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电视时政新闻的风格是严谨而又规范的,这种风格不仅仅体现在新闻语言表达上,同样也体现在电视画面上。电视时政新闻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会议新闻、调查新闻和会见新闻,每种新闻在摄像要求和技巧上都有特殊的要求。本文首先厘清了时政新闻的概念,并分析了电视时政新闻摄像的要点和技巧,重点分析了电视时政新闻三大题材摄像的规则和技巧。
关键词:电视时政新闻;摄像技巧;要点
从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到地方台的地方新闻联播,时政类新闻栏目一直是各级电视台重点打造的新闻类栏目,充分发挥着主流媒体舆论宣传和引导的作用。由于性质的特殊性,电视时政新闻对于画面和语言的要求极高,再加上电视时政新闻在拍摄过程中无法要求拍摄对象摆拍或重现,因此也让拍摄具有相当的难度。作为摄像记者,一定要掌握电视时政新闻的各种摄像要点与技巧,这样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一、电视时政新闻的概念
时政新闻是电视新闻的重要部分之一,主要以国家政治生活中最新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事件为报道对象,此类报道一般都是聚焦国家或地方的重要会议、领导行踪和重大活动等等,能够反映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层面的内容,是受众了解国家大政方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窗口和途径,也是群众与政府实现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由于电视时政新闻报道内容以领导、党政等内容为主,因此在很多受众的心目中,时政新闻与枯燥乏味划上等号,这种刻板成见的形成与一些电视媒体在时政新闻报道中“镜头围着领导打转“、打官腔、教化味十足、流水账式的错误报道方式关系密切。如何让电视时政新闻的镜头朝下,从观众的需求出发,以高角度、低姿态的新闻报道方式,接地气地报道手法,让时政新闻播报能够深入人心,充分发挥传播和舆论力量,成为媒体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电视时政新闻的拍摄要点和技巧
(一)全面深入了解现场情况
时政新闻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拍摄时间往往转瞬即逝,不会给摄像师补录的机会,因此,在每一次拍摄之前,摄像师都必须提前赶赴现场,全面深入地了解现场的情况,做好充足的准备,比如说出席领导的名单、座位安排、出场顺序、活动流程等等。只有对现场情况有了充分的掌握和了解,才能在心中构建好拍摄框架,把控整场拍摄的进度和大方向,并从中提炼出有价值、有亮点的新闻素材。
(二)找准拍摄的最佳位置,构建最好的画面感
电视时政新闻在具体拍摄中,摄像师一定要对拍摄角度进行评估,找到最佳的裴舍位置,這样才能捕捉到最典型的画面。与此同时,摄像师在拍摄过程中一定要加入自己的思考,为了后期编辑剪辑时能够构建最好的画面感,重点捕捉一些镜头:在拍摄领导调研时要注意拍摄领导背后背景的线条感,党领导进行发言时,要给领导近景镜头,凸显领导重要地位的同时,还能拍摄到微表情,展示领导个人魅力;一定要想方设法使得拍摄画面能够反映现场气氛,给观众真实的视觉渲染,身临其境,引发其关注;在新闻画面拍摄中不以个人喜好为侧重点,注重整体平衡镜头和多组镜头的摄录,方便后期编辑在特写、近景、中景、远景的剪辑搭配;要熟练运用三脚架等摄录器材,拍摄出稳定、流畅的新闻画面,给观众带来更好的视觉体验;在没有条件使用固定设备时,也要“站的稳、手不抖“,保持画面基本线条横平竖直,起幅、落幅画面干净利落。
(三)善于捕捉细节
一名优秀的电视时政新闻摄像记者,除了要掌握基本的拍摄规律和技巧外,还要在每个新闻现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敏锐地发现一些精彩瞬间,利用镜头捕捉到的细节,更加形象地还原新闻事件,展示拍摄对象的特点和个性,让观众产生更强的心理共鸣,大大提高时政新闻的感染力和观赏性。
以电视时政新闻画面中的人物细节为例,一个动作、一个表情往往可以赋予拍摄对象更多的“血肉之感“,让本来”高冷“的时政新闻有了接地气的一面,让观众观其行、听其言,可以知其心,凭借自己的想象力对新闻人物有更深刻的认识,对新闻的中心和主题有更清晰的判断。摄像在进行具体拍摄时,首先要明确新闻报道的主题,所有捕捉的细节都应该紧紧围绕反映主题展开,一切与表达主题无关的细节都应该舍弃。在找到良好的拍摄角度和机位后,摄像要做的就是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将自己沉浸在所要拍摄的场景中,耳聪目明,拍摄到能够反映主题,富有生命力的的典型画面和细节,以精彩瞬间来直击观众内心。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电视时政新闻画面中的细节不宜过多,不然就会本末倒置,使得整租拍摄画面毫无重点,主题不突出。
(四)提高无剪辑拍摄能力
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网络信息的高度发达,使得公众对于新闻的时效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电视时政新闻亦在其中,从发生到报道,如何能尽快地缩短其中的时间,这就要求电视摄像提高自身的无剪辑拍摄能力,方便后期编辑快速剪辑制作。在很多重大的时政新闻现场,摄像师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后,要快速地确定新闻时间的报道重点和中心主题,对画面进行有取舍的摄录,为后面的整理提供更加精炼有效地素材支持。与此同时,现如今随着电视媒体媒介融合步伐的加快,很多电视摄像在拍摄电视画面的同时,还肩负着新媒体内容发布的任务,以简洁明了的画面传递所要的表达的内容,与时间赛跑,争分夺秒地将信息发布,这对电视摄像的无剪辑拍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三大类题材的拍摄要点和技巧
(一)会议类新闻
会议新闻的基本拍摄要点就是:镜头规范、饱满、流畅、简洁明快。一般来说,会议新闻报道必须要包括以下镜头:
首先要有对会议的环境和地点交代的镜头:包括会议大全景,会场的正面全景和侧面全景。如果会场有议题的标示,比如说横幅或者电子屏幕,也要拍摄进去,方便观众一目了然地了解会议主题。
其次要参与领导和会议流程的镜头:包括主席台,要对主要领导进行单镜特写,拍摄时要使摄像机镜头的高度与领导座位持平或者稍低,这样可以使得拍摄的镜头更加饱满,从正面和侧面进行多角度拍摄,善于抓拍领导发言时候的表情和动作的细节,善于营造有氛围的镜头,确保每个镜头的有效长度在5秒以上。其他领导,如果不适合单镜拍摄的,可以先卡住两个领导人横摇,或者以两人为一组,拍摄一组固定镜头,方面剪辑选用。一定要拍摄“干净画面“,切忌千万不要拍摄到领导与会议不相干的小动作,比如说喝水、说话等。
最后是参会人员的镜头,包括参会人员全景和其他一些局部镜头。参会人员一般不出特写镜头,一般以几人为一组拍摄即可,当然了,如果参与人员认真听写笔记,也可以抓拍这样稍显饱满的镜头,增加画面的丰富感。
总体来看,会议新闻对于普通观众来说,相对来说比较枯燥乏味,如何能能让会议新闻的画面“活”起来,这需要摄像运用不同的拍摄方法和角度,给观众多重的视觉感受。比如说善于利用推拉摇移镜头,从左摇到右,以动态的画面引发观众的关注;创新拍摄手法,比如说主要领导人在主席台作重要讲话时,可以适当使用一些过肩镜头,以一些听众作为前景,更加凸显讲话的领导。
(二)调研类新闻
这此类新闻题材拍摄中,第一组要拍摄的镜头就是主要领导的调研及工作畫面,一定要拍足、拍够,要尽量多拍摄领导工作认真、作风务实的画面,拍摄领导与基层干部和群众亲切交流的画面,要注意收录能够展示现场氛围的同期声。第二组要拍的镜头,就是空镜头,包括大景、中景和特点,空镜头也要有画面感,有内涵,能够反映主题,与领导调研内容有关,方便后期编辑用于不同新闻场景的转换。
(三)会见类新闻
会见新闻需要拍摄的第一组镜头——双方握手,摄像机卡住我方领导的单独镜头,然后从其拉出与对方握手的镜头,要保证就是我方领导的画面要相对正面,面向镜头,要保证整组画面的完整性,不能停机。
会见新闻要拍摄的第二组镜头——会见座谈,较规范的拍摄,就是先拍摄我方领导的谈话,对方听的反应镜头,其他领导的反应镜头;再拍摄对方领导的讲话等。
而在会见新闻采访中,一般媒体众多,而且媒体拍摄时间受限,一般也就几分钟,如何能够确保“快准狠”,迅速拍摄到合格画面呢?这需要摄像记者掌握如下要点和技巧:
第一,尽量霸占中间位置,在这个位置,摄像机几乎可以拍摄到所有的镜头;如果无法占到中间位置,就尽量去占能够拍摄到我方领导人稍显正面的位置,确保能够拍摄到我方领导人饱满立体的画面。第二,一定要提前有规划,以无剪辑意识进行拍摄,清楚地知道后期新闻需要什么的画面,考虑到新闻播出的长度,让拍摄画面干净明快。比如说我方领导人讲话,先拍摄五秒左右,就将镜头拉起,到两人交谈的画面中景,定格几秒后,就可以将镜头推上,定格对方领导人听的单镜头几秒,这种干净利落的拍摄可以使得后期编辑方便地编辑。
综上所述,新闻摄像在电视时政新闻报道中作用重要,是新闻画面的构建者。一名优秀的摄像师,一定要掌握好各种拍摄要点和技术,能够熟练地驾驭各种拍摄场景,确保所摄的画面效果和新闻效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捕捉更多精彩画面,构建最好的新闻画面,让电视时政新闻摆脱“枯燥乏味“的刻板成见,变得生机勃勃、富有活力,以画面直击观众内心,提高电视时政新闻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金仙旭.浅论电视时政新闻摄像的要点和技巧【J】.记者摇篮,2017(9).
[2]杨默.关于时政类新闻摄像的要点和技巧【J】.魅力中国,2017(45).
作者简介:高森(1986年11月19日出生),男,汉族,安徽合肥人,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本科,单位:安徽广播电视台,主要研究方向:新闻传媒,电视新闻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