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湿地景观中的植物应用

2020-09-06 13:39封雪晴
建筑与装饰 2020年23期
关键词:水河展示区公园

摘 要 从湿地植物景观设计概念入手,以东安县紫水河聚德生态文化园为例,针对紫水河湿地公园的资源特色和功能需求以及当地的“德”文化特色,提出保护性的设计策略;针对不同的保护等级,设置不同的植物主题,满足游客的观赏、游憩、参与;完善湿地公园的生态结构,植入适合此环境的不同类型植物群落。

关键词 湿地公园;植物造景

濕地公园是指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开展湿地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目的,可供开展生态旅游等活动的特定区域[1],是满足居民开展户外活动的重要开放空间,是提供游憩、科普等活动的城市公园绿地,同时对城市防洪调蓄起到重要作用[2]。

1项目背景

湘江流域地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具有多种淡水湿地类型,其分布主要各支流线型带状空间上由于工农业发展、城市开发、气候变化、降水减少,大型水利工程等建设原因湿地大面积锐减,湿地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受损害,湿地功能减退湿地景观消失。

近年来,国家加大对湿地资源的保护力度。东安县启动了紫水流域湿地范围保护区的规划,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保护紫水流域湿地资源并积极申报国家级湿地公园,紫水河聚德生态文化园位于紫水流域靠城区重要节点。

东安县隶属湖南省永州市,位于湖南省西部边陲,永州市西部边缘、湘江上游,与广西交界,素有“湘南门户”之称。中国伦理学会在京授予了湖南省东安县“中国德文化之乡”称号,并举行授牌仪式,这是湖南省目前唯一获此殊荣的市县。

2项目概况

(1)现状基地分析。紫水河聚德生态文化园位于湖南省西南端的东安县新城腹地,紫水河畔,是县城的中心绿地。项目总面积约249亩,约17km2,东西长760米,南北宽350米。基地周边交通便利,沿河两岸有滨江路,且靠近城市主干道东安大道。基地内部有少量的泥质小路。基地西部有一处小型水坝,东面广利桥横跨紫水河,且与新修的吴公塔遥遥相望。

(2)现状植被分析。场地内植物资源丰富,拥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南方红豆杉、报春苣苔,二级保护植物:伞花木,野大豆、金荞麦、中华结缕草等。场地内由大面积的湿生草本类植物,农田菜地及枫杨林构成,景观效果自然生态,但缺乏空间层次,植物群落单一,虽然覆绿程度较高,但湿地草本杂乱无序,没有形成观赏价值高的特色植物群落。

(3)现状水文分析。紫水河自西向东是湘江一级支流,流域内滩多湾急水资源丰富,每年4~10月汛期,而县城段内50年洪水位137.31米,20年一遇洪水位137.17米,常水位131~132.5米。基地场地地形整体平坦,西高东低,东南侧靠近河岸的平均标高为134米,西北侧平均标高约为136米。场地标高大部分位于洪水位以下,洪水淹没带。

3机遇与挑战

(1)机遇。紫水河聚德生态文化园区位优势显著,位于县城中心腹地,交通便利,周边环境资源较好,基地所处地域历史人文资源丰厚为公园设计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基地地位显著,处在紫水流域湿地公园内最重要的节点,且紫水水质好,周边环境呼应湿地景观,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2)挑战。基地现状地势低洼,大部分处于洪水淹没带,与现有滨河路存在较大的高差,为湿地公园的建设带来难度。现有的风光带与基地存在高差,且防洪堤与场地不协调,需要柔化界面。周边村落市政设施建设缺乏,存在垃圾倾倒,居民网箱养鱼等问题,对于湿地水源的保护产生影响。

4设计愿景

紫水河聚德生态文化园以“德文化为里,生态湿地为表,表里结合,相互映衬”为设计策略,打造一个以“德”文化为内涵,集生态保护,湿地科普、防洪调蓄、旅游观光等功能为一体的湿地生态文化园。

把“德文化”中的文化精髓融入植物设计中,在“以德化民”的德文化圈中,园中选用富有文化内涵的植物通过植物的品种、姿态、香味、色相种植模式呼应相应的文化主题,营造出简洁清净、规整大气的植物景观。

5设计原则

湿地公园的植物设计是其长久发展的重要一步,只有合理的植物设计才能成就一个良好的生态湿地公园,下面着重讲述湿地公园的设计原则以及其植物配置的原则。

保护优先原则:从整个生态系统安全考虑,保护湿地区域内动植物资源,维护湿地系统生态平衡,是保护湿地生态安全最基本的工作。

适地适树原则:植物选择遵从适地适树的原则注重对共生群落的运用,发挥植物材料之间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生存能力的作用。

选择乡土树种原则:选择东安当地的特色植物,能形成自然的生态林建立起具有地方特色的、稳定的植物群落,从而构建具有当地特色的湿地景观。

植物多样性原则:尽可能多的运用植物种类,达到生态多样性的要求。

凸显湿地特色原则:湿地植物最观应充分挖掘湿地自身植物资源,从植物群落的生态结构出发,突出植物的整体美,从而形成一定的规模,突出湿地特色。

打造特色园原则:以常绿树种作为景观的基调树种,在保留原有植被的条件下合理增加特色专类园,形成四季有花,四季有景的园。

6设计构思

中国古典园林中广泛采用比拟、联想等艺术手法,借花木的自然生态特性赋予人格意义,借以表达人的思想、品格和意志[3]。此次设计中用松柏苍劲挺拔的姿态象征彬彬有礼的“礼”,用“哭竹生笋”的竹子典故来体现孝顺,用酢浆草,紫花地丁的花语来表达诚信,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荷花来代表清廉等等;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园林花木是人们寄寓丰富文化信息的载体。

植物设计在湿地公园的设计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水体植物的设计,水体植物选择一般包括浮水、沉水、漂浮等植物。同时,还要综合根据水体和水深及湿地的面积来选择合适的水生植物。因此基于湿地的生态性,以及对场地原始生态环境的尊重,将场地划分为陆生植物展示区,湿生植物展示区,滨水植物展示区,水生植物展示区。

(1)陆生植物展示区。选择具有文化内涵的植物结合建筑与景观,在打造舒适宜人的环境时,能突显“德文化”,使人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植物品种选择:松树、梅花、桂花、桃花、竹子。以常绿树种作为景观的基调树,在保留原有植被的条件下合理增加专类园,形成四季有花,四季有景的特色园林。植物品种:樱花、紫薇、茶花、杜鹃。灌木地被选用耐荫品种。植物品种:蛇莓、红花酢浆草、紫花地丁、二月兰、葱兰、熊掌木。植物的群落主要由三种类型:A:香樟+栾树+杜英-樱花+紫薇一红花酢浆草+紫花地丁;B:雪松+南方红豆杉+竹子一一梅花+桂花-蛇莓+聚花过路黄+吉祥草;C:大叶女贞+合欢一鸡爪槭+红枫一杜鹃+茶花。

(2)湿生植物展示区。湿生植物的造景以白由,多色彩,多层次为主,以耐水混乔木配以色时树种,营造富有季相变化的景观林,耐水湿乔木(色叶树)选择枫杨、乌桕、水松、落羽杉等;湿生植物的核心展示区域,以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为主,植物选择:芦苇、黄华水龙、莎草、千屈菜、竹叶眼子菜、槐叶萍、金鱼藻、黑藻等;为吸引动物,根据动物的生态习性,选择合适的植物,营造适合动物繁衍生息的生境。植物选择香樟、杨树、桑树、苦楝、红果冬青、紫云英等。植物的群落主要由三种类型:A:枫杨+香樟一芦苇+千屈菜菜+竹叶眼子菜+金鱼藻;B:乌桕+苦楝+桑树一红果冬青+紫柚槐-紫云英+黄华水龙+三白草;C:落羽杉+构树+楊树-花莒蒲+莎草+黑藻。

(3)水生植物展示区。植物设计与地形水体相结合,成团的种植花灌木,与岸线和背景林搭配成趣。形成错落有致的天际线,植物品种选择垂柳、水杉、池杉、女贞、木芙蓉、花石榴、垂丝海棠等;用孤植树加草坪的模式来突出核心空间的开阔感,孤植品种选择香樟、枫杨、苦楝等大树,湿地的中心区域,以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为主,植物选择荷花、睡莲、并蒂莲、黄菖蒲、再力花、旱伞草、美人蕉。植物的群落主要由两种类型A:垂柳+水杉-垂丝海常+花石榴+木芙蓉-大旗瓣凤仙花+野菊,B:落羽杉+池杉一黄菖蒲+再力花+旱伞草。

7结束语

在植物物种选择方面,紫水河聚德文化生态园保留了大部分的当地水生植物,在公园中心地带为防洪增加了中心园区的竖向高度,为陆生植物的种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德文化”在植物上的体现有了良好的展示区域。湿地本身就是一个小的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物种资源,植物资源在其中占据着巨大的部分,对于人类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作用。期待通过设计后的紫水河聚德文化公园,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动植物种得到增加,人民的幸福感得到提升,为城市增添一张绿色的名片。

参考文献

[1] 国家林业局.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Z].2010.

[2] 梁慧珊.基于海绵城市原理的湿地公园规划研究———以江门市潮连小海河湿地公园为例[J].林业调查规划,2020(3):195.

[3] 汤振兴,王延方.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的文化寓意[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8389-18390.

作者简介

封雪晴(1986-),女,湖南石门人;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工程师;现就职单位:湖南省农林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总院,研究方向:景观设计、森林规划。

猜你喜欢
水河展示区公园
鉴水河之歌
与众不同的河水和湖泊
在公园里玩
家乡的赧水河
《SOHO模式下的现代办公空间设计—婚庆展示区效果图》
开车去公园
等待亮相
楼盘展示区的场景拆分与重组
湖南蓼水河石
浅析居住小区展示区的室外景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