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云南丽江的大山深处,有一个人肯定比任何时候都紧张,她就是云南省华坪县女子高中校长张桂梅,学校的第十届毕业生,要参加今年的高考。其实,在6月底,张桂梅的事迹已经冲上热搜,十多年来,她已经让华坪女子高中连续9年高考综合上线率百分之百,1645名女孩走出滇西贫困大山,走进大学,已经63岁的她,堪称“超人”和“传奇”。这所高中是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公办女子高中,招收的主要是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后无法继续求学的山区不同民族的女生。为了筹集经费创建这所高中,张桂梅曾“像乞丐一样”在大城市奔波了五年,她到处乞讨,“我想办一所学校,您能不能支持我五块、十块,哪怕两块都行?”却被当成骗子,直到最后无奈放弃时才有了转机。十几年里,张桂梅荣誉等身,赢得无数尊重,却无儿无女,浑身是病。为了这所女高,当记者问她“那您要付出的是什么?”她说:“我们几乎付出的是生命。”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的本质,就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而拼了命的张桂梅和老师们,救了一代人。
人物传记·张桂梅是怎样“炼”成的
1.为何要创办女子高中
1974年,17岁的张桂梅随姐姐从黑龙江来到云南,支援边疆建设,后来她考入丽江市教育学院读书。1990年毕业后,张桂梅随志同道合的丈夫到大理白族自治州喜洲镇第一中学任教。孰料,丈夫被诊断出胃癌晚期,1996年去世,他们没有孩子,张桂梅感觉内心一下子被抽空了。“当时我就想找个远远的地方躲起来,了此余生。”于是,她四处申请调动。1996年,她如愿从大理调到了偏远的丽江市华坪县。
从大理调到华坪不到一年,张桂梅被查出子宫内有一个近五斤重的肌瘤。由于之前给丈夫治病花掉了几乎所有积蓄,张桂梅决定放弃治疗。后来,县里得知了张桂梅的病情,县长告诉她:“我们再穷,都会救活你。”为此,县里开妇代会的时候积极动员大家给张桂梅捐款,有人甚至捐出了自己仅剩的五块钱路费。
“我没为这个小县做过一点点贡献,却添了这么大的麻烦。他们把我救活了,我活着要为他们干些什么。”张桂梅回忆起那段往事,依然哽咽。
再次回到校园,张桂梅发现,华坪的教育环境和她以前所在的大理相差甚远。张桂梅任教期间,民族中学里的女生不仅数量少,还时不时有女生从课堂上消失。她们读着读着就不来了,是什么原因?张桂梅跑进大山,开始找那些退学女生做家访。和家长们聊过后,张桂梅明白了:十几岁的姑娘,已经被订下婚事,要出嫁了。张桂梅不甘心,拦不住的,就找到当地的村干部进行沟通;家里太穷的,就拿出自己的工资补贴。她铁了心,无论如何也要把这些女孩子带回去读书。
2001年,华坪儿童之家(福利院)成立,捐助方指定让身为教师的张桂梅兼任院长。“儿童之家”收养的孩子中有一部分是被遗弃的健康女婴,无儿无女的张桂梅成了她们的“妈妈”。
民族中学和儿童之家的经历让张桂梅萌生了一个想法:筹建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女孩子受教育,可以改变三代人的。如果她有文化,她会把孩子丢掉?我的初衷就是解决低素质母亲和低素质孩子的恶性循环。”张桂梅说。
为什么不男女生一起招收呢?张桂梅也有自己的考虑。一次家访时,她发现有户人家的儿子才读初二,便可以进县城参加补习班,而他的姐姐已经高三了,却要被家长留在家里干活。那一刻,张桂梅心里觉得,就算再难,她办女高都是对的。
2.“像乞丐一样”四处化缘,被人骂“戴个眼镜出来骗钱花”
华坪县的教育经费本就紧张,专门办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在旁人看来是太过疯狂的想法。从2002年起,张桂梅就为这个不切实际的梦想四处奔波。
她带齐所有的证件,到城市去募捐,“我想办一所学校,您能不能支持我五块、十块,哪怕两块都行?”并苦口婆心、不厌其烦地,把自己要创办女子高中的梦想告诉那些陌生人,想着一角两角不嫌少,10块8块不嫌多,一点一点地凑,总会凑够建校款的。然而,没有多少人愿意相信她,她遭遇了无数白眼、嗤笑、鄙视,甚至被人放狗追咬,“骗子!好手好脚你不干活,还会说普通话,戴个眼镜你出来骗钱花……”这是何等的艰辛!张桂梅心中五味杂陈,难以言表。但张桂梅深知万事开头难,除了坚持还是坚持,这一坚持就是5年,到了2007年,她用了5年寒暑假的时间也才只筹措到一万元,远远不够开办一所学校需要的资金。张桂梅有些动摇了,想到放弃。
很多事就是那么奇怪,不知是这么多年来上天的故意考验,还是坚持的力量感动了苍天,正在张桂梅想要放弃的时候,却迎来了柳暗花明的一天。也正是在2007年,张桂梅当选光荣的党的十七大代表到北京参会。一位细心的记者发现张桂梅穿的牛仔裤居然破了两个洞,她开始好奇张桂梅的故事。这之后,一篇《我有一个梦想》的报道,让张桂梅和她的女高梦在全国传开。来自各方的捐款以及当地政府的出资共同汇聚在华坪,2008年8月,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建成。张桂梅担任校长,并吸引了16名教职员工。
华坪女高首届共招收女生100名,绝大多数是少数民族,因为入学分数没有门槛,学生普遍基础较差。有的孩子差到读到高中了,连常用字都认不全。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课都听不懂,学也学不会,女孩子家浪费那个时间有啥用?还不如回家早点嫁人!就因为这样,首年100个入学的学生中,一学期没结束就走了6个。张桂梅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急急忙忙往山里跑做家访,给孩子们的父母不停地做思想工作,最終也只回来了两个。
面对基础如此不扎实的孩子,张桂梅并不灰心,有这样的读书机会对孩子们来说不容易,千万千万不要辜负大家的期望!“一定要把孩子的成绩提上去,最少也要让这些女孩子考上二本。”张桂梅立下了这样的军令状,也给老师们下了“硬指标”:好多人家祖祖辈辈第一个高中生在我们这儿。有女学生的爷爷奶奶说,孙女读高中了,我们可以放心地死了。知识在山里人心里的分量有多重?好不容易人家把孩子给我们了,你们给我教出来最少二本!
张桂梅定下的目标,让有些老师感到力不从心,17名教师中就有9名提出了辞职。老师都走了,这学怎么办啊?眼看着教学工作无法继续开展,张桂梅心里冰凉。县里都接受了张桂梅办学失败的惨状,就连接手女子高中的学校都已经安排好了,并承诺将继续给这些已就读的女生免学费。原本她都准备办交接了,可是在翻看教师资料的时候发现,剩下的8名教师中,竟然有6名是党员,这让倔强的张桂梅一下振奋起来。
她把这6名党员召集起来,在学校的二楼墙壁上画了一面党旗,然后对着党旗宣誓。张桂梅后来回忆说,宣誓没有完成,因为在中途所有人都哭了。从那以后,剩下的几个老师一人当作多人用。每天早上5点起床,夜里12点后休息,3分钟之内从教室赶到食堂,吃饭不超过10分钟……人手不够,只能与时间赛跑。
张桂梅也成了学生们眼中的“魔鬼”,从洗漱、吃饭到自习,每件事都被张桂梅严格限制在规定时间内。每天早晨5点就起床跑操,吃饭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学生们整天泡在题海里。
张桂梅说,她知道靠刷题提高成绩的方式并非上策,但这是没办法的办法。“我们付出的不是一般老师付出的,男老师结婚,仪式办完了马上就回来上课。女老师做肿瘤手术,我说你请假吧,她说医生说能穿衣服我就回来了,我不请假。尽管苦一点、累一点,但大山里的学生也可以考到浙大、厦大、川大、武汉大学,那便一切都值了。”
3.为此付出了什么?几乎是生命
在华坪女高的墙上,有这样一幅宣传画,上面写着几个醒目的大字:“清华北大我来了!”张桂梅说,每年她都在鼓励孩子们考上更好的学校,但她也会告诉学生,高考不是终点,高考过后,人生还有更长的路要走。2020年7月,华坪女高送走了它的第十届毕业生。而单单2019年高考,华坪女高118名毕业生一本上线率就达到40.67%,本科上线率82.37%,排名丽江市第一。至2019年,已经有1645名大山里的女孩走进大学。
华坪女高佳绩频出之时,张桂梅的身体却每况愈下,她患上了肺气肿、肺纤维化、小脑萎缩等十余种疾病。6年前,因为胳膊疼得抬不起来,张桂梅停止了授课,转而当起学校的后勤。她是校长,也是保安,每天檢查水电安全、熄灯与否,拿着小喇叭催促学生上课,顺道赶走路上的蛇。张桂梅没有自己的家,她就住在一间学生宿舍里,日夜守护着校园。
“再坚持一下,”张桂梅说,“我自己也想办法找一些止疼药,先止疼,后面再说。现在也不想去检查身体了,越检查毛病越多。”尽管疾病缠身,张桂梅还是尽量让自己显得精神一点,她坚持对每个学生进行家访,把文化摆脱贫困的理念带进大山。
张桂梅的心思很细腻。因为疫情,学校只能网络授课的那段时间,她担心老师一个人在教室讲课会孤独,便坐在教室门口陪着她们。长时间久坐使她疼痛难耐,张桂梅干脆在门外支了张床。教学楼晚上熄灯,只有讲课的这一层才通电,张桂梅躺在光影之外,静静地陪着正在讲课的老师。
12年里,张桂梅先后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十佳最美乡村教师”等荣誉称号,她把全部奖金、捐款和大部分工资共计一百多万元一同捐献给了教育事业。
张桂梅说,当初她走进华坪,走进民族中学,走近孤儿院这群孩子时,本以为一两年之后就会离开,没想到一陷进去就没拔出来。面对那么多的孩子考进大学,辛苦大半辈子,无儿无女的张桂梅却一无所求。
从教几十年来,张桂梅一直有一个习惯——家访,因为山里人来趟城里不容易,花钱不说,还耽误农活。十多年来,她的足迹遍布丽江市一区四县,行程超过10万公里。经常陪张桂梅家访的华坪女高办公室主任张晓峰开玩笑说,每次跟着张老师家访,就像一路在跳“脱衣舞”。走在大山里,一看到老乡没衣服穿,她都会把外套脱下来,披在老乡身上,有时甚至还要扒下随行老师的衣服。把自己带的钱都送出去了,她还要把随行老师的裤兜挨个掏空。但当记者问:这是专门给贫困山区的女孩子上的高中,对吧?张桂梅说,我们就没提“贫困”两个字,我觉得贫困对女孩子来说也是一种隐私。
陈法羽曾经是张桂梅眼中爱调皮捣蛋的“坏学生”。2009年中考结束,她的分数没有过线。考不上高中,她只好跟着家人去地里干活。因为女高,她搭上了可以继续读书的“末班车”,再次点燃了全家人的希望。2012年,陈法羽顺利考上了云南警官学院。毕业后,她成为一名警察,领到第一个月工资后,她把几千元工资全部打到女高账户上,用来资助需要帮助的学妹。
周云丽是华坪女高的第一届毕业生。2015年从云南师范大学毕业后,周云丽原本考取了邻县一所学校的教师岗位。当听说女高缺数学老师后,她放弃了到手的正式编制,成为女高的一名代课老师。
十多年来,女高的上千名毕业生已遍布全国各地,很多学生大学毕业后和张桂梅一样,主动选择去了偏远艰苦的地方工作。大部分从华坪女高走出去的学生,会在参加工作后,把第一个月的工资全部捐给学校。但是张桂梅基本不收,她希望自己的学生们可以好好享受这第一份工资。她同时还希望,学生在毕业之后,干脆就少回来:“不要背负华坪女高的包袱,也不要感谢我张桂梅老师。我希望你们都走得远远的,飞得高高的,去为社会做贡献。”“当听到学生大学毕业在为社会做贡献时,我们觉得值了。不管怎样,我救了一代人,不管是多是少,她们过得比我好,比我幸福,就足够了,这对我是最大的安慰。”
(资料综合自“青史不泯”快传号、央视《面对面》、微信公众号“新华每日电讯”等)
跟帖
@尼奇窝窝:太伟大了,改变的是1600多个家庭的命运。
@谢憨憨的小可爱呀:真正的为人师表!张桂梅老师的眼神有大爱,听着她说的话,看着她的眼神,心猛地酸了,给我很大震撼,眼泪就真的止不住那种!
@Lotus_Lee:张桂梅说,我改变的是三代人!一点没错,教育,可能是最漫长的扶贫,但我相信它最有效、最彻底、最长久。
@蒾糊的猫小姐:贫困也是一种隐私,这句话说得真好。
@你的度:早上还看了免费午餐的一条微博,想起来我自己也月捐一两年了,孩子们好好吃饭,好好读书,未来是你们的。
@家窝猴:人人把老师比作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我却更希望他们是大海,自己满盈,他人才能受益。长久的可持续的发展才是主流,不能靠着一个人的牺牲达成。
@中国教育报高毅哲:张桂梅的一段话引发网友关注,她说:“山里的贫困女孩子愿意来读就行。我们不搞培优班,为每个学生负责。”
她和她的办学实践击碎了所谓的“生源”神话。熟悉华坪县女子高中的人应该都知道,“培优班、抢生源”向来与这所学校绝缘。自创办之日起,华坪县女子高中就没有录取分数线,只要初中毕业,只要愿意读高中,只要是贫困家庭的女孩子,学校都无条件接收,而且实施的是全免费教育。与此同时,华坪县女子高中连续9年高考综合上线率百分之百,1645名学子从这里走进大学。
“生源”,是一所学校无法绕过去的词。对生源的态度,折射出两种教育态度:究竟是“选好学生”重要,还是“教好学生”重要?从部分学校的办学实践看,恐怕是把“选好学生”当作办好教育的逻辑起点。正是因为有着这种乱象的存在,偏于西南一隅的张桂梅和华坪县女子高中的办学实践,才显得弥足珍贵。大山女娃贫苦的命运震撼着张桂梅,她胸怀改变女娃一生的强烈责任感,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办出了这样一所女子高中。
从张桂梅身上,我们看到一名教育者的初心。“选好学生”从来不在她的考虑范围内,“教好学生”才是她的不懈追求。正是这种无差别的爱与教育,才成全了每一名学生,也成就了教育者自己。(原文标题《不“掐尖”也能办好学才是大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