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甜甜 杨志钢
摘要:民主政治是当今世界的潮流,政党协商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将统一战线、政党学说等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相结合并吸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了毛泽东政党协商思想,开创了“政党协商”的国家治理体系新格局。毛泽东政党协商思想经历了萌芽、形成、成熟、完善四个阶段,从它的基本原则、方针、政策形式等方面考察其内容,有利于指导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完善,强化协商民主建设,提高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关键词:毛泽东 政党协商 历史考察 当代价值
一、毛泽东政党协商思想的发展过程
(一)萌芽时期
1922年毛泽东首次阐述了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思想,认为所有国民都应当参与革命。1925年初,中共四大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在革命中必须取得领导权以及发动农民参与革命,建立工农联盟的主张。1925年底,毛泽东把阶级分析、统一战线等理论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对中国社会各阶级实际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并阐述了“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的革命首要问题。由于国民党右派对革命的背叛和早期共产党人合作、斗争经验不足,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最终失败了,但两党这次的合作实践,为毛泽东政党协商思想的萌芽打下了基础。
(二)形成时期
1935年12月27日在陕北瓦窑堡会议上,毛泽东提出现阶段的政府“应当改变为除了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外,还要加上一切其他阶级中愿意参加民族革命的分子”,强调要打倒敌人必须采取广泛的统一战线。1936年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发言中又着重阐明“由中共领导与资产阶级的联合,才能完成抗日的胜利。”并指出,“我们应该参加民主共和国,但要同时要保持政治上的独立性。”1937年9月22日,《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正式公布,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毛泽东政党协商思想的正式形成。
(三)成熟时期
1945年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泽东作了关于联合政府的政治報告,明确中国要坚持团结民主的路线,团结各方进步人士成立具有联合性质的民主的临时政府。1949年9月底,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领导下,人民政协第一次会议宣布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并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促进了政党协商由政策向国家制度的转变。从某种意义上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也是毛泽东政党协商思想的成功。
(四)完善时期
1956年末,毛泽东再次集中论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统一战线和政党协商问题,明确要继续实行政党协商制度,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毛泽东关于政党协商的思想得到了发展完善。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后,政党协商思想发展进一步发展,毛泽东明确提出,必须根据本国具体情况走适合国情的道路的社会主义建设根本思想。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首次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这是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后政党协商思想发展的重要内容。1956年8月,毛泽东在八大预备会议上开宗明义指出,八大召开的目的和宗旨是“总结七大以来的经验,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
二、毛泽东政党协商思想的基本内容
(一)政党协商的政治基础
1.共同的政治追求形成共同的政治基础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国共两党以新三民主义作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共同纲领;抗战时期,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国共两党以《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和新三民主义为救国纲领作为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建国初期,《共同纲领》则充分体现了各阶级各党派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独立、和平、富强的新中国的政治追求,成为政党协商的政治基础;三大改造完成以后,新时期政党协商的政治基础则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统一的社会主义强国。无论是哪一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都依据共同的政治追求同民主党派建立共同纲领,以确保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在共同政治基础上的通力合作。
2.共同纲领是政党协商的基本前提和保障
毛泽东认为要实现政党之间的协商合作,就必须有一个能够为各方都接受的政治追求和行动原则,建立共同纲领规定了全国人民的政治方向。在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之初,毛泽东针对政党协商中共同纲领问题的问题提出“共同纲领是这个统一战线的行动方针,同时也就是这个统一战线的一种约束” ,认为只有建立在共同的政治基础之上的合作才能是坚固长久的。因此,共同纲领是政党协商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
(二)政党协商的基本原则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领导权的问题是政党协商的首要问题,关系到政党协商的方向和前途,政党协商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毛泽东在《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强调,中国革命应该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离开了中共领导,任何革命都不能取得胜利。在文中,毛泽东首先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党协商是历史逻辑的必然选择,其次强调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其性质决定的。
2.坚持独立自主原则
毛泽东提出,一定要保持各党派在思想、组织和政治上的独立性。统一性指的是各阶级各党派在统一战线范围内保持各党派应有的独立性,独立性并不意味着毫无底线,必须以统一战线为前提,政党协商中的独立自主是独立与统一结合。
3.坚持互助互让原则
毛泽东指出,坚持互助互让是以消极的方法换取积极的结果。他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强调统一战线中的各党派必须坚持互助互让的原则。所谓互助,就是各党派在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中互相帮助。所谓互让,就是合作中的各党派在利益上存在矛盾时彼此都作出一定的让步。
(三)政党协商的方针和形式
1.“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1956年9月,中共中央正式宣布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作为处理各民主党派关系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是指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合作、协商办事,是这一方针的基础。各民主党派积极参加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为建立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奉献了巨大力量,具有长期共存的政治基础。“互相监督”是共产党和各民主党彼此在共同的政治基础上的批评和帮助,是这一方针的目的。共产党要主动接受民主党派的监督,倾听民主党派的建议和意见,勇于自我批评。
2.政党协商的具体形式
首先,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为其主要职能,对新中国的筹建及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次,人大和政府是政党协商的重要形式。作为人民行使管理权的国家机关,人大代表的产生和构成都体现了政党协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先经过各党派和团体的协商,再由人民选举产生,最终组成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除了中共党员以外,还有部分的党外人士代表。最后,建国以来,除人民政协、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府以外,毛泽东还积极推行最高国务会议、双周座谈会和协商座谈会、书面协商等多种政党协商的形式来加强与民主党派的沟通合作。
三、毛泽东政党协商思想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价值
(一)有利于提高党的领导水平,促进民主科学执政
在毛泽东政党协商思想的指导下,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中共十二大进一步提出了“长期共存、相互监督、相互尊重、患难与共”的16字方针,各民主党派和党外人士通过参加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等,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促进中国共产党的科学民主执政。在新时代政党协商的政治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应当总结历史经验,坚持毛泽东政党协商思想,主動接受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监督,悉心听取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观点,提高履职能力和协商水平;各民主党派要充分发挥参政党的积极性,提升监督和建言的质量水平,共同推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不断提高,促进民主科学执政,促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有利于加强政党制度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新中国成立之初,加强对毛泽东政党协商思想的学习,完善新型政党制度建设,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优势,首先有利于加强各民主党派团结,防止出现一党独裁或多党恶性竞争造成的政党摩擦问题;其次,有利于保持党和群众的联系,广泛真实的表达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利于防止少数人代表多少人利益的问题,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
(三)有利于拓宽民主监督渠道,完善社会治理制度
毛泽东的政党协商思想贯穿于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的过程,它是推动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建设政党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基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理论根基。新时期,继续深化对毛泽东党政协商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有利于完善新型政党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不断开创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有效发挥政党协商凝聚共识、统筹资源、民主监督等功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广泛的共识基础和必要的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北京政变与商人(一九二三年七月十一日)[J].党的文献,2011(01):13-14.
[2]毛泽东选集[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3.
[3]毛泽东选集[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142-169.
[4] 毛泽东选集[M]: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67.
[5] 毛泽东选集[M]: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75.
[6]毛泽东选集[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029-1030.
[7] 毛泽东文集[M]: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89.
[8]毛泽东选集[M]: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67.
[9] 包心鉴:《论协商民主的现实政治价值和制度化构建》,《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3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