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是大自然的蝗虫?

2020-09-06 13:43马洪雁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 2020年8期
关键词:蝗灾蚂蚱蝗虫

马洪雁

近日,东非人再次看到了将他们的庄稼啃食殆尽的沙漠蝗,而上一次如此大规模的蝗灾发生在两三代人之前。此次蝗灾来势汹汹,形成了几个非常大的沙漠蝗群,据说其中一个有莫斯科城那么大,而每只蝗虫每天消耗与自身重量相等的农作物。此次蝗灾的源头依然成谜,也许是在也门,也许是在阿曼,甚至还可能是在印度次大陆孵化而成的。

在无尽的饥饿驱使下,借助风力的推动,肯尼亚的沙漠蝗向西、向东蔓延。如今,远方的索马里和巴基斯坦当局都已宣布进入紧急状态。饱受折磨的联合国粮农组织多次警告说,如果不加以控制,到了6月,蝗虫的数量可能会增加500倍。

蝗虫成为灾难是因为人类

昆虫引发人类恐惧的因素在于它们能够入侵、躲避、繁殖、伤害、散布各地和挑战我们。美国昆虫学家杰弗里·洛克伍德在《挥之不去:为什么人类害怕、憎恨和喜爱昆虫》一书中如是说。而蝗虫可能是人类昆虫恐惧的顶点。

像大多数昆虫一样,沙漠蝗比人类早数百万年出现在地球上。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蝗虫与其他生物共存,我们不知道它们曾经造成过什么样的灾难,也许从来不是什么灾难,因为我们人类是第一种种植庄稼的动物。大约在一万年前,当人类在大地上播种第一批庄稼时,也同时把蚂蚱变成了可怕的蝗虫。也许在此之前,蝗虫只是生态系统的正常组成部分,而如今,因为人类会蒙受损失,从而变成了灾难。

在中东和北非出现了农耕之后,沙漠蝗虫就成了不祥之兆。尽管蝗虫经常破坏农民的收成,但古埃及人只是描画蚂蚱,从没有以任何形式描绘蝗虫(成群的蚂蚱)。一些学者推测这是因为他们太担忧了,不敢描绘出如此可怕的预兆。

杰弗里·洛克伍德将蝗灾称为“过程”,不认为它们是一个物种。他还指出,如果蝗虫的体型按人类的比例放大,那么在铺天盖地的状态下,它们最远的行进距离是近6万公里,比人类的祖先所进行的文明扩张征服所到之地、所跋涉的路程还要远。远古时期,地球的地质和气候条件发生改变后,人类发明了农业,我们确实该为自己的农耕文明,为改变这个世界而感到自豪。而要做出这样划时代的创造,人类必须成为一个整体,聚集在一起,消耗并改变周围的世界。但令人悲哀的是,大自然以蝗灾的形式,将人类的行为投射给我们看,这不得不让我们想起,为了支撑人类文明,大自然所付出的代价:无数物种灭绝。

哈佛大学著名生物学家爱德华·威尔森曾经断言,“如果人类消失,世界只不过会退回到一万年前丰饶的平衡状态。如果昆虫消失,地球生态就会土崩瓦解”。也许这里的昆虫不包括蝗虫。也许我们可以战胜蝗灾,并从大自然手中永久地逃避这项税收。

能够让蝗虫灭绝吗

从2020年1月份开始,世界各地就暴发了大规模的蝗灾,东非和南亚地区暴发的蝗灾更是几十年不遇。

那是否可以彻底消灭蝗虫呢?答案也许是可以。让我们来看看北美地区的落基山蝗的案例。落基山蝗是一种北美品种,在1875年,席卷了美国西部,形成近3000公里长,近200公里宽的虫群,面积差不多有50万平方公里(河南省的面积是不到20万平方公里),这是人类历史上有记载的最大规模的蝗虫集群。

原始记录是这样的:当地农夫突然看到不远处有一片乌云,但移动速度非常快,转眼间就飞到了村庄、田野。遮天蔽日下,阳光被挡住了,天上是令人厌恶的嗡嗡声。人们纷纷躲到屋子里。而蝗虫就在外面大肆啃食农作物等一切可以吃的东西。

蝗虫大军就这样从美国中部崛起,向西开进,总计扫荡了11个州。但是,这样恐怖的蝗灾在20世纪初灭绝了,这让许多昆虫学家迷惑不解。有专家猜测,这是由于随着西部开发的深入,美国农民的定居点不断扩张,破坏了落基山蝗的产卵地,从而使蝗虫又变回了无害的蚂蚱。不管原因为何,落基山蝗的灭绝似乎并未引發生态系统的重大连锁反应。

文明最大的好处是人类可以发挥创造性,找到前进的道路。如今,人类已经有望消灭蝗虫。研究人员正在开发一种化学制剂,抑制蚂蚱体内的血清素生成,从而使它们没有机会变异成蝗灾。

为了解决当前的蝗灾,联合国粮农组织呼吁各界提供7000万美元的紧急资金。如果能够唤醒人类必要的合作精神,这笔钱也不算什么大事。何况,有些专家认为,人类所造成的气候变化,可能加剧了蝗灾的暴发,也就是说东非的蝗灾,人人有责。在人类文明化的过程中,在人口数量激增的历史进程中,许多人已经意识到了:人类可能并不是地球的保护者。蝗灾让我们再次警醒,人类千万不要成为给其他物种带来灾难的蝗虫。

(选自2020年第6期《世界博览》,本刊有删改)

猜你喜欢
蝗灾蚂蚱蝗虫
危害中国农业几千年的蝗灾
你真的认识蝗虫吗
蝗灾降临东非,气候变化可能是罪魁祸首
都2020年了,人类为啥还拿蝗虫没辙?
快活的小蚂蚱
捉蚂蚱真有趣
意大利撒丁岛遇严重蝗灾两千多公顷农田被毁
我的粉蚂蚱
蚂蚱武士
蝗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