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河南形象的塑造与传播研究

2020-09-06 13:35郭逸群
传媒论坛 2020年16期
关键词:人民日报

郭逸群

摘 要:随着我国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和郑州市国家中心城市的确立,河南省前进的脚步愈来愈快。本文探讨《人民日报》 (2015年~2019年)建构的新时代河南形象,研究《人民日报》在河南形象塑造与传播中的角色和功能,提出对河南新形象塑造与传播策略的思考,以期更好发挥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主流纸媒在河南形象塑造与传播过程中的作用,提升河南形象。

关键词:人民日报;河南形象;媒体传播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16-00-02

河南形象在河南省的生存、竞争以及发展方面至关重要,而求实求是的新闻宣传是重塑河南形象的主要途径。本文将《人民日报》作为研究对象,以2015年~2019年中《人民日报》河南报道为研究样本。作为我国主流媒体,《人民日报》权威性强,不仅引领国内舆论导向,而且在国际舞台上也影响深远。

一、《人民日报》对河南形象的报道分析

本研究选取的报道时段为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数据范围为《人民日报》,不包括《人民日报》海外版。在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搜索,并将搜索结果进行计量可视化分析发现,在2015~2019年间关于河南的新闻报道一共有487篇。

(一)报道总体趋势

数据显示,2015年~2019年关于河南的报道,《人民日报》共发表487篇,日均0.3篇。其中2016年发表报道最多,共105篇,约占报道总量的22%;2015年发表100篇,约占报道总量的21%;2018年发表98篇,约占报道总量的20%;2019年发表93篇,约占报道总量的19%;2017年发表的最少,共91篇,约占报道总量的19%。总体上波动幅度不大。

(二)报道主题

数据显示,《人民日报》五年间报道的主题大致归类为经济、政治、社会、历史文化、环境、教育、法制七方面。其中,经济类报道206篇,政治类报道137篇,社会类报道65篇,历史文化类24篇,环境类22篇,教育类17篇,法制类16篇。由此可见,报道主要关注河南的经济、政治、社会三大方面。《人民日报》发表的河南经济类新闻包括河南的工农业发展、城镇化、一带一路以及建设美丽乡村等,河南社会类新闻则记录河南人民生活的点滴与进步,河南政治类新闻主要关注从严治党、党建等问题。

(三)报道倾向性

《人民日报》五年间发表的涉豫新闻报道,有270篇中性报道,占报道总量的55.4%;关注河南社会与经济发展的正面报道,有170篇,占报道总量的34.9%;关于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负面报道,有47篇,占报道总量的9.7%。

二、《人民日报》建构的新时代河南形象

(一)振兴的农村形象

《人民日报》五年间对河南三农建设、乡村振兴和扶贫工作的报道有43篇。在2018年5月12日发表的《“新业态”助力乡村振兴》中指出,河南省作为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市场需求大,将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实现共赢发展。2014年以来,39个贫困县脱贫摘帽,8315个贫困村退出,582.4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21%。[1]这些报道都向公众呈现了正在振兴的河南农村形象。

(二)亲民的政府形象

报道着眼于当下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民生问题,以脱贫攻坚、人居环境改善、居民基础养老等问题为发力点,向全国人民展现河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改善民生、倾力服务百姓的良好政府形象。[2]例如2019年4月11日发表的《百姓生活的难点 城市治理的起点》中指出,安阳市能够以普通百姓最为关心的问题为中心,按普通百姓的意愿落实好工作,打造环境美好型、生活舒适型城市。

(三)务实的经济形象

近年来,河南坚持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从2015年到2019年,《人民日报》在这五年间对河南经济领域的报道主要以河南工农业、制造业发展为主,以及在发展经济方面出台的利好举措等,例如,2015年9月20日发表的《河南:社会资本活跃 实体经济受惠》。可见,河南正走在乡村振兴、现代化强省的康庄大道上。

(四)特色鲜明的文化教育形象

《人民日报》对河南文化教育领域报道较多。洛阳人文资源丰富,建设中原文化示范区要充分发挥此优势,提升洛阳文化软实力。[3]2016年以来,河南已建设“乡村音乐厅”近200个,推广“乡镇图书馆”建设,从硬件投入到机制完善齐头推进。[4]此外,文艺评论版不时出现河南戏曲艺术作品,一个具有浓厚地域文化特色、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的河南呈现出来。

三、《人民日报》在河南形象塑造与传播中的角色和功能

(一)角色

1.新闻报道的把关人

根据“把关人理论”[5],新闻媒体是新闻传播的“把关人”,负责选择、加工、重构信息,营造“象征性环境”,影响公众对周围环境的认知。因此,媒体的报道对河南形象的建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公众对河南的认知。《人民日报》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组织,在河南形象的构建和传播中严把关,遵循真实可信的形象塑造与传播原则,选取新闻事实,全方位呈现。

2.河南形象的塑造者

《人民日報》在河南形象建构和传播中重视舆论引导。不仅对正面话题进行选择性报道,还积极引导和解决负面话题,发挥良好的舆论引导作用。例如,在节假日交通拥堵时期对路况的报道,不仅报道路段拥堵情况,还展现河南增加运营车次、合理选择出行方式、错峰出行等理念。[6]

(二)功能

1.为公众设置河南形象议题,树立河南形象新认知

作为大众传播媒介,《人民日报》在新闻报道中受到“议程设置”[5]理论影响。《人民日报》选择性报道河南发展情况,并在一定时段内重复播出正面新闻,强化河南正面形象。通过集中性正面报道引发对河南的新认知,塑造新时代良好的河南形象。例如《人民日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版块不断报道河南新时代各领域取得的成就,从而强化河南新形象。

2.潜移默化影响受众,引发关注和思考

“培养理论”[5]认为,社会公众接触到的现实世界与传播媒介呈现给公众的拟态环境存在一定差异。媒体对受众进行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培养和观念灌输,能使受众于无形中形成对事物的认知。《人民日报》对河南形象的建构也是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通过向社会公众提供与城市形象相关的日常新闻报道,经过长期的积累,就会使公众逐渐形成对河南形象的重新认知,潜移默化地提升城市形象。

四、河南新形象塑造与传播策略思考

(一)政府层面

积极落实工作,举办特色节点活动,展示良好形象。心怀危机意识,建立河南形象危机管理机制,提升公关水平。发挥媒体优势,在危机事件中正确引导舆论走向。对媒体实时监测,过滤不实信息,打击造谣者。注重多元媒体,加强地方媒体同中央媒体的互动,打通主流媒体与民间舆论场,扩大地方媒体传播力。

(二)媒体层面

重视议程设置,加强舆论引导和监督。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生活的持续改善,聚焦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养老保险等问题做好议程设置,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对热点事件积极发声,展示新时代河南形象。拓宽新闻来源渠道,倾听多元化声音。讲事实,遵循真实性和客观性原则,将真相还原给公众。

(三)公众层面

在自媒体时代,公众个体已经不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者,大多数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只需要动动手指就可以将自己所接受到的信息传递给其他人。在河南形象塑造与传播的过程中,社会公众要秉承客观态度,不信谣、不造谣、不传谣,提升自身素质,维护好河南形象。

五、结语

五年间,《人民日报》通过对河南各领域的报道已经建构出一个全新的河南形象。河南的代名词也逐渐从“贫穷落后” “素质低”转变到“出彩中原” “魅力河南”等。《人民日报》在河南形象塑造与传播中扮演着新闻报道把关人和形象塑造者的角色。新时代如何更好地塑造与传播河南形象,可从政府、媒体和公众三大主体出发,共同建构更出彩的河南形象。

参考文献:

[1]王国生,陈润儿.向着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扎实迈进[N].人民日报,2019-07-25(009).

[2]毛兵.提升河南形象宣传工作的对策建议[J].决策探索(下), 2018(12):5-6.

[3]陈雪枫,龚金星.多做“栽树”之事[N].人民日报,2015-04-03(005).

[4]王漢超.土生土长的文化味儿(解码·乡村文化振兴)[N].人民日报,2019-03-20(012).

[5]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31-205.

[6]丁艳霞.《大河报》郑州城市形象传播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 2016.

猜你喜欢
人民日报
中国奥运新闻报道的文化转向
《人民日报》、《读者》领跑2016报刊发行
《人民日报》否定“文革”释放积极信号
一名乡镇干部的评论稿为何屡上《人民日报》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