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婉君
摘 要:该文为了制备一种高透过率、高导电、晶格尺寸大的ITO薄膜,探讨制备最佳ITO薄膜的工艺条件,研究了磁控溅射机台的直流功率,射频功率对ITO薄膜的光电性能及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本体真空在7.0×10-4 Pa条件下,直流功率为200 W,射频功率400 W,氩气流量100 sccm,用600 ℃快速升降温机台进行熔合3 min,可获得方块电阻为50Ω/□,可见光波段透过率为88.7%,大晶格尺寸且发光均匀的高性能ITO薄膜,为生产发光二极管提供了一条高效的制备流程。
关键词:直流磁控溅射;射频磁控溅射;大尺寸ITO晶体
中图分类号: O484 文献标志码:A
0 引言
ITO的主要成分为 In2O3和SnO2,是一种宽禁带高透明的N型半导体材料。其禁带宽度3.5 eV~4.3 eV,电子迁移率4.3eV15~45cm2V-1S-1,在可见关波段的光透过率>85%上,对短波紫外线具有很强的光吸收率能力,而对长波红外线其反射率>80%,根据材料的性能,ITO薄膜被广泛运用在各类晶体管、平面显示器、太阳能电池、电致变色器件等产业[1-3]。
ITO薄膜以氧化铟为基底材料,SnO2中的锡离子一般条件下最大固溶度仅为6%,而在制成薄膜产品后,锡离子比例能够达到39%,溶度超出时锡成分会被析出[4]。目前市场上主要采用磁控溅射法、激光脉冲法、等离子体辅助沉积法、气相沉积法、溶胶凝胶法等制备ITO薄膜[5]。该文主要采用高真空射频磁控溅射方法,可快速有效沉积大面积ITO薄膜,然后用快速升降温熔合方法(RTA)为ITO薄膜提供一个好的氛围,重排RTA的晶格,可得到产品需求的薄膜质量(如缺陷少、晶格大、透过率高的薄膜)。
1 实验仪器和方法
采用瑞士Evatec磁控溅射机台,制备ITO导电膜,靶材选用In2O3和SnO2比例9∶1纯度99.99%的ITO陶瓷靶,在镀膜过程中靶材和衬底的间距为120 mm,镀膜真空为7.0×10-4 Pa,溅射温度25 ℃,高纯氩气流量25 sccm~100 sccm,溅射射频功率0.3 kW~0.95 kW ,直流功率0.1 kW~0.4 kW。快速退火设备采用了技鼎科技的RTA机台快速退火,将ITO晶格重排使晶体透过率高电阻率小,薄膜厚度量测采用了N&K多功能薄膜分析仪,采用富丞光电四针电阻计测量薄膜的电阻率,薄膜的透射光谱用安捷伦Cary 5000光谱仪进行检测,薄膜表面形貌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进行表征。
2 结果与讨论
2.1 直流溅射功率对ITO薄膜的影响
实验研究直流溅射功率对ITO薄膜的性质的影响,制备过程中不通氧气,不开射频,氩气流量为100 sccm,腔体沉积温度为常温。薄膜溅射沉积完成后,采用快速升降温机台进行快速退火,采用600 ℃,氧气通入3 sccm,温度持续300 s进行熔合重排ITO晶体。在靶材上使用直流溅射功率,在相同周期中电子比 Ar+ 的速度快,所以沉积到靶材上的电子数量比 Ar+ 数量多,在基板中需要建立自偏,所以基板上需加偏压,加速 Ar+的撞击。利用直流辉光放电电子加速撞击氩气,形成 Ar+和电子,Ar+在电场作用下,加速撞击靶材,形成二次发射电子,在稳定放电后进入辉光放电阶段。带电粒子轰击膜面,使得膜在形成过程中达到了吸附和解吸的动态平衡,直流功率的大小主要是改变带电粒子的数量和能量,对于获得的薄膜的沉积速率和外观形貌都有着重要影响[6]。
表1 为不同直流功率对获得的ITO薄膜性能的影响,固定ITO薄膜厚度为30 nm情况下,随着直流溅射功率增加,薄膜透过率上升后下降,200 W条件下透过率最佳。方块电阻200 W条件下阻值最小。直流溅射功率越大,薄膜沉积速度越快,薄膜致密度越差,当速度过快,ITO原子沉积在基板无法快速分散时会形成结瘤等缺陷。纵使采用退火手法,仍无法将结瘤缺陷重排,改善ITO的晶格形貌。图1 为直流溅射功率对薄膜晶格形貌的影响,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上看,随着功率的增加,晶格大小先增大后减小,最佳晶格大小为200 W。综合透过率、方块电阻、晶格大小、直流功率,在200 W条件下晶格光电性能及其晶格形貌最佳。
2.2 射频溅射功率对ITO薄膜的影响
实验研究射频溅射功率对ITO薄膜性质的影响,实验用射频RF进行辅助镀膜,可获得晶体尺寸大、性能好的ITO薄膜。制备过程中不通氧氣,直流功率设置为200 W,氩气流量为100 sccm,腔体沉积温度为常温。薄膜溅射沉积完成后,采用快速升降温机台采用600 ℃,氧气通入3 sccm,温度持续300 s进行熔合重排ITO晶体。射频是利用极高的频率获得的,在电场作用下,带电离子在电极间进行循环往复的相互碰撞电离,无需接触电极与等离子体也能放电,带电粒子将靶材上的分子撞击溅射飞出,沉积在基板上。在很高的频率下靶材的溅射是不易放电的,所以在沉积半导体和绝缘体薄膜上,可获得致密性和吸附性好的膜层。另一方面,射频功率可以消除直流溅射在绝缘体材料上形成屏蔽电荷,解决了绝缘体无法溅射成膜的问题[7]。
表2 是不同射频功率下获得的ITO薄膜性能,固定ITO薄膜厚度为30 nm情况下,随着射频溅射功率增加。薄膜透过率下上升后下降,300 W条件下透过率最佳;随着射频功率的增加,其方块电阻变化不大。图2为射频溅射功率对薄膜晶体形貌影响,电子显微镜(SEM)图1和图2对比,磁控溅射机台增加射频功率,ITO薄膜的晶体尺寸大小从纳米级别上升至微米级别,晶体尺寸得到了大幅增加,且随着射频功率的提升,ITO的晶界分明且齐整,有利于ITO薄膜的光透过和载流子横向传导电流。
2.3 ITO薄膜运用与发光二极管
将以上最佳的ITO沉积的参数运用于尺寸22 mil ×35 mil的二极管芯片中,直流功率设置为200 W,射频功率设定为400 W,氩气流量为100 sccm,本底真空7.0×10-4 Pa ,腔体沉积温度为常温,沉积30 nm的ITO薄膜。薄膜溅射沉积完成后,采用快速升降温机台采用600 ℃,氧气通入3 sccm,温度持续300 s进行熔合。将制备好的产品,用不同的测试电流测试其发光均匀性。图3 不同电流密度下的LED芯片發光状况,验证电流分别为60 mA,120 mA,240 mA,360 mA,从近场(near field)测试的图片上看,随着电流增加其分布均匀性缓慢变差,在240 mA电流下,产品的发光均匀性仍能符合工艺需求。
3 结论
采用磁控溅射沉积方法,获得高透过率高、导电的ITO薄膜,该文对溅射机台的沉积工艺进行研究探讨。首先,在没有射频辅助条件下,直流功率200 W的条件下,其制备出的ITO薄膜透过率、电阻率及晶格形貌尺寸最佳。其次,在直流功率200 W条件下,辅助射频功率400 W时,其制备出的ITO薄膜透过率、电阻率及晶格形貌尺寸最佳。且运用了射频辅助沉积薄膜后,薄膜的尺寸及形貌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晶体尺寸从纳米级别跨越到了微米级别。最后,将沉积的ITO薄膜,运用在二级管产品上,通入一定量的电流,其电流的横向扩展效果好,产品亮度均匀,22 mil×35 mil尺寸的二极管芯片镀30 nm的ITO薄膜,在240 mA发光均匀性仍能符合工艺需求。
参考文献
[1]Aleksandrova M,Kurtev N,Videkov V,et al.Material alternative to ITO fo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electrode in flexible display and photovoltaic devices[J].Microelectronic Engineering,2015(145): 112-116.
[2]Chen A,Zhu K,Zhong H,et al.A new investigationof oxygen flow influence on ITO thin films bymagnetron sputtering[J].Solar Energy Materials &Solar Cells,2014,120(1):157-162.
[3]Hamberg I,Granqvist C G.Evaporated SndopedIn2O3 films: basic optical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to energy-efficient windows[J].Journal ofApplied Physics,1986,60(11) : 123-160.
[4]江自然.ITO 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及研究进展[J].材料开发与应用,2010,25(4):68.
[5]吴云龙,成惠峰,余刚,等.ITO透明导电薄膜厚度与光电性能的关系[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2(1):14-16.
[6]马卫红,蔡长龙.磁控溅射制备ITO 薄膜光电性能的研究[J].真空,2011,48(6):18.
[7]郭守月,曹春斌,孙兆奇.掺银ITO薄膜退火前后的性能比较[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10,48(2):291-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