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欣 俞世海 曹 旭
(1.江苏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江苏 南京 210036,2.盐都区林业技术服务站,江苏 盐城 224002;3.南京林业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37)
江苏省盐城市是长三角北翼重要城市、也是江苏沿海淮河流域经济发展的门户型中心城市。为适应沿海开发、全面融入长三角地区一体化的发展要求,初步建成了功能结构完善的交通设施体系,构建了盐城环市区高速公路大环线。环市区高速建设影响了区域的生态平衡,高速绿廊在协调道路建设与环境之间的矛盾、营造舒适的公路景观环境和提高行车的安全性等方面则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在带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弘扬地域文化方面也有着巨大的潜力。环市区高速公路两侧绿色廊道建设迫在眉睫,显得尤为重要,它是沿高速公路系统布置的绿色廊道,是重要的生态廊道和自然系统。
盐城环市区高速公路是指盐城市区高速外环一圈,全长约81km;其中G15(沈海高速)长约27km,S18(盐淮高速)长约21km,S29(盐靖高速)长约33km。
盐城环市区高速公路两侧初具廊道框架的地段主要分布在环路外侧区域,约占全线68%,是以前期建设的杨树或女贞片林为主。路网、水网与环市区高速公路纵横交叉;沿线水资源丰富,大面积水域不均匀的分布在环线两侧;农田、空地区呈斑块状分布且杂乱无章;散乱的垃圾场、苗木枯死区、桑田、杨树风倒区、在建施工工地和沙场等随处可见(表1)。
表1 现状指标分析表Tab.1 Analysis Table of Current Situation Indicators
目前环市区高速公路两侧绿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乔木的栽植杂乱且绿量不大,林带宽度多为10m左右,林带断带严重。
2)已栽植的杨树或女贞长势一般,密度较大,林下杂草较多。树种和配置模式单调,层次不丰富,建设标准和栽植技术不高。
3)部分区域植被栽植零散无组合,景观效益低,行车方向外延视线被遮挡,没有考虑以区域的尺度恢复沿线路域范围内的自然景观等诸方面问题。
2.1.1 规划主题
打造“城市绿肺”助力“绿色盐城”,建成环市区生态绿色廊道。突出彩叶化与生态性并重,体现春花、夏荫、秋叶、冬景,重点表现彩色化,打造色彩缤纷的彩色大道;突出整体化与融合性并重,融合公路景观与地域特色,同时考虑与现状森林景观资源统一、协调、融合;突出乡土化与效益性并重,尊重乡土文化,采用乡土树种,局部留出景观视线,体现效益化,节约建设成本。
2.1.2 以实现景观生态理念的绿色廊道规划策略
1)添彩,四季变化有景可观。道路景观以常绿为主基调,在此以外希望能够打造一条四季有色全年有景的景观大道。
2)显水,结合现有水资源。结合现状水系,利用水资源打造水与林相结合的自然景观。
3)透景,形成重要的视觉标示打造重要的交通节点给人以深刻的记忆印象与地区印象。
4)增绿,体现地域特色。道路景观是城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对城市形象的第一感受所以希望能够在景观设计中体现地域的文化特色。
为建成生态绿色廊道,根据环线森林资源现状调查,将沿线两侧分为5种情况。
2.2.1 初具廊道框架段
初具廊道框架是指现状已建成的绿色通道标准段、杨树和女贞片林区域。该片区林木多以规则的方式栽植,局部虽绿量充足,但缺乏亮点且生态效益低,虽现状的苗木横向已有层次变化,但纵向层次不明显,苗木冠幅较小,疏枝过于严重。对于它的设计要点为:局部段苗木移除,加大乡土树种的栽植,增加绿化地形与植被组团,增加林冠线变化,片植色叶大乔木,丰富季相色彩,增加视线焦点。
2.2.2 “非字河”段
盐城地区为江、淮、黄和海潮等交替作用下逐渐形成的冲积平原。全境地势低洼平坦,河湖水网交错,水域面积占总面积12.1%。与环市区高速全线交叉的“非字河”168条,大多临近“非字路”、村庄或工业园区。对于“非字河”段的设计要点为:红线内设计区域为高速路两侧各50m迎水坡,建议提升长度延伸至高速路两侧各500m,以构建廊道框架。森林资源结合现状,亲水区域合理运用湿生或水生植物,营造生态多彩的湿地森林景观。“整路”与“整河”相结合,通过“增绿”、“添彩”等手法体现地域特色。
2.2.3 “非字路”段
盐城地区已形成区域、市域、都市区交通一体化的新格局,基本形成等级结构合理的城市道路网络,道路交通基本畅通,市民出行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与环市区高速公路交叉的“非字路”有97条且宽窄不一,临近“非字河”、村庄(工业园区)。对于“非字路”段的设计要点为:以高速公路为中心非字路两侧红线内绿化带长度50m,建议提升区域长度延伸至两侧各500m,构建廊道框架,与邻近的路、屋相融合,综合处理非字河与路、屋的关系。
2.2.4 沿路视线范围内水域(水塘、鱼塘)段
盐城市自2014年5月被列为第二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市之后,按照“东方湿地之都、水绿生态盐城”的建设定位,以社区、村居为单元进行网格化落实,组织全社会共同参与创建,加速推进盐城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努力实现“河海安澜、碧水畅流、岸绿景美、水韵盐阜、湿地之都”的美好愿景。环市区高速沿线水塘、鱼塘约157个,水域周围现状林木杂乱无章,绿量不足,缺乏水生植物。对于它的设计要点为:建议将水塘红线外部分整体考虑(水域多为被红线分割),迎水坡约10m内做绿化提升设计。“显水”与“增绿”、“透景”相结合,保留乡土大树,丰富水生植物。
2.2.5 村庄、工业园区段
沿环市区高速公路两侧的村庄、工业园区段现状绿量不足,建筑外墙缺乏遮挡,无法融入生态绿色廊道。对于它的设计要点为:村庄、工业园区外围与高速公路之间规划成绿化区域。建筑外围“添彩”,将建筑掩映在绿色廊道之中,丰富绿廊景观色彩。
2.3.1 植物配置原则
植物群落是路域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植物品种的选择上要适应自然地理环境(地形、土质、气象等),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并结合设计主题及本地区林木的生长情况,采用“简单的、淳朴的、自然的”表现手法进行植物的配置,使环线生态绿色廊道景观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
2.3.2 树种选择
为建成盐城环市区高速公路生态绿色廊道,树种的选择以乡土树种为主,筛选盐碱地适生树种,并综合考虑植物观赏特性。在重要节点设计绿化地形,点植大乔木,采用景观全冠苗,提升绿化景观品质;优先选择乌桕、黄金槐、紫玉兰、红玉兰、日本樱花、紫薇、紫荆等观花(观叶)乔木,丰富色彩;同时综合选择朴树、广玉兰、高杆红叶石楠、中山杉等衬托背景效果(表2、表3)。
通过对盐城环市区高速绿色通道景观提升,打造生态绿色廊道,为沿线区域带来巨大的景观和生态效益,是富有成效的规划设计手段。设计整合现有资源,对沿线景观、生态资源进行评估调研,在原有基础上优化提升,在大的格局上形成以绿色廊道为依托的区域化交通网络,将绿色廊道的巨大潜力发挥出来。生态化的绿色通道能够连接区域空间,将其变为连续的、有节奏的流动性景观空间,从而实现建设成为环绕主城区的生态廊道。
表2 推荐乔木、灌木习性一览表Tab.2 Recommended Macrophanerophytes and Shrub Habits List
表3 推荐小灌木、地被、水生植物习性一览表Tab.3 Recommended Small Shruband and Terram Operimentum and Aquatic Plant Habits List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