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佳琦
摘 要:新媒体的诞生掀起了新闻行业的巨大变革,其所展现出的强大传播能力与互动能力,改变了传统媒体的运作模式和人们的生活习惯,也改变了原有的媒体行业格局。随着观众对新媒体接受度越来越高,传统媒体新闻宣传的效果曾一度呈现下降趋势,在这样的激烈竞争当中,如何冲破传统模式的束缚,以全新的传播方式、途径与手段重新吸引更多读者的关注,是新媒体时代新闻工作者需要努力突破的方向。本文仅以纸媒为分析对象,探讨新媒体视阈下传统媒体提升新闻宣传效果的方法,希望对纸媒实现突围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传统媒体;纸媒;新闻宣传;效果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09-00-01
一、引言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传统媒体的新闻宣传工作既要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又要结合全新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同时还要顺应观众不断变化的口味与需求,这对媒体行业提出了较高要求和极大挑战。因此,在新媒体时代下,新闻工作者要以全新的思维模式与工作方法突破传统媒体的束缚,立足当下,以观众的喜好、特征及需求为出发点,以新技术手段为依托,全面实现传统新闻的创新与变革,增强新闻宣传的吸引力,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二、新媒体视阈下影响传统媒体宣传效果的主要原因
(1) 对新闻时效性的更高要求。在这个全媒体飞速发展的时代,纸媒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又面临着许多机遇,传统媒体在新媒体出现之前一直采用单一传播形式,而这种单一形式也受到多种限制,传播效果有限,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全媒体的发展也为传统媒体提供了突围的条件[1]。
一则新闻稿的诞生,要经历新闻发现、现场采访、记者写稿、编辑把关、后期排版、报纸刊发等步骤,这就决定了传统新闻的产出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而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对新闻时效性的需求不断提升,加上互联网、移动终端等设备在新闻传播中的广泛应用,对新闻宣传的时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用户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信息接收的实时性,提升新闻传播效率、赢得用户好评。
(2) 对新闻传播性的更高要求。在传统的新闻行业作业模式下,主要是单向的传播方式,以文字、图片等满足受众接收新闻信息的需求,在这样的模式中,受众在接收信息中的自主性较小、选择空间有限,只能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而随着新媒体的崛起,受众接收信息的途径与方式变得更灵活、多样和自由。受众可以结合自身的需求和兴趣,选择喜欢的新闻内容;同时受众可接收信息的途径也从原本的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渠道变成了互联网及移动终端,可以说这样便捷多样的信息接收模式,给新闻行业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是新闻行业工作者需不断突破的方向。
(3) 对新闻生产和传播方式的更高要求。传统的新闻生产和传播,受技术和传播媒介的限制,只能以第二天报纸为媒介传播及留存,很难实现信息保存与反复阅读,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催生了全新的媒体生产及产出模式,受众可以通过互联网及移动手段,借助微博、微信、各大视频平台等媒介随时随地进行信息的搜索、观看、保存、转发及实时互动,而这些功能,都是传统的新闻宣传方式所无法实现的。
三、新媒体视阈下传统媒体提升新闻宣传效果的有效策略
(1) 选择合适的传播平台。平台的选择,直接影响着新闻宣传的传播能力与效果,优质的平台可以增强新闻的吸引力,提升用户对新闻传播的评价与黏性。因此,在新媒体背景之下,传统媒体在进行新闻宣传时,应注重从平台的优势、特点、用户数量、用户满意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选择契合度较高的优秀平台进行合作,利用平台效应带动新闻对受众的吸引力,提升新闻的传播量,扩大影响力与知名度。
(2) 增强标题的吸引力。受众对新聞的选择,首先是从标题开始的,一个好的标题是吸引受众点击与阅读观看的重要前提,随着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在短时间内迅速以鲜明的标题吸引受众目光,是增强新闻宣传效果的重要工作之一,标题的选择应当结合社会热点、抓住受众的好奇心,从而提升对受众的吸引力,实现新闻阅读量的增加。
(3) 贴近大众生活,引起受众共鸣。新闻来源于生活,新闻的采写与传播应贴近大众生活,在生活中进行选材,选择贴近大众生活的新闻素材,通过引起大众共鸣增强新闻的吸引力。新闻的采写应当本着客观真实的原则,以贴近群众生活的语言和文字进行表达,激发受众在阅读中的共鸣,唤醒受众的内心情感,从而抓住受众的内心,达到增强新闻宣传的效果。
(4) 新媒体新闻表达方式的多样性。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阅读习惯及对新闻的需求不断发生着变化,新闻的采写与传播应当充分考虑时代发展的特点,改变传统新闻宣传方式,将多元化的新闻内容与表达形式通过多种手段糅合进新闻当中,新闻内容涉及面广、形式多样且注重与受众的互动性,满足不同受众的多样化需求,增强受众黏性,以此满足提升新闻宣传效果的目的。
四、结语
新媒体视阈下传统媒体的发展既有巨大机遇,也面临着极大挑战,作为新闻工作者应当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传播技术与媒介,与时俱进、更新思维与观念,在首先保证正确政治方向的基础上,把握受众的心理与生活需求,为大众带来更加具有吸引力的新闻资讯,促进新闻行业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慧敏.全媒体时代的报业转型——以《新安晚报》为例[D].安徽大学,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