形象、更全面和深入,提高了新闻的利用效率与传播效果,也最大化地满足了受众的多元化需求。成立融媒体中心以来,花溪区融媒体中心在新闻表现形式提升传播力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今年,按照贵州省委省政府决胜决战扶贫攻坚工作的部署,花溪区落实“6+N”对口帮扶政策,助力边远的国家级贫困县如期脱贫工作亮点凸显。花溪区融媒体中心敏锐地发现这是一条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派出记者前往异地采访,记录了对口帮扶的工作亮点、拍摄了翔实的工作画面素材,加上记者对报道进行了主题策划并选准了新闻报道角度,《开对处方拔穷根——花溪区帮扶边饶镇脱贫工作小记》的专题报道多维度地在《贵州日报》天眼新闻栏目、《灵秀花溪》公众号、花溪电视新闻等平台报道;之后,经过中心采编专业人员的精心策划,相继又推出了《抗疫中的硬核花溪力量》、《鸡窝兔窝换来咱的金窝窝》、《融媒助农:贵州生态水果上央视 贵州小果子助山区大脱贫》等专题报道,使地方新闻跳出了常规工作的局限,报道形式活泼,实现了融媒模式下地方新闻报道联结中央、省、市媒体平台的新突破,增加了读者观众对新闻事件的关注度,极大地增强了地方新闻报道的影响力。
三、结论
总之,融媒体发展背景下,地方新闻报道要适应新形势,要不断总结经验,在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新闻传播方式方法上积极探索,借助新媒体传播的优势,在整合新闻要素、发掘新闻栏目等方面下功夫,扩大新闻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让地方宣传报道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报告将2010年称为中国的“微博元年”。
[2]《网络新闻编辑学》由川大文新学院教师蒋晓丽编写,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