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研究生科研软实力的几个维度

2020-09-06 13:45杨丽静张兆祥
高教学刊 2020年25期
关键词:思考力软实力研究生

杨丽静 张兆祥

摘  要:研究生具备科研软实力是奋进新时代、建功新时代的必备素养。研究生在科学研究过程中要具备责任与担当的使命;渴望与探求的动力;自律与坚持的精神。研究生做科学研究要把握社会发展所需;以为人民服务为科研宗旨;具备慎思明辨和充分获取自然力的能力。提升研究生科研软实力的最终目的是使研究生思想的建构性、能动性发挥到极致;科研软实力能够驱使研究生把握时代航向,民族使命,为民服务,为国效力。

关键词:新时代;研究生;软实力;思考力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25-0026-04

Abstract: It is necessary for the students to have the soft power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o forge ahead in the new era and make new achievements. Graduate students must have responsibilities and missions in the proces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motivation for desire and exploration; self-discipline and persistence. Postgraduates must do scientific research to grasp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serve the people as the purpos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have the ability to think carefully and fully acquire natural forces. The ultimate goal of enhancing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soft power of graduate students is to maximize the constructiveness and initiative of graduate students' thoughts; scientific research soft power can drive graduate students to grasp the course of the times, national mission, serve the people, and serve the country.

Keywords: new era; graduate students; soft power; thinking power

2020年,报考硕士研究生的人数已达到340万。研究生是新时代我国科学研究学术队伍中的年轻力量和后备军。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代,提升研究生个人“软实力”显得十分必要。研究生作为在科研领域竞争的主体,同国家一样,其综合实力也可被描述为“硬实力”和“软实力”。在研究生个人层面,“硬实力”一般指意现实的、存在性的、当下拥有的社会关系、社会地位、财富、高学历等等。相比之下,“软实力”指的是个人精神领域的内容,包括认知的、情感的、心理的;人格、修养、品格、意志等;也包括研究生个人通过高尚的品德、健全的人格、高雅的内心境界,坚强的意志,最大的善良等增加人格魅力,增强人际沟通力、吸引力与影响力等;在研究领域的追求力、实现科研目标的能力等,都属于软实力的范畴。面对新時代特点,如何全面提升研究生个人软实力,全力打造研究生核心竞争力已成为高校教育机构和研究生们必须思考的关键问题。

一、责任感与使命担当是提升研究生科研软实力的精神保障

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责任是分内应做的事,自觉地把分内的事做好的心情,就是责任心。”“担当是接受并负起责任。”做科学研究是研究生在学习期间的主要内容。研究生在科研道路上有责任,有担当。

第一,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关注社会需求。恩格斯曾言:“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1]科学研究在立足脚下的同时要对社会的发展具有前瞻性、预测性、引领性。在科学领域做出原创性贡献的中国科学家袁隆平和屠呦呦,都是实实在在面向自己脚下这块土地的维度,立足解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非常实在和具体的粮食和医学需要而取得原创性成果。2016年5月30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吹响了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当前,我国与世界科技强国的差距主要表现为:创新基础比较薄弱,重大原创成果不多,很多高端技术仍然受制于人,中低端产出占比过大,创新体制政策不够健全等。[2]但我国科研队伍基数大,发展后劲十足,发展潜力不可低估。研究生队伍的壮大及在科研领域的深入拓展是我国成为科技强国的人力资源保障。研究生在科研中要抓住新科技革命的战略机遇为我国抢占未来科技竞争的制高点。

第二,研究生在科研过程中有责任、有担当,要使科学研究立足民族,放眼世界;既能展现中华民族的科技实力又能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服务。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的钱学森在美国完成学业,准备回国时被美国官员拦住并关进监狱。1955年10月,钱学森带着“学成必归,报效祖国”的使命和责任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的,这就是具有穿透时空力量的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已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已明确我国迈进现代化的总目标。研究生要担负起新时代的科研责任,迈开新时代奔向现代化的步伐。

第三,研究生的责任与使命体现在团队精神的凝练上。研究生在科研团队中要增强自身的社会性,在群体中有责任、有担当,成就一个健康全面发展的人。做到这一点,研究生群体要深刻认识到人的本质是“现实的社会关系的总和”。现实的人,“不是外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关系中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3]研究生的科研基本是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的,只有组织协调,合作进展,在群体中求同存异,共创“团队精神”,才能在科研过程中寻找到自我。每一个个体不可能在自我封闭中走向成熟,更难以在精神的孤立中寻求幸福。研究生在科研过程中要用勤于劳动和真情付出来做强科研团队,在团队中有责任、有担当。清代钱德苍《解人颐·勤懒歌》中有句话:“百尺竿头立不难,一勤天下无难事。”研究生在科研团队中要“勤”,用“勤”来补庸。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创造出时代所需的科研成果。

二、渴望与探求是提升研究生科研软实力的动力支持

科学研究的特点是慢工出细活,研究生在科学研究中要有淡泊名利、平心静气的内心境界,要有渴望与探求的勇气和耐力。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在题为《探索的动机》演讲中曾把科学研究的人分为三类:第一类人是为了娱乐,是为了寻求精神愉悦来显示自己的智力和才华;进行科学研究的第二类人是把科学研究作为赚取生活资料的职业,这类人的努力主要是谋取对物所需的满足;第三类人对科学研究表现出“抑制不住的渴望”,这类人着迷于科研,完全处于忘我的境界,在追寻着用最简化的方式、最容易理解的图案描绘出世界存在的图景,破解各种世界奥秘。“抑制不住的渴望”是做科学研究的最佳状态,是对人类“勇于探索真理”之天职最恰当的诠释。[4]做科学研究“抑制不住的渴望”状态给足了研究生不懈追求的动力;摆正了研究生对待科学研究的心态,甚至以无痕的方式引领了研究生的积极人生。世界的无限发展以及人们渴望对未知世界的认知是研究生们科学研究的对象。追求真理、运用真理是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不同的领域中,真理是灵活的,是有无穷能量的,世界的发展是无限的。由此,追求真理的认知是永恒的。研究生们在科研过程中要尊重规律,运用思想的创新创造功能,“抑制不住的渴望”使研究生的科学研究永远在途中。

研究生在科研中有了渴望与探求的动力基础,还要对科学研究有深刻的人格自省能力。要“不以有知自炫”“常以无知自警”“常自疑其知”“虚怀而不自满”。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谈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事实上,为人的谦虚宽容与学问的博大精深是融为一体的。人格的伟大之处在于:超出了欲望的需求而追求品德的完善。在淡泊宁静时,就是放弃了心中的杂念,清空了心灵中积存的枯枝败叶。让渴望与探求在科学研究的世界中获得最大的自由。在渴望与探求中收获未来的光明与辉煌。

研究生在渴望与探求的动力支持下,更重要的是逐渐形成洞察深邃问题的眼光和重构新研究领域的思考力。研究生具有打破常规思维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還有,研究生需要形成动态的、联系的、系统的思维模式;另外,要具有多角度分析问题,阐释问题的能力。在科学研究中,除了具有慎思明辨的思考力外,还要遵循自然规律。这样,才能够使研究生与所生活的自然环境进行良好的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的交流和交换。具备获取自然力的能力和慎思明辨的思考力,实际上是研究生在科学研究中自觉地践行了崇高的道德律。

三、自律与坚持是提升研究生科研软实力的实在之基

研究生在做科学研究的过程中需要严格自律和恒久坚持。自律绝不是约束自己不去作为,相反,是时刻鞭策自己去大有作为。老子在《道德经》中曾言:“自胜者强,知足者富”。自律就是要战胜自己的物欲,克制自己自私的心态,提高自身精神境界的追求,回归到“人的天职在于探索真理”的真谛。研究生在科学研究中做到自律与坚持需要坚守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研究生要坚守立德和适时获取研究对象的“自然要素”。六育德为首,育人先育德。研究生们要自觉维护和践行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科学研究要按照科研规律去探求未知世界。在这一过程中,研究生要获取研究对象的形成历史与过程、存在现状及原因、研究对象与环境的关系,除了获取这些存在性要素外,还要对所研究对象的目标做出假设。勇于探索真理是自律的重要内容。当然,对于未知的研究领域,科学研究的目的是探寻出其规律的存在性,使未知变为已知。面对陌生的领域,做科学研究必须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可研究的因子,打破原有的形式和框架,剔除外界环境和条件束缚,突破思维局限,保持主见,才能获得科学研究的规律。

第二,研究生要在科研道路上发扬自律精神,需要持之以恒,克服困难,不断取得成功。科学研究追问的是实实在在的学问。在科研中保持自律就要有“德昭日月,贵在坚守”和“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坚持执着,不可心浮气躁、急功近利。马克思在《资本论》的创作中,每天坚持在大英博物馆翻阅大量的资料,40年从未间断,经过顽强的自律和对科研工作持之以恒的态度最终以巨著《资本论》问世,为后人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知识财富。“荷花定律”也在阐明贵在坚持的道理。科学研究做到坚持,需要心如止水,厚积薄发,对困难有深厚认识。越有难度,越是科研要解决的课题。“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研究生在坚持中要有胆、有识、有谋。

第三,研究生在科研道路上要自觉践行国家的价值导向,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为科研目标。“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科学研究,只有建立在为人民服务的立场上,才能有其“根”和“源”。若是背离了这个“根”和“源”,将背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取向,这是很危险的。“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研究生在科学研究中正确的价值取向将是未来发展走向成功的基础。研究生作为青年队伍中的引领者,真正做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并非一日而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5]这就要求研究生自觉秉持正确的价值理念,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培养创新意识为核心,以为人民服务,造福人民为目标。提高科研水平,将头脑中的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着社会物质、精神、文化、生态和谐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四、独立思考能力是提升研究生科研软实力的“硬核”

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增长,2019年招录70万人。提高研究生质量,提升科学研究高水准是新时代对研究生队伍的呼声。做科学研究需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钱学森曾发出一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可以看出,研究生的培养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无论如何,作为研究生,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是关键的。2009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作为一项战略任务。独立思考是创新能力的前提要素。研究生在科研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致力于多学科基础知识的积累,尤其要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等人文知识的积累。在科技史上,但凡在自然科学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大科学家对社会科学也有着深邃的认识。康德既写三大批判又写宇宙演化论;波普尔既研究量子力学又对开放社会及其敌人有着深入关注。积累基础知识要端正纯粹地追求知识,无私地追求真理的态度,在基础知识积累的基础上进行应用。享誉全世界的“德国制造”与德国高校重视基础研究有密切关系。德国大学与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经济界紧密合作,共同进行基础应用研究,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培养了一大批顶尖人才。[6]基础知识的积累是走向学术自由,提升科研软实力的“地基”。

第二,致力于在此研究领域进行世界范围内的学术交流和对话。我国在学术论文的数量上居世界第一,但一些科研领域还有待提高。进行世界范围内学术对话是提高创新点的最简单、直接的路径。牛顿曾说:“如果说我所见的比笛卡尔要远一点,那就是因为我站在巨人肩膀的缘故。”[7]能进行世界范围内的学术对话也是科研人拥有此领域精神财富的标准。科学研究如果被隔绝在与此领域同行专家的交往系统之外,其结果将是目光短浅、孤陋寡闻。科研工作者能够得到世界范围内此领域最大最多的信息,这时,作为科研人员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思想顿悟。

第三,致力于建构性的思维能力的培养。科学研究

的目的是探索研究对象的一般性规律,形成相关理论体系,再运用其体系进行理论检测或引导人们的行动。但其理论体系并非是经验的形成的。运用科学预测、科学假说甚至猜想预先建构理论是极其必要的。海王星的问世用逻辑式表述如下:天王星运行的轨道有些摄动;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和行星运行定律与其他相关背景知识合取推理假设;应该存在一个特定质量和运行轨道的新行星,是由这颗新行星引起的天王星运行反常。剑桥大学青年学者亚当斯和列维叶分别于1843年、1846年计算出了这颗被假设行星的质量和轨道。后来发现这颗行星的运行速度和轨道与预测计算的完成一致。海王星的发现说明运用科学逻辑的方法进行建构性思考在科研中的重大意义。建构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前提是具有捕捉问题、思考并建构解决问题思维模式的能力。研究生在科研过程中,独立思考是学习能力的显现。学习能力的提升,不仅有利于学生顺利达成学习生涯中的各项标准,同样能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满足感、成就感与幸福感。[8]

五、结束语

在人才和科学技术激烈竞争的时代背景下,提升研究生科研软实力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求。在科研过程中提升研究生自身软实力有助于增强研究生个人科研能力,使研究生牢牢把握住科研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有助于研究生精确把握社会的价值导向和科研方向。提升研究生科研软实力,有助于研究生找回科研精神,真正实现“我思,我在”的科研场景。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48.

[2]白春礼.科学谋划和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N].人民日报,2017.

[3]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53.

[4]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100-101.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72,174.

[6]郑军,杨玉洁.德国研究型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经验及启示[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7.

[7]叶永烈.科学家故事100个[M].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3.

[8]段晓彤,段中华.我国硕士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研究述要[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6):75.

猜你喜欢
思考力软实力研究生
Logic Dots
提升思考力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未来在等待的人才:哈佛、牛津的5堂思考力训练课
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思考力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