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层亮点气藏地震检测技术

2020-09-06 14:12白晨辰
写真地理 2020年20期

白晨辰

摘 要: 亮点技术是浅层气勘探开发广泛应用的有效技术,但是由于地震亮点特征影响因素较多,实际应用存在陷阱,难以精确识别真、假亮点。本文以陈33井区为例,结合正演模拟技术,研究亮点地震形成机制,通过地震分频技术、吸收衰减技术、叠前AVO技术,有效地识别亮点气藏,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

关键词: 浅亮点;分频技术;衰减AVO技术

【中图分类号】P6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733(2020)20-0216-01

济阳坳陷浅层多为岩性气藏,具有埋藏浅、面积小、个数多,成群、成带分布等特点[1],气藏大多以亮点型地震反射特征为主。

随着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浅层气藏的钻探成功率愈来愈低,尤其是陈33井区受其含气砂体构造分布形态变化大、气-水关系复杂的影响,含气砂体的地震检测难度增大。

1 区域地质概况

陈家庄地区位于东营市利津县陈家庄镇,构造位置处于陈家庄凸起中段。主要层系为馆陶组和明化镇组。馆陶组的河流相砂体为天然气聚集提供良好储层,同时明化镇组时期沉积形成的泛滥平原泥岩可作为浅层优质盖层,成藏条件有利。

2 亮点地震响应机制

根据该区分析统计可知:浅层砂岩速度低于泥岩速度。当砂岩含气之后,含气砂岩速度明显减小,此时含气砂岩与泥岩之间存在较大阻抗差异,在地震上呈现强振幅的“亮点”反射特征。根据该区实际情况,建立不同厚度储层分别含气和含水的地质模型,用不同频率进行地震正演模拟(图1)。在泥包砂结构下,由于波阻抗差异,不同厚度的气层均能够形成强反射振幅,且随着气层厚度增大,地震反射振幅增强;薄水层不能形成强反射,随着水层厚度增大,地震反射振幅增强,当达到调谐厚度(16-18m)时,地震反射振幅最强。由此可见,气层的强反射振幅主要是由于波阻抗差异大形成的,而水层的强反射振幅是由于调谐效应,对亮点气层的检测造成一定程度的干扰。

3 亮点地震检测技术

为了提高浅层亮点型气藏的地震检测精度,采用针对性的技术组合,逐步判别、筛选真假亮点。

3.1 地震分频技术。

为了排除调谐效应对亮点气藏检测的影响,对地震资料进行分频处理。利用不同频率对5m气层和15m水层地质模型进行正演模拟(图2,实际地震资料主频30Hz)。5m气层均为强反射振幅;在低于32Hz频率的剖面上,由于地震调谐效应和储层厚度的影响,15m厚水砂均为强反射;在高于32Hz频率的剖面上,15m厚水砂反射振幅变弱。

对实际地震资料进行分频处理,在高频地震剖面上,钻遇的水层反射振幅变弱,钻遇的气层仍为强反射振幅(图3)。因此,利用高频率地震资料可判别厚层水砂形成的假亮点。

3.2 吸收衰减技术。

实际上,由于地层介质的结构、孔隙度和孔隙流体的性质等影响,地震波会发生能量衰减,且气态物质影响最大。在岩石孔隙饱和液中渗入少量气态物质,可以明显提高对纵波能量的吸收。因此,地层吸收衰减参数可作为储层含气性检测的一个重要参数。由原始地震和吸收衰减叠合剖面看出,钻遇的气层呈现较强的吸收衰减异常,钻遇的水层没有吸收衰减异常。

3.3 叠前AVO技术。叠前AVO技术是利用叠前道集资料反射波振幅随偏移距的变化规律,推断储层含油气性的分析技术,可作为补充,提高储层含气性检测精度。通过叠前正演模拟,该区气层为Ⅲ类AVO特征,水层为Ⅳ类AVO特征,具备利用AVO区分气层和水层的岩石物理基础。在原始地震和AVO属性叠合剖面上,具有较强反射振幅的气层出现明显的AVO异常,而具有较强反射振幅的水层没有AVO异常。

3.4 应用效果。

利用以上技术,在该区剔除假亮点6个,筛选有利亮点13个,预测圈闭面积3.19km2,预测天然气地质储量2.88×108m3,成功部署钻探了C33-X40井,钻遇气层11.1m/1层,日产气4813m3,为该区浅层气的开发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撑。

4 结论

通过井震合成记录精细标定,利用地震分频技术、吸收衰减技术和叠前AVO技术,能够有效识别陈33井区浅层真、假亮点。

实际上,亮点形成的影响因素很多,各区带的地质条件不同,产生假亮点的因素存在差异。且每种地震检测技术均有其应用的局限性,单纯利用一种技术难以准确检测真亮点气藏。因此,只有从具体研究区带的地质条件分析着手,针对亮点的地震形成机制,通过合适的地震检测技术组合,利用不同检测结果进行相互验证,才能提高浅层真亮点气藏的地震检测精度。

参考文献

[1] 王兴谋.济阳拗陷浅、中层天然气藏地震预测技术.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5,40(3):32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