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角下精准扶贫短视频传播路径研究

2020-09-06 13:35鲁家亮张豪
传媒论坛 2020年16期
关键词:短视频精准扶贫新媒体

鲁家亮 张豪

摘 要:短視频已成为新媒体移动传播的重要途径和发展方向。文章从短视频发展现状出发,分析短视频对实现精准扶贫的有利影响。并从内容层、技术层、认知层三个层次分析了短视频扶贫难点。针对这三个层次提出短视频扶贫的建议,探索良性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新媒体;短视频;精准扶贫;移动传播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16-00-02

媒体助力精准扶贫做了大量的工作和努力,对精准扶贫的路径和模式也在进行不断摸索和实践。随着新媒体在振兴乡村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新媒体的优势不断彰显,短视频助力精准扶贫的传播新路径也是学术探索的方向。

一、我国短视频发展现状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4G、5G网络和WIFI的进一步覆盖。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优势持续褪减,民众关注重心逐渐转移,短视频成为移动时代的常态表达方式。截至2017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1],海量移动互联网用户为短视频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用户时间碎片化也使短小精悍的短视频得以发挥。

如今大量视频制作爱好者、各行各业从业者进入短视频领域,给短视频注入了大量的生机,短视频领域不断扩大,变现模式也逐步成熟。

二、短视频对实现精准扶贫的有利影响分析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已经有计划的展开扶贫工作,我国扶贫工作的力度逐渐增大。“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11月在湖南湘西考察时提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2]。2019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也强调了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一)拓宽传播渠道,激发潜在商机

在自媒体大浪潮中,人人都可以是传播者,人人也都成为受众。先有粉丝基础,再激发潜在商机。如利用短视频推广农副产品销售、发展农家乐旅游,将农村资源和新媒体资源充分整合,实现普惠网络资源共享,带动脱贫致富。

(二)拓宽农户视野,了解供需关系

“精准扶贫+短视频”的思路已让很多边远贫困地区实现脱贫致富。新媒体平台和技术手段把消费和农户直接链接。短视频拍摄制作—社交平台发布—与留言者互动,生产者(农户)在流程操作中直接了解市场供需关系,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与方向,形成了“扶贫—脱贫—致富”的发展线。

三、短视频扶贫的发展难点

扶贫先扶志,从自身意识出发才能找到解决路径、摆脱贫困。部分贫困人员吃苦肯干,想办法借助短视频等其他新兴事物的发展势潮将生鲜农产品或山水秀丽的村庄向大众推广。但是,短视频扶贫的发展也存在难点。

(一)内容层:同质化与信息茧房

曾经,影视剧制作因专业性、发布渠道以及数量的影响,使之成为相对稀缺的资源[3]。随着视频拍摄设备和剪辑工具的大众普及,视频制作门槛降低,普通人也能创作视频作品。当视频制作与播放渠道不再是构筑“奇观”的主要因素时,观众对“奇观”的追求转向内容。短视频受时长所限,内容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刚开始做短视频的新农人常遇到的困难:费时费力拍了很多短视频,转化率却不高。其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内容构思,仅是单纯的拍摄农产品或模仿成功的竞品短视频。内容单一、同质化,难以激发用户购买欲望。

互联网摆脱地缘空间限制,信息交流呈现趣缘化行为特点。再加之各大社交平台根据大数据采集用户口味偏好、视频观看时长,根据推送算法,精准投放视频,用户自发形成“趣缘群体”。但这种长期处于自我兴趣引导的信息领域时,容易将其生活桎梏于蚕茧之中,这种现象被称为“信息茧房”。信息茧房也可能导致扶贫类的短视频覆盖范围有限,难以真正的“走出去”。

(二)技术层:团队组建难与制作水平有限

短视频市场的不断壮大,已经朝着垂直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头部网红背后,往往有强大的团队在社交媒体上精耕细作,分析人群画像消费能力,从而决定视频走向与内容调性。短视频用户自带社交属性和消费属性,年龄、职业、消费能力、地域等数据形成人群画像,产生的社交数据与电商数据,反馈到的上游生产端(图1)。

一支优质短视频的产生可能需要经过策划、拍摄、灯光、后期剪辑、运营等系列环节。个人团队初期,可以一人肩负多职,但要持续发展,就需要专业规范的产出。无人机、VR等新拍摄技术也让短视频拍摄更为丰富。但对于贫困群体来说,做好生产养殖等本职工作就已经不容易。掌握专业策划能力、拍摄剪辑技术、组建专业团队分身乏术、困难重重。

(三)认知层:群体认知与价值取向

短视频平台的开放性决定了其必将承载多种社会意识形态,多元的意识形态相互碰撞摩擦,带来新的文化交流体验。

短视频领域,信息茧房现象普遍存在。当某些扭曲的价值取向在网络环境中“抱团取暖”,不仅是巨大浏览量和点赞数,还可能引发模仿、跟风。甚至可能潜藏极端、危险群体认知的凝聚风险,进而增加犯罪风险。

有少数人以卖惨、猎奇,甚至打擦边球的短视频赚取大众关注。如:“小佳丽”事件、“未成年妈妈”群体等。虽然出现时间短暂,但当这类短视频成功“出位”,类似价值观成功“输出”,将给社会价值观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扶贫先扶志,正面引导偏远农村地区和贫困人群的认知和价值取向,比从“出位”短视频赚取同情关注和金钱利益更为重要。

四、短视频助力精准扶贫解决路径

(一)内容优先:从迎合模仿转向自我创新

内容优先是发展之本,深耕细作方为长久之道。短视频是有旅游、农副产品等资源地区一个展示自我、脱贫致富的新兴切入口。选择视频内容题材可以结合现有资源或兴趣。以现有生鲜农产品资源为例,打开品销售市场可以拍摄田园风格和产地环境、展示新鲜农产品,以真实、接地气的方式展示生鲜农产品。讲述百姓真实的故事,发现身边美好,以此打造内容品牌。看惯了美颜滤镜、向往更高更远的品质生活,低头俯瞰这片广袤的土地,仍有天然去雕饰的原生态内容尚待开发。去油腻感、去滤镜化的需求增多。下沉风格也逐渐成为内容快车道、流量新高地。

猜你喜欢
短视频精准扶贫新媒体
符号学视角分析恶搞短视频
移动社交时代短视频的传播及营销模式探析
用户自制短视频的受众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后现代视域下新媒体短视频的美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