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崖州开元寺(观)初探

2020-09-06 13:21寿佳琦
炎黄地理 2020年5期
关键词:开元建筑

寿佳琦

唐开元寺(观)是唐崖州的官方寺(观)。玄宗皇帝推行其宗教政策,需要专门的道场进行特殊宗教活动。据此,崖州官员依敕修建开元寺(观)顺理成章。天宝年间,鉴真主持重修崖州开元寺的事迹也佐证了崖州开元寺(观)的客观存在。本文通过考古资料的比较分析,试论证旧州城址为唐崖州治所,从而确定崖州开元寺(观)所处位置的大概范围。在旧州城址周边考古踏查中发现的“开元寺”“开元观”两处宗教遗址,为寻找唐崖州和崖州开元观(寺)等相关历史遗迹提供了新的资料,指明了探索的方向。对唐崖州开元寺(观)的探索研究,对研究海南地方史志和宗教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唐崖州开元寺(观)是唐玄宗时期,由皇帝敕令建立的官寺(观)。官寺(观)是唐代通过皇帝诏令在全国诸州统一设立、制度整齐划一、承担若干特殊功能的宗教场所。

唐代,国家设立宗教官寺(寺)是一项重要的宗教政策。在高宗乾封元年(666)、武周天授元年(690)、中宗神龙元年(705)和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皇帝先后4次敕令两京天下诸州设立官寺。李唐皇室追尊老子为祖先,因此在官寺的设立过程中,除武周天授元年只设立大云寺外,其余3次均在设立“官寺”的同时设立了相应的“官观”。高宗乾封元年所设官寺和官观名称尚待确认。中宗设立了龙兴寺、龙兴观。玄宗设立了开元寺和开元观。唐玄宗即位后,大力推进开国以来的宗教政策。开元二十三年(735),玄宗御书御注《道德经》,令诸州节度使、刺史各于龙兴观、开元观形胜之所,各立石台,以传不朽。总结玄宗的宗教政策主要有以下四条:

(1)敕建开元观、开元寺。唐开元二十六年,玄宗敕令天下各州以郭下定形胜观寺,改以开元为额。即道观改名为开元观,佛寺改名为开元寺。

(2)颁赐玄元皇帝真容画像。唐开元二十九年(741),玄宗因梦玄元皇帝降临,制两京、诸州各置玄元皇帝庙并崇玄学。据《唐大诏令集》卷113《玄元皇帝降临制》记载:“宜令所司,即写真容,分送诸道采访使,令当道州转送开元观安置。所在道士女冠等,皆具威仪法事迎候,像到七日夜,设斋行道。仍各赐钱,用充斋庆之费。”由此可知,玄元皇帝真容是由“所司”图画好后,分送各道采访使,再转送各州开元观安置。

(3)国忌日行道散斋。《唐会要》卷50记载:“(开元)二十七年五月二十八日敕,祠部奏,诸州县行道散斋观寺,准式,以同、华等八十一州郭下僧、尼、道士、女冠等,国忌日各就龙兴寺、观行道散斋,复请改就开元观、寺。敕旨:京兆、河南府宜依旧观、寺为定,唯千秋节及三元行道设斋,宜就开元观、寺,余依。”

(4)敕令铸造金铜天尊(佛)像。天宝三年,(玄宗)敕两京、天下州郡取官物铸金铜天尊及佛各一躯,送开元观、开元寺。

分析玄宗时期的宗教政策,第2、3、4条都是从御赐供奉物品和主持国忌行道散斋的宗教活动方面,服务于第1条的。玄宗敕令的根本思想是通过政治和经济手段来抬高官寺(观)特殊的宗教地位,通过官寺(观)对民间寺观施加影响,引导宗教活动向有利于统治阶层的方向发展。由此可见,在全国各州修建开元寺(观)是唐玄宗时期的重要宗教政策。各州官员理当十分重视,依旨行事。

作为唐高祖武德年间在海南岛设立的三州(崖、儋、振)之一,崖州刺史依敕修建开元寺、开元观应为顺理成章之事。关于唐代海南宗教寺观的情况,史志记载很少。根据真人元开(日本)撰《唐大和上东征传》所载,唐朝僧人鉴真和尚(即“过海大师”)于天宝七年第五次东渡日本之时,几遭灭顶之灾,历经艰险,漂落到振州(今海南三亚),后在振州军民的护送和关照下,于天宝八年,历经四十余日到达崖州,仍不忘弘扬佛法,应崖州官民所请,重修毁于火灾的開元寺。由此可知,鉴真入崖州之前,州内即奉敕建有开元寺。既有开元寺,开元观的修建也应在情理之中。

从史料方面确认崖州开元寺(观)的存在后,怎样探索崖州开元寺(观)成为关键。寻找开元寺(观)首先应确定崖州所在,即崖州州治所在。唐崖州州治所在,学术界一直莫衷一是,盖因地方史志资料互相矛盾,后人不察,因袭盲从。单纯应用史料,已经很难采得令人信服的线索。笔者试从海南考古资料的角度出发,对崖州州治所在进行分析。

海南现存已进行发掘,年代确定为唐代的两座城址,分别是珠崖岭城址和旧州城址。

(1)珠崖岭城址,位于海南省琼山市龙塘镇博抚村北, 西南距龙塘镇约4公里。城址坐落在南渡江西岸的高台地上, 地势为西北高, 东南低,与江面高差约有20米。1999年,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琼山市博物馆联合考古队,对该城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结果确认珠崖岭城为夯土城墙,墙基宽约5.1米~5.7米,残高1.5米~2米,平面近方形,边长155米~160米,周长约750米。出土遗物主要为瓷、陶、石等器物和建筑构件。具有断代意义的遗物主要为平底和饼足的青瓷器, 其中部分器物的形制在广东唐代中期墓葬中十分常见。

珠崖岭城址的面积很小, 只发现有向南开的一座小城门。根据城址的规模及形制,推测它可能属于军事城堡。靠近城内北部的中间地带发现有建筑硬面,这里可能存在建筑。城内文化堆积很薄,文化性质单纯,皆为中、晚唐至五代时期的遗物。由此推断,城的使用时间不长,至宋代时可能就已经废弃。

(2)旧州城址,位于海口市琼山区旧州镇旧州村的东北部,利用当时的自然地势,修筑在南渡江右岸的二级高台地上。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11年对旧州城址进行了调查、钻探和试掘。结果确认城址为夯土城墙,平面呈长方形,长约400米,宽约300米,开有东、南、西三座城门,城墙四周有环壕拱卫。出土遗物,有陶、瓷、石等不同质地的器物残片。可辨器形有绳纹板瓦、筒瓦、瓦当、青砖、罐、盘、碟、碗、缸等生活用具及建筑用品。从汉、唐、宋,直到明清时期,各代都有,以明、清两代为多。

分析对比两座城址我们可以得出它们的相同点:

(1)夯土城墙平面均为近似方形,修建方法均为平地挖土筑城,未开挖基槽。

(2)遗物的种类、数量、时代,基本一致。

(3)年代基本一致,珠崖岭城址为唐中、晚期所建。旧州城的兴建时间则不晚于珠崖岭城或两者年代相当。

它们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城址的规模和功能:

(1)就规模而言,旧州城址要比珠崖岭城址大了许多。据测算珠崖岭城址面积约25000平方米,而旧州城的面积约120000平方米,几乎是前者的5倍大。

(2)珠崖岭仅在南向设有一小城门,而旧州城址则在东、南、西三个方向都设有城门。且城周挖有环壕。

(3)珠崖岭城址扼守南渡江,与江面高差近20米,地形险要,易于防守。旧州城址则位于南渡江右岸的二级台地上,中间高,四周较为平坦。其西北方向南渡江流过,水源供给充足,水陆交通便捷。西北约600米处的江畔,设有一古码头。一条宽约6米的石砌路将码头与旧州城相互连接。

两方面对比,可以得出:珠崖岭城址应为唐代军事城堡性质的古城。而旧州城址则便于人口居住、水陆交通、农业生产,相比前者更接近于唐崖州在史料上的记载。确定了唐崖州州治所在,崖州开元寺(观)的位置就有了大致的范围。2017年5月和2018年9月,笔者与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王育龙、何国俊,在陈嘉禄先生的陪同下,对乡人所称旧州“开元寺”“开元观”遗址进行了考古踏查。

(1)“开元寺”遗址位于海口市琼山区旧州镇联丰村委会卜创坡经济社,西距后市铺村约100米,距南渡江约3公里,地表种植橡胶和其他林木,植被十分茂密。未发现寺院残存地上建筑。据村民介绍,“开元寺”大致毁弃于1900年前后,至解放前仍然可以见到残存的地上建筑,建筑布局和规模也较为清晰,寺院坐西朝东,东西长约60米,南北宽约80米,原大殿面开三间,宽约10米,两侧建有回廊。大殿为南北走向,墙体已坍塌,残长4.6米,宽约36厘米,仅剩下局部火山岩石块垒筑的墻基和少量青灰色墙砖,砖上附着有白色石灰残留。在遗址周边,距寺门东南方向约20米处发现一眼古井,井口呈圆形,石砌,直径约1米,是当时僧人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现在仍然为种植园灌溉所用。遗址范围和周边地区采集到较多遗物。建筑构件有筒瓦、板瓦、青灰砖、灰砖、火山岩石块等,部分砖上残留有石灰痕迹。瓷器多为青花瓷,可辨多为碗、碟、小盅等日用器皿,还采集到一件粉彩小杯(残)。从建筑构件的尺寸、规格和瓷器的器形、纹饰等特征,初步判断多为明清时期遗物。

(2)“开元观”(“庵堂”)遗址位于海口市琼山区旧州镇岭南村委会美仁村西南约100米雅龙自然村的“妈钗”高坡上,距南渡江干流约4.5公里,地表种植香蕉树和其他林木,植被茂密。据村民介绍,“开元观”(“庵堂”)至迟于清光绪三年仍然存在,毁弃于民国时期,地表现存多处建筑废墟,建筑布局和规模较为清晰。建筑主体为三进式院落布局,有主殿、前庭、后院。在主殿东南和西南各有厢房一处。整个遗址由多处建筑构成,包括围墙、大门、前庭、主殿、两侧厢房、马房等。南北长约160米,宽约70米,总面积约11 200平方米。

主殿坐西北朝东南,面开三间,经实地测量面宽约19.8米,进深约9.4米。正间面宽约10.8米,两稍间面宽3.6米。主殿已经毁塌,仅剩下局部火山岩石块垒筑的墙基和少量青灰色墙砖。墙体残高1.2米,残长4.6米,宽约0.35米~0.4米,墙体两面石块垒筑,中间夹垫有板瓦、筒瓦残块,以保持稳固。部分墙上抹有白色石灰面。主殿与大门之间的距离约为30米左右。东南厢房墙体残高0.9米,东西长约4.2米,南北长约4.2米。西南厢房墙体宽0.35米~0.4米,东西长约4.5米,南北长约6米。围墙东南残长24米,残高约0.8米。

此外,在大门东南方向约100米处有一处“鸭焕”冷泉,应为当时道士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现仍为周围村民所使用。在“开元观”(“庵堂”)遗址内发现多种建筑构件。建筑构件有筒瓦、板瓦、门枕石、柱础、灰砖、火山岩石块等,初步判断该遗址多为清末-民国时期的宗教建筑遗址。唐代毕竟距今年代久远,加之天灾兵祸,国内现存的唐代建筑已经十分罕见。

两次考古踏查所发现的宗教遗址虽然年代较晚,也未找到关于唐崖州开元寺(观)的确凿物证,但同一寺(观)在不同的朝代取不同名称,而且建筑毁废后原址重建的例子十分常见。比如泉州开元寺,初名“莲花寺”,神龙元年改为“龙兴寺”,开元年间又改为“开元寺”,元代赐名“大开元万寿禅寺”,至正年间被毁,明代以后才重建。荆州开元观,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宋大中祥符年间改为“天庆观”,元元贞中改为玄妙观,清避圣祖讳改称元妙观。因此,在旧州城址周边尚未发现更多、更早宗教遗址的前提下,否定“开元寺”“开元观”发现的进步意义,未免过于武断。结合它们所处的地理位置,研究其遗址布局和功能,可以为寻找唐崖州和崖州开元观(寺)等相关历史遗迹提供新的资料,指明探索的方向,具有抛砖引玉的积极意义。唐崖州开元寺(观)作为官方寺(观),始建于开元年间,是玄宗皇帝推行其宗教政策的结果,同时也是唐代佛教、道教在海南岛传播的重要道场。探索唐崖州開元寺(观)的历史,对研究海南地方史志和宗教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海南省博物馆

猜你喜欢
开元建筑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大唐盛世开元钱
建筑与数学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杳如黄鹤无踪迹
想象虚无一反建筑的建筑
也说“开元”钱
“开元”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