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加奇 陈为 郦银花 范骏
摘 要:以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机电专业校企共建学生工作室为研究对象,探讨校企合作深度融合中校企共建学生工作室的运行机制,深入分析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方式方法。通过建立校企共建学生工作室,以实现校企之间互惠互助和可持续稳定发展;通过校企共建学生工作室的实践探索和不断创新,将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推动学校和企业之间产教融合的高质量稳定发展。
关键词:校企合作;工作室;深度融合;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25-0134-04
Abstract: Taking the school-enterprise co-construction student studio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major of The City Vocational College of Jiangsu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school-enterprise co-construction student studio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deeply analyzes the ways and methods of in-depth integration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school-enterprise co-construction of student studios, to achieve mutual benefit and sustainable and stable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university and enterprise; Through the practice exploration and continuous innovation of school-enterprise co-construction of student studios, the major is built on the industrial chain, and the high-quality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between the school and enterprises is promoted.
Keyword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student studios; deeply integrated; operation mechanism
引言
校企共建學生工作室的运行机制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方式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教学模式,是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校企共建学生工作室通过企业的实际项目实施过程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项目管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设计开发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等[1-5]。校企共建学生工作室实现的是以项目为载
体,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企业与学校在合作过程中资源共享、合作共赢[6-8]。本文以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与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校企共建的轨道交通产业学生工作室为研究对象,分析校企共建学生工作室运行机制发展的可行性,以期进一步推动校企共建学生工作室对校企产教深度融合的促进作用。
一、校企合作的可行性分析
中国制造业稳定高质量的发展,需要更多的专业技术型和创新型人才。目前,中国制造业领域严重缺乏专业技术型、实用型和创新型人才。通过校企共建学生工作室,可以完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为企业培养充足的、高质量的专用技术型、实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同时,通过为企业培养对口的高质量专业技术型人才,强化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研制开发新技术、创造新产能,使企业利益实现最大化,科技创新实现多样化,大大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9-10]。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深化改革的重要方向。校企合作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导向,通过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可以培养真正满足企业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通过高校与企业积极开展合作,将传统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手段与校企合作模式相融合,使专业课程设置与企业实际岗位更加紧密,既拓展了传统教育领域,又强化了实践教学内容,提升了学生的专业实践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校企共建学生工作室,高校可以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教学、科研以及人才培养等多方面获得有利援助。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不仅降低了企业的用人成本、人员储备不足等问题,也解决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就业、创业提供了有力基础。
二、校企共建工作室的发展
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的实习、就业合作单位,2017年开始,公司和学校在前期合作的基础上,开始了校企共建学生工作室的合作模式探索。公司计划将相关轨道交通车辆产品设计项目的设计任务外包给学校教师及学生团队完成,借助学校的人才力量提高工作效率,充实公司内部人员的后备力量。学校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挑选15级和16级共10余名学生先后赴公司实习培训,借助公司实际项目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2018年4月,在校内组建校企共建学生工作室,至今已有4届学生参与该外包项目,校企双方已合作培养学生百余名。部分毕业生毕业后留在公司就业成为项目负责人,部分学生在相关技能大赛中获得佳绩。教师依托学生工作室将专业技能嵌入专业课程,学生工作室团队为公司创造价值超百万,真正实现了学校、企业与学生的三方共赢。
三、校企共建学生工作室的组织管理
采用现代学徒制在校企共建学生工作室进一步促进创新发展。现代学徒制是在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机制下的学徒制,目的是进一步完善当前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具有创新思维型的人才培养方案体系。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中,人才培养更加注重专业技能方面的培养和实践,校企双方共同培养专业人才并制定科学合理的考评方案、规范化的发展要求以及专业有效的课程标准,从课堂授课式的教学形式逐步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的教学形式。在这种引导式教学方法实施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和学生之间逐步转变为师徒之间的传承关系[11-12]。在学校的校企共建学生工作室中,学徒制不仅包括教师与学生,还包括企业技术人员与学生、老生与新生之间的学徒关系,其中老生与新生之间的学徒关系是校企共建学生工作室发展传承的重要形式。图1为校企共建学生工作室的人员组织结构示意图。校企合作学生工作室共分为教师团队、企业技术人员团队和学生团队3个团队。3个团队相互交流沟通,其中学生团队是核心。目前,学生团队有3个项目组,每个项目组指定一位责任教师。每个项目组成员都有明确分工,可以独立完成项目,且项目组成员间会有不定期的调整、淘汰和更新。培训是老生与新生学徒制关系的重要环节,一般从大一第二学期开始选拔专业理论知识掌握较好的新生,由一名老生指导2~3名新生,从而促进新生尽快熟悉工作室的工作任务。例如在工作室中,新生需要掌握SolidWorks软件的应用,包括简单三维模型的设计、三维模型的转工程图、工程图的尺寸标注、技术要求等内容。我们会结合专业课程来完成,但由于培训人数较多,受课堂上课时间的限制等因素,我们采用老生带新生的方式,并结合企业的实际项目强化练习。将新生分组10人一组,利用课余时间、晚自习或周末时间安排进入工作室练习SolidWorks软件的应用,每组选派2-3名技术较好的老生给予训练指导,并定期总结问题,汇报训练进展情况。采取淘汰制,对培训态度不认真、效果不明显、考核不合格的同学进行淘汰,对考核合格继续培训的同学加强培训频率,提高培训要求,直至满足完成工作室任务的要求,进入到项目组。在这个过程中,关键是老生带领和指导新生学习的过程。
图2为校企合作学生工作室的工作流程图。企业技术人员下达任务到工作室,教师团队接到任务后分配给责任教师,责任教师下达任务给对应的学生项目组团队。项目组内一般有组长1名,组员多名。组长根据任务特点将任务划分给每个组员,组员完成任务后,先由其他组员检查是否存在问题,这一过程主要是让每位成员都能了解其他组员的工作内容。组员互审后由组长初审,然后提交给责任教师复核,最后由责任教师把任务提交给企业技术人员。企业技术人员会对任务进行最终审核,并将存在的问题反馈给责任教师,再由责任教师将问题反馈给学生。工作室内定期组织交流讨论,汇总反馈问题。
四、校企共建学生工作室的评价
在校企共建学生工作室内建立考核评价机制,激励学生的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工作室团队专业技能水平。评价体系(图3)主要包括任务完成的质量、效率和难度系数。质量是企业对所完成任务基本要求,学生必须提升专业技能,尽量减少错误率,提高任务的正确率,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受企业产品制造周期的限制,任务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般任务周期为3~5天,特殊任务周期可能更短,需要企业和学校之间协调沟通,学生也需要保证拥有足夠的业余时间完成任务。根据企业任务难易程度和学生的专业水平,将任务难度等级分为A级、B级和C级,A级较难,B级其次,C级较为简单。针对每个项目将从这3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对多次考核不太理想的学生进行淘汰或加强培训,对考核较好的同学给予绩效奖励。定期开展技术分享交流会,总结问题和经验,提高专业技能水平。此外,定期开展工作室内部业余活动,提高学生的工作积极性。
五、校企共建学生工作室的实践效果
建立校企共建学生工作室以来,企业、学校、教师以及学生都有较大收获。
(一)人才培养
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实际生产相融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大纲,重构课程内容,实施项目式教学,强调新技术学习,将校企共建工作室的专业技能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实现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的无缝衔接。企业以合作共赢、互利互惠为原则,充分利用校企双方资源,建设具有功能强、设施全、性能优和稳定性好的集教学、培训、生产与科研于一体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目前,校内已建成专业技能实训室,企业为在校学生提供专业实习培训基地,根据双向选择的原则为毕业学生提供就业岗位。
(二)教科研赛
通过校企共建工作室建立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师资团队。教师可以到企业培训学习,了解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与企业接轨,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专业实践技能。企业技术人员可以作为兼职教师走进课程堂,零距离将企业环境搬入课堂。校企合作项目可以作为学校的横向课程,目前已立项3个横向课题和1个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高校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共同开发实验实训项目,指导学生实习、实训、项目实践以及专业技能竞赛等。根据校企共建工作室的专业技能需要,目前已开设有6门相关专业课程及实训课程,如《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UG造型与设计》《机械制图实训》、《计算机绘图实训》、《机械制造实训1》。参与校企合作工作室的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专业技能大赛上均获得了较好的成绩。
(三)企业提升
校企共建工作室的运行优化了企业的人员配置结构,为企业提供了丰富的人力保障。企业可以将基础性设计工作外包给学生工作室,让企业技术人员投入更多的精力在产品研发设计中,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缩短产品设计周期。学生团队的进入给企业注入了活力,也给企业内部员工一种危机感,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学生团队是企业未来人才的储备力量,企业通过学校培养他们需要的专业技能人才,减少了企业的人才培养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