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军 江君
摘 要:岭南有着丰富的贬官文化。在研学旅行视角下,岭南贬官文化有着多样化的文学教育价值、逆境中的人格教育价值、丰富的历史地理教育价值以及厚重的书法教育价值。开掘岭南贬官文化的研学旅行价值,可以推动旅游业与中小学实践育人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贬官文化;研学;旅行;价值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东省特色创新类项目“岭南贬官文化的产业化发展模式研究——以唐宋贬官文化为中心的考察”(2015WTSCX122)。
教育部要求中小学生都要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研学旅行活动实质上是一种寓学于游的深度文化旅游活动,它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是一种将集体研究性学习与旅行体验深度融合的实践教育活动。岭南地区贬官文化发达,在研学旅行视角下,岭南贬官文化有着多样化的文学教育价值、逆境中的人格教育价值、丰富的历史地理教育价值以及厚重的书法教育价值。岭南贬官文化与研学旅行具有高度的契合度,开掘其研学旅行价值,可以推动旅游业与中小学实践育人的深度融合。
一、岭南贬官文化的文学教育价值
岭南贬官创作了不少文学精品。这样作品或以思想情感打动人心,激发意志,正如南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所言:“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或以高妙的艺术特征征服读者。重走岭南贬谪路线,结合语文课本中的贬谪诗文研讨贬谪文学,能够使学生更深切的体会到贬谪文学的风格与艺术。
贬谪文学能管窥作者特殊时期的创作风格。岭南贬官之作,多充满屈原般的骚怨精神,呈现出悲凄怨愤的风格。如李德裕《贬崖州司户道中》:“岭水争分路转迷,桄榔椰叶暗蛮溪。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五月畲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啼。”诗歌摄取独特的岭南的风物桄榔、椰叶、蛮溪、毒雾、蛇草、沙虫、红槿花、越鸟等,表达了自己贬于蛮荒的抑郁与对故园的思念,诗风沉郁。也有些贬谪之作一扫愁苦怨郁之气,如韩愈贬潮州时创作了《祭鳄鱼文》一文。《古文观止》卷八评曰:“全篇只是不许鳄鱼杂处此土,处处提出‘天子二字、‘刺史二字压服它,如问罪之师,正正堂堂之阵,能令反侧子心寒胆栗。”评语揭示出“韩文如海”的雄深雅健之散文风格,同时也可看出韩愈诗文题材对现世民生的关注。
贬谪文学能管窥作者的艺术手法。岭南贬官文学作品多数文质兼美,是提高研学旅行学生古代文学素养的典范。这些作品抒情技巧较高。如唐代宋之问《度大庾岭》:“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山雨含初霏,江云欲变霞。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诗首联叙事抒情相结合,交代了被贬行程与对故都的留恋。颔联与颈联对偶精工,颔联以乐景写哀情;颈联以乐景暗写由悲转喜。“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一联还直接影响了杜甫《春望》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尾联用贾谊被贬长沙哀怨不已之典,反衬自己对北归的渴望。诗情景相生、事情结合、对偶精工。又如唐初沈佺期贬岭南作《入鬼门关》:“昔传瘴江路,今到鬼门关。土地无人老,流移几客还。自从别京洛,颓鬓与衰颜。夕宿含沙里,晨行菵路间。马危千仞谷,舟险万重湾。问我投何处,西南尽百蛮。”一二句用昔今对比,烘托贬谪之地危险重重。三至六句用贬地的荒芜铺写环境恶劣以及诗人的憔悴。七至十句对偶精工,极言行路之难。尾联以设问再次点出贬地的蛮荒。全诗无一句言情但字字含情,充溢着被贬的悲伤与前途未卜的忧惧。这是情寓于事的典型之作,可让研学旅行学生领悟一切事语皆情语的艺术魅力。
二、嶺南贬官文化的人格教育价值
古代贬官多数忠君爱民、刚正不阿、直言敢谏,到贬所之后虽身处逆境也仁民爱物,开化百姓。他们的人格精神可以陶冶研学旅行学生,有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贬官文化的人格教育价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忠君忧国的精神。古代官员贬往岭南多由于刚直的言行触怒了王权贵族,而刚直言行正体现出贬官身上忠君忧国的爱国精神。如韩愈贬潮州就是如此。因为唐宪宗佞佛劳民伤财,还亲迎佛骨入长安,韩愈于是上《谏迎佛骨表》力陈佞佛之弊,没想到“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早上向宪宗进言,晚上就被皇帝下令贬往潮州,自己一腔热血,不顾个人安危“肯将衰朽惜残年”,一心“欲为圣明除弊事”,但落了个与屈原一样“忠而被谤,信而见疑”的下场,心中的悲愤可想而知。但韩愈这种明知有危险仍直言进谏的行为是一种忠诚体国的崇高精神,能给予研学旅行学生以人格的感染与熏陶。又如宋代的李纲也是忠心体国的典型代表。宋朝面对金兵南侵,是战是和,发生了激烈的论争,而李纲是主战派的代表,他刚直不阿,坚持民族气节,绝不向金国求和,结果受到黄潜善、汪伯彦等主和派的排挤,被贬海南万安军安置。这样的案例有利于培养研学旅行学生对国家的热爱之情。
(二)乐观旷达的精神。古代岭南自然条件恶劣,很多贬官视岭南为畏途,将贬于岭南看成是一种生离死别,有去无回的悲剧。周煇《清波杂志》“逐客”条曰:“放臣逐客,一旦弃置远外,其忧悲憔悴之叹,发于诗什,特为酸楚,极有不能自遣者。”但也有些贬官呈现出乐观旷达的精神,或随遇而安或对回归充满着乐观主义的展望。如唐代宋之问《度大庾岭》,尾联用雨后初晴、江云变幻的景色暗示自己心情的变化,希望自己人生也能雨后天晴,能够回归,所以表明自己不像贾谊那样哀怨不已,展现了一种乐观主义的精神。后来果然不到一年时间,宋之问就遇赦北归了。这种乐观的展望正可对研学旅行学生进行生命主义教育,教育他们要乐观地看待人生当中的不顺与逆境,要以发展的眼光而非一成不变的观点看待事情。苏轼乐观旷达的人生境界更为典型。苏轼依靠儒释道文化的心理调适,依靠遇乡随俗的养生方法度过了艰难的贬官岁月安然北归。苏轼最为圆融豁达,他曾言“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别海南黎民表》),表达了对海南这方土地的眷恋之情;“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六月二十日渡海》),则体现了他豁然达观的情怀。《吾谪海南,子由雷州。被命即行,了不相知。至梧乃闻尚在藤也。旦夕当追及,作此诗示之》云:“天其以我为箕子,要使此意留要荒。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苏轼面对海南的恶劣环境,作好了终老之计,有种要将他乡作故乡的旷达心襟。苏轼的旷达人格在当时就影响了一批同样贬谪岭南的人。如李光贬居海南时对苏轼旷达的人生态度十分景仰,后人认为李光其人其作“多近东坡”,甚至“虽处厄穷患难,而浩然自得,无一怨尤不平之语,则非东坡所及焉”。让研学旅行学生研究贬官旷达超然的精神,可以给学生们树立战胜困难与逆境的意志,激发他们萌生战胜挫折的斗志。
(三)关心民瘼的情怀。多数岭南贬官的言行举止都体现出关心民生疾苦的高尚人格。如韩愈贬潮州筑堤治洪、恶溪治鳄、办学兴教等。又如宋代广州市民因近海饮用的是咸苦水,春夏之交时常导致疾疫流行,广州知府王敏仲向苏轼求助,苏轼主张利用白云山天然水源改善广州人的饮水卫生。苏轼《致王敏仲书》提出:“蒲涧泉有滴水岩,岩水所从来高,可引入城。于岩下作大石槽,引以五管大竹,续处以麻绳漆涂之。随地自高而下,水自直流入城中。”苏轼创新性地提出了最早的“自来水”构想来解决广州人民饮水困难。贬海南后,苏轼与黎族杂居,敷扬文教,亲自任教,弟子弥多,弟子中有姜唐佐举乡贡,陈功等举明经,数年后还诞生了海南史上第一个进士符确,这些都与苏轼兴教不无关系。用这些关心民生的故事给研学旅行学生心灵以影响,可以树立他们对人民的热爱之情与增强为民担当的责任意识。
三、岭南贬官文化的史学地理学教育价值
让研学旅行学生了解谪路线、贬谪故事、贬谪文学,可以获得历史、地理等方面的诸多知识。
(一)可以获得丰富的历史知识。1、可让研学旅行学生加深对重要历史事件的了解。贬谪之因往往包含着一段波谲云诡的历史事件。如宋神宗熙宁年间的王安石变法是继商鞅变法之后有巨大影响的社会变革运动。围绕变法还产生了支持变法的新党与反对变法的旧党之争,两党之争持续数十年,也有许多文人卷入变法与两党之争而被贬。如苏辙就因为力陈青苗法于民不利而得罪王安石被贬为河南府留守推官;绍圣元年(1094年)章惇等人欲诛杀元祐旧臣,苏辙为此与宋哲宗廷辩于朝,加之章惇一再进谗言,绍圣三年苏辙又被贬于雷州安置。还有的被贬是因为主战与主和之争,如两宋之交的李光、赵鼎、胡铨都主张用武力抗金,而受到秦桧所代表的主和派的排挤而皆被贬于海南。2、研学旅行学生可获得相关历史制度的知识。如宋代许多文人遭贬实与台谏制度有关。宋以前,台官负责纠察百官,谏官负责谏止皇帝。但宋仁宗之后,为加强皇权计,台谏之权收于帝王或掌于权臣,成为打击政敌的工具。沈松勤《宋代政治与文学》即言:“君主或君臣合力,控制台谏”,“利用台谏,击败政敌。”研习贬官文化还可增加对贬官制度的了解。不同的人贬到岭南的具体惩罚程度是不同的。《唐会要》卷六十八载:“京职之不称者,乃左为外任;大邑之负累者,乃降为小邑;近官之不能者,乃迁为远官。”这是唐代贬官的通行制度,唐宋时期也存在杖流(流放之前先杖刑)、长流(终身流放)、配流与赎罪、除名(削去爵位与官职)、员外安置(外贬官员的虚衍)、量移(改贬条件较好之地)与责授(降级授予官职)、擢升与赐死、流贬与放还等制度的差异。贬官文化体现的台谏、贬谪两种历史制度知识,仅举宋代名臣赵鼎被贬海南之例以说明。赵鼎主战得罪主和派首领秦桧,秦桧指使殿中侍御史谢祖信“论鼎尝受张邦昌伪命,遂夺节度。御史中丞王次翁又论鼎治郡废驰,命提举洞霄宫……桧忌其复用,讽次翁又论其尝受伪命,乾没都督府钱十七万缗,谪官居兴化军。论者犹不已,移漳州,又责清远军节度副使,潮州安置……中丞詹大方诬其受贿,属潮守放编制人移吉阳军,谪官居兴化军。”可见赵鼎被贬有被夺官、谪官、责授、潮州安置、移海南崖州的不同,贬谪之地越来越远,惩罚越来越重,最后死于贬所海南,背后原因皆为权相秦桧指使台谏官员罗织罪名所致。通过这些生动事例的研读,可让研学学生增加多层面的历史知识。
(二)可获得岭南相关的地理知识。考察古代官员贬谪岭南路线,可获得古代交通、驿站方面的知识。古代贬岭南官员入粤路径必经大庾岭至韶州,过韶关之后再视各贬所而定,有的贬去阳山,如韩愈第一次被贬岭南即去阳山;有的去潮州,如韩愈、陈尧佐等;有的去惠州,如苏轼;有的贬去罗定,如宋之问;一些人则经西江水路后贬去广西梧州、雷州、海南等地。如苏轼贬谪岭南惠州路线是:大庾岭、韶关、英州(今英德)、清远、广州、东莞、惠州;再贬琼州别驾昌化军安置的路线是:惠州、广州、沿西江、端州、高要、梧州、滕州、雷州、徐闻、海南儋州。沿途一般会设有驿站。让学生研读苏轼谪岭南作品可以获得岭南古代交通路线的空间知识。也可让学生获得岭南古代交通时间方面的知识,如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十四日,身在长安的韩愈被贬到八千里(实际上五千六百二十五里,韩愈取整数说路八千)外的潮州当刺史,骑马走了71天才到贬所,而今天坐高铁从西安到潮州(中间先经广州换乘)总共不超过12个小时。因此,让学生了解古代岭南水陆交通,且通过对比古今岭南交通的天壤之别,有利于增强研学旅行学生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增加对祖国今日交通建设成就的自豪感,增强对祖国建设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四、岭南贬官文化的书法教育价值
古代岭南贬官南行途中,遇到名刹古寺、奇山异水,往往兴致大发,会赋诗吟词作文,而这些作品会被时人将原作镌刻于石,这些石刻书法就成了指导研学旅行学生研究某个时代某位贬官或刻工书法特点的重要资源。梳理岭南贬官的摩崖石刻既可以了解重要书法家的书法成就与所处年龄阶段的书法风格,也可以纵向了解古代书法发展简史,还可得到书法镌刻、拓印技巧等方面的现场教育。
岭南贬官有些是重要的书法家,他们留下了石刻真迹。如宋代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之首的苏轼就有多处岭南石刻书法遗存。苏轼南贬经韶关英德县城时,苏轼、苏过父子泊舟江边山下,同游圣壽寺作题记云:“蜀人苏轼子瞻南迁惠州,舣舟岩下,与幼子过同游圣寿寺,遇隐者石君汝砺器之,话罗浮之胜,至莫乃去。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九月十二日书。”苏轼题记很快被当地人刻于江边石壁,但据说因为其贬官身份,原刻被磨掉,但拓本仍存,过了43年,绍兴七年(1137年)真阳县令李闿又重刻于上;后来迭遭损毁,今存题刻为1990年根据朱非素1961年所拓本重刻。苏轼经广州游当时羊城八景之一“浴日亭(在今南海神庙右侧)”赏海上日出,作《浴日亭》诗云:“剑是峥嵘夜插天,瑞光明灭到黄湾。坐看旸谷浮金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