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光强 董晓爽
摘 要:2019年8月,台风“利奇马”侵袭浙江、上海、江苏、山东等地,各家媒体在此次迎战台风报道中纷纷使出“看家本领”,生产了一批“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本文通过案例分析等,探讨如何践行、提升新闻工作者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并结合工作提出个人思考。
关键词:利奇马;媒体融合;四力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09-00-03
一、引言
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上强调,宣传思想干部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战线提出的殷切希望,更为党的新闻工作者指明了努力方向。
媒体深度融合的成效,需经得起时代和实战检验。在2019年台风“利奇马”报道中,如何做好登陆前后的全媒体报道,对全国媒体正是这样的大检验,对全国媒体编辑记者更是一场逆风而行、践行“四力”的“大练兵”。
二、练就脚力:快速行动,更要深入基层
“四力”是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综合素质和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其中,脚力是宣传思想工作的源头,眼力、脑力、笔力归根到底要从脚力中得来。
(一)脚力之快,考验媒体快速反应、快速投放能力
台风“利奇马”携风裹雨、一路北上,媒体人冲锋在前,如何能够在第一时间准确播报信息并抵达核心现场,这是脚力“快”的体现。
在本次台风报道中,浙江台、山东台等“闻风而动”,大胆开启融媒体直播,第一时间播报台风最新动态,回应公众关切。浙江卫视从2019年8月9日起,连续在多个时间段开通《直击台风“利奇马”》特别直播节目、浙江之声启用驻省防指直播室、中国蓝新闻客户端开设专题并对重点内容进行弹窗推送。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8月10日1时45分,台风“利奇马”登陆温岭。浙江之声迅速连线在省防指以及位于登陆点的记者,第一时间发布台风登陆情况。
遇到突发情况,第一时间冲上前了解、采访是记者的天职。但毋庸置疑,如何第一时间抵达核心现场,这对全国媒体记者的脚力是严峻考验。
上海气象主播被吹得脸变形、新京报台风专用記者等都登上热搜,引起广泛热议。时间和实践都证明,在媒体融合不断向纵深发展的进程中,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的转型中,传播渠道、传播业态等发生了重要变化。但是,及时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是“制胜法宝”。在突发报道中,记者必须第一时间抵达、节目第一时间呈现,围绕权威性、亲和度、传播力等做文章,提升主流媒体的话语权,放大主流舆论声音。2019年8月11日~12日,山东广播电视台在电视公共频道、闪电新闻客户端开启总时长达9个多小时的大型融媒体直播“迎战台风‘利奇马”特别节目,采用“演播室访谈+直播连线+最新资讯插播+服务信息梳理”的形式,及时播报雨情汛情动态,深入展现山东全省人民守望相助、众志成城迎战台风的积极行动和感人故事。
(二)脚力之深,要求记者必须永葆激情、深入基层、扎根采访
面对人人传播、多向传播、海量传播的信息,深入基层,在纷繁的舆论场上发出理性声音,兼具空间意义和时间意义。
拼速度,更要拼深度。记者要跑遍能跑遍的地方,采访到能采访到的人。在台风发生后,山东广播电视台派出56路189名骨干记者,深入一线,在狂风暴雨中为观众带来极具震撼的新闻现场,同时与央视《第一时间》《朝闻天下》等栏目、山东台直播节目等现场连线40余次……之所以能够圆满呈现在电视观众和网友面前,关键一环就是记者敢闯敢拼、扎实采访。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采制出“冒热气” “沾露珠” “接地气” “顶天立地”的好作品。
深入基层就要心入基层,才能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调查了解情况,掌握全面、真实、丰富、生动的一手材料,抓到更多的“活鱼”。东方卫视《看东方》栏目主持人和前线记者连线时,因为风雨太大导致镜头进水,出现了“朦胧记者”,也正是这种真实让报道更具震撼力。
加快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初见成效。全国媒体都通过县级融媒体中心编辑记者、UGC内容聚合等,延伸新闻触角。比如,山东广播电视台依托闪电云指挥调度平台优势,首次实现与县级融媒体中心记者大规模互动共享。青岛西海岸融媒、威海环翠融媒等第一时间加入到大型融媒体直播中,潍坊昌乐融媒等连夜回传现场救援信息。直播在全网进行了分发,央视新闻+、今日头条、新浪微博等进行了重点推荐,覆盖人数超1.5亿人次,阅读量达5450.5万。
数据背后是脚力的表现,只有平时的积累才能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才能迸发出极大的工作热情,增强报道的时效性、服务性和可看性。
三、增强眼力:善于发现和辨别,不断捕捉正能量暖心瞬间
眼力,就是宣传思想工作者的分析能力、辨别能力、判断能力。
作为新闻工作者,除了在一线采访时善于观察,同时要善于从纷繁复杂的表象中洞察本质,从快速变化的实际中把握规律,做到眼光敏锐、眼界开阔、眼神好使。
(一)增强辨别力、判断力,善于捕捉暖心瞬间
短视频已成为主流的传播形态。关注台风,挖掘正能量新闻是这次台风“利奇马”报道的共同动作,这也要求编辑记者要善于发现和捕捉。比如,闪电新闻抖音号发布台风相关短视频60余条,总阅读量2787.6万。其中,《济宁邹城强降雨,男子被水冲走瞬间,四名民警和群众一起拖住!兄弟别怕,我们在!#利奇马台风》阅读量980万+、点赞量11万+。灾害不是新闻,抗灾救灾才是新闻。“荔直播”短视频制作刊发短视频《抗击台风一整天,他坐路边吞下11个包子》令人泪目;浙江卫视新闻中心对话永嘉县岩坦镇山早村党支部支书徐文海,直击受灾现场,讲述他参与救助16位村民、转移100多位群众却没来得及救出自己母亲的故事……
眼力不仅局限于抓拍、捕捉,在现场的一线记者要发现、探究新闻以外或者对统筹调度有价值的关键信息。必须与省气象局、省防指保持密切沟通,在实战中提升信息采集和研判能力,为后期指挥、调度提供有价值、有意义的信息,增强工作的系统性和预见性。
(二)锻炼眼力,要不断发现细节,挖掘现场好故事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中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形象地说道:“我们的眼力不够,应该借助于望远镜和显微镜。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就是政治上和军事上的望远镜和显微镜”。
眼力就是要善于发现细节、展示细节。2019年8月11日,山东省日照市莒县东莞镇孟家洼村村干部孟凡勇,在疏通涵洞管道时被洪水冲走,不幸牺牲。面对这一典型人物报道,山东省乃至全国多家媒体都进行了报道。值得一提的是,山东广播电视台电视齐鲁频道记者挖掘了“最珍爱十年前儿子结婚时的合照再也没有机会拍全家福” “平常舍不得花钱女儿给买的新手机刚用了不到半个月”等感人细节;大众网记者则通过对同村人的采访,图文并茂地讲述了孟凡勇生前为同村鳏夫村民当护工并悉心照料的故事。这些都让平凡人物报道更加立体、丰满,更凸显报道的专业力度与人文关怀温度。
(三)练就“火眼金睛”,敢于不断质疑,增强甄别力
澄清谬误、明辨是非是新闻舆论工作原则性和思辨作用的集中体现,关系意识形态安全,关系形成社会共识。不可否认,在突发事件面前,公众疑问、疑虑、疑惑等会受到周遭各种信息影响,作为主流新闻工作者就要善于科学分析并理性回答问题,激浊扬清,增强意识形态主导权。
“利奇马”登陆浙江温岭的当天晚上,临海古城被洪水围困,网络谣言引起不少网友的恐慌。浙江卫视、浙江之声等8个频道、频率及网站的记者连夜赶赴临海,发回大量现场报道。其中,仅仅是中国蓝新闻客户端记者,当晚就连发十几条视频报道,准确传递了信息,细节生动,内容丰富。
眼力,还需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看到的未必是真实的,需要去不断核实,不断去质疑。比如,上海台新闻综合频道及时关注支援“利奇马”众筹项目引发争议。
四、强化脑力:提高站位,不断理性思考
脑力,是思考力的体现,是理性思维品质的显现,能够创新内部基因,激发创新活力。
(一)提高政治站位,让作品立意更高远
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增强脑力,必须有坚定的党性原则和过硬的政治能力,要培养政治家的站位、哲学家的思辨、科学家的缜密,无论是组織策划、采访写作还是编辑加工、矩阵传播等采编播的各个环节,都要从政治高度上来把握、考量。只有这样,报道才能立意高远、思想深邃。
(二)勤学善思,要善于、敢于理性思考
越是在关键时刻,主流媒体越应该发挥“定海神针”的关键作用。理性思考,就要不忘初心、始终站在媒体融合的前沿思考问题,将“四力”要求贯穿于融合发展全过程。这就要求主动适应世界媒体格局、舆论生态、传播形态的深刻变革,推动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等全方位创新。
无畏风雨,初心如磐。只有在实践中,通过真挚的情感、睿智的思想,才能呈现出力透纸背的文字、饱含温情的镜头。2019年8月12日,济南章丘相公街道办事处东皋西村的道路被雨水淹没,救援人员通过铲车疏散被困群众。新时报客户端记者撰写发布《身为一辆大铲车,我想说说12日我经历了什么》,拟人化的写法、独特的视角,令人耳目一新。这篇报道也让公众看到了记者敏锐的眼光和深入思考。这是职责所在,更是一份人间真情。
浙江台《今日评说》对话宁波消防“绳索哥”、临海“铲车哥”等,挖掘一线救援故事,通过亲历者刻画、还原的方式让受众能够更容易形成具体认知;安徽一乡镇干部在巡查中突遇山体塌方因公殉职,《中国纪检监察报》刊发追记文章,解读其用生命诠释担当的大爱故事……台风过去,融媒探索从未停止。多想善思,勤学苦练,打好报道“组合拳”,永不止步。
五、提升笔力:多元呈现,讲好中国故事
笔力,从字面上看是下笔成文,更多的则是“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的“好把式” “真功夫”。
(一)融媒变革,基础写作的“看家本领”不会变
在融媒体时代,报道的呈现形式变得更加多元,但是不变的是记者的基础写作能力。不管融合推进到什么程度、改革到什么进展,发现新闻及构思创作新闻的基本能力不能变,更不会变。
笔力是编辑记者的看家本领——起笔始终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运笔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动笔要找准工作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下笔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移动优先、视频优先,更关键的是故事优先。新闻报道要想吸引人、打动人、感染人,就必须用真情实感讲述鲜活的故事,这依赖于记者的笔力。在本次台风“利奇马”的报道中,记者不畏艰险、冲锋在前,便涌现出不少精品力作。
(二)适应“四全”发展趋势,不断创新作品样态
要适应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发展趋势,在本次台风融媒体直播中,山东广播电视台摒弃传统的题词器模式,直接将台风微信调度群呈现在屏幕上,做到跨屏发声、准确表达,实时向观众播报台风“利奇马”的最新消息。
笔力体现在笔头上,更体现在屏幕呈现上。每一次的重大报道战役,各大媒体可谓都使出了“看家本领”。这一次报道更是如此,通过媒体融合实战,不断推动话语体系和表达方式创新、积极践行“短实新”的清新文风,让满满的正能量在指尖传播。新华社发布的《台风“利奇马”来袭,我们应该这样做》,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科普预警、台风危害、避险等知识,通俗易懂。闪电新闻策划推出《不退!山东战“马”十二时辰》……像这样的报道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采取群众便于接受的载体形式,让报道更接地气、聚人气,更有情感、有温度。
各省台之间的联动,说在信息资源调度上进行横向拓展与纵向发掘,也是一种跨地域、跨时空的探索。闪电新闻、中国蓝新闻、荔枝新闻等联动发起追风行动,开启全天候“直击超强台风‘利奇马”移动直播,构建了来源多元、内容丰富的资源池,实现同频共振,形成了立体式、全方位的强大融媒体传播格局。零时差、零误差,突出时效性、指导性、服务性,在融合创新中用坚守彰显了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与担当。这种多省、多地联动的模式在今后突发事件报道中都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