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审计”业态的当下与未来

2020-09-04 04:03
审计月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区块

近年来,作为一种颠覆性技术,区块链因其去中心化、分布式记账、公开透明且不可篡改等独特优势,给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冲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住区块链技术融合、功能拓展、产业细分的契机,发挥区块链在促进数据共享、降低运营成本、优化业务流程、建设可信体系、提升协同效率等方面的作用。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入区块链技术,建构审计业态,再造审计流程,提高审计质量,节约审计成本,推进审计事业迭代发展乃时代之必然。

一、“区块链+审计”的跨领域业务架构基础

(一)区块链综合性技术特点决定了在审计业态深层次、延伸式扩展潜能

区块链作为一项带来革命性变化的基础性技术,必将成为未来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基础和核心,其基本要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读。

区块链是技术工具,不是单一、具体的技术,是集成计算机、互联网、密码学、智能计算等技术的应用平台。区块链,从技术的角度分析是一种具备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去信任以及时间戳等特点的数据信息运载技术,又是自动记录海量信息、产生数据区块的工具。同时,也是融合了点对点传输、分布式网络、智能合约、密码学和共识算法等多种技术,基于信息通讯技术的集成创新和技术整合形成的一个技术运用平台。

区块链是一种大型网络记账簿,是建立在计算机程序基础上的公开透明的账本,是数字世界里一切价值物分布式去中心化总账。从实质上来说,区块链是结合计算机网络和共识机制特点形成的分布式记账系统,任何交易事项都可以通过区块链自动采集,并通过数据加密方式将数据信息存储于众多网络节点上,从而实现去中心化的数据确权和数据信息共享功能,并在点对点交易完成后实时更新的一种大型网络记账簿。

区块链是“数据区块+链条”,是由数据区块按时序逻辑组成、持续增长、高价值的链表式结构化数据库。区块链的核心思想是将数据包装成区块,再按时间顺序排列连接形成区块链,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均以结构化电子数据的形式存储于链式数据库中,而基于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使得各区块也具有了连续性,实现交易追溯功能,充分保障信息的准确完整。

区块链是基于信任机制,设计一个多方参与的博弈场,实现一种良性竞争激励的共识系统。区块链最大的颠覆性在于其全新的信用形成机制,通过技术手段在计算机网络之间建立信任网络,其运作公开透明。如果参与者不使用公认方式就无法完成交易,并且还会被其他使用者拒绝。通过参与者之间的博弈,改变了传统信用创建方式,降低了市场交易活动中的信息成本和信用保障,建立了一套信用共识体系和“纳什均衡”的共识系统。

区块链是一种生产关系,实现经济行为、组织形式、业务流程、数字资产等一系列创新、变革、整合的范式革命。利用分布式技术和共识算法,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管理、金融交易等许多领域实现了组织形式、经济行为、业务流程的重新整合和数字资产的创新变革。如果说大数据是生产资料,人工智能是生产力,区块链就是生产关系。大数据让生产资料使用更加高效,人工智能带来了生产力的跨越提升,区块链技术通过新的信任机制拓展社会协作的广度和深度,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二)区块链与审计的内在契合建立了“区块链+审计”的现实运用基础

“区块链+审计”,简而言之就是利用区块链技术系统等信息技术,对被审计单位区块链应用系统及相关数据开展审计。其呈现出以下几个鲜明的个性特征。

“区块链+审计”是数据导向联网审计。“区块链+审计”基础和客体是区块链上的各方面海量数据,核心是数据管理和价值传递。区块链环境下,审计人员通过区块链网络技术远程取得被审计单位的相关财务和业务数据,不仅能够采集记录数量、货币金额等原始数据信息,还能查到数据的更新时间、更新程度,通过数据信息分析和延伸取证,实现对被审计单位“联网”审计。

“区块链+审计”是分布共享式审计。区块链系统是开放的,信息共享且高度透明,审计机关可以通过统一收纳被审计单位信息库、技术资源库、先进经验做法和创新案例等,建立一套分布共享审计信息资源系统,实现跨地区、跨层级、跨项目的信息共享、成果共享,通过分布在不同区域的审计组区块链交换和合作,有利于实现数据和信息跨部门、跨区域的互联互通,为统一组织大型行业审计项目提供了平台。

“区块链+审计”是持续全覆盖审计。区块链技术通过将数据接口关联到被审计单位的数据系统,建立实时审计系统和数据分析模型,实时在线采集电子数据和业务明细,从而对被审计单位开展持续审计和实时纠偏。被审计单位业务数据产生后,会在全网所有节点备份,形成一张交易主体和交易路径明细清晰的交易清单,不可逆且不可篡改,随时可以溯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审计全覆盖。

“区块链+审计”是智能化全民自审计。区块链技术具有可编程特性,可以设计智能合约系统实现“上链”数据的自治化、可观察、可验证功能,与审计的监督职能不谋而合,审计工作智能化程度大幅提升。基于智能化特点,任何人都可以将大量数据、合同条约乃至规章制度纳入区块链系统,通过将权限设置、程序操作、规则执行等设置为自动化执行,自动记录所有交易可供随时查询,自动监控异常数据、自动预警或者自动阻止异常业务发生,更加智能化的全民自审计趋势来临。

二、“区块链+审计”业态的现实困境

目前,区块链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还处于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阶段,在具体创设和实施“区块链+审计”体系时,会面临技术限制以及效能、安全、标准等多方面阻力,现实与理想存在着差距,既不能高估其现实作用,也不要低估其未来潜力。

(一)区块链理论研究与市场应用实践融合转换存在短板

任何技术的发展和进步都离不开市场的反哺。由于区块链技术没有形成重量级、全民化的热门应用,导致市场需求不高,对于依托底层技术衍生的区块链审计的发展也极大受限。从外部环境看,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开发、推广、部署等初期成本较高等原因,区块链现有的应用领域和场景还仅仅停留在金融领域,而对于一些高频交易、共识算法复杂的行业和领域很少涉足。在审计行业内部,由于区块链应用很少,被审计单位数据大多存储于区块链系统外,难以在区块链网络中获取规模充分、可信度高的数据,在最核心的数据层面就存在天然缺陷,制约“区块链+审计”模式的发展。

(二)传统“二元化”管理体制与区块链“去中心化”相悖

我国国家审计管理体制实行的是双重领导体制,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受本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和上一级审计机关的共同领导,上级审计机关负责业务指导,人财物属地方管理。由于地方审计机关主要服务于地方中心工作,且在人、财、物等方面缺乏独立性,地方政府对地方审计机关影响更大。这种二元管理结构,在指导思想和工作方法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导致目标责任、组织基础、人力因素等多方面的不同一性。出于主观和客观的考虑,往往对地方的真实情况和相关数据有所保留,无法全盘托出。在审计项目管理方式上,审计机关一般采用条线式管理,出于保密原则,各个项目组的数据、信息、报告报送至业务部门汇总,无法互联互通,导致项目组之间信息阻塞。这些管理体制与区块链技术开放透明的技术特性相悖,阻碍了区块链技术在国家审计机关的应用和发展。

(三)传统审计模式与数据导向模式难以共生形成发展桎梏

传统审计主要通过手工方式开展,审计人员凭借自己的经验、专业知识,就可以完成审计任务。在区块链技术下,传统的记账凭证、财务报表等资料逐步电子数据化,数据核查将集中由程序指令自动完成,手工工作被智能分析工具所替代,利用新算法产生多样化审计方法,传统的账套和财务信息审计方法将会失效。审计目标、审计证据、审计方法、审计程序、工作底稿、审计报告、审计组织方式等都会发生一系列变革,对审计人员带来很大的冲击,甚至颠覆性改变。“区块链+审计”模式意味着要推翻数十年的工作方法和习惯,由于容易受到现有模式和观念的阻碍,“区块链+审计”模式推进任重道远。

(四)现有信息技术处置能力与区块链审计实践需求还有差距

区块链应用的关键在于数据采集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技术能力决定了区块链审计质效的好坏优劣。由于我国审计机关特别是基层审计机关信息化建设缓慢,信息化技术和审计工作融合深度不够,基础设施、理论方法、技术手段等各方面等还比较薄弱,导致区块链技术在性能、安全性、数据采集方面还不成熟。技术的应用也离不开人才的保障。目前既懂区块链、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又懂审计的复合型审计人才极度匮乏。“区块链+审计”技术应用硬件、软件条件尚不成熟。

(五)区块链技术高速革新与制度规范操作标准空白不匹配

由于国家战略层次的顶层设计和规划不够,相应的法律和制度建立滞后,应用技术、扩展性、安全性等方面体系标准缺失,导致区块链发展中存在的技术结构、应用标准和规范不统一,监管滞后等问题。“区块链+审计”还只是“空中楼阁”,如果不能建立一套完善的区块链制度规范和操作标准,长此以往任凭区块链技术“野蛮生长”,可能会导致区块链审计过程中违反保密性原则、规范性要求、程序化安排等,不仅其技术性优势将会化为泡影,还可能会带来巨大的审计风险。

三、“区块链+审计”业态的发展前瞻

技术进步一直是驱动审计发展的基础性力量。在集中式、爆发式涌现的新技术浪潮中,区块链技术打开了审计业态的“潘多拉魔盒”,必将深刻改变审计面貌,推动审计重大变革。

(一)国家审计理论体系将会伴随区块链的拓展应用提档升级

区块链技术从本质上改变了信息的记录规则和方式,将直接推动审计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的创新。从审计基础理论看,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和演进,审计将会更多被赋予评价和管理职能,审计主体、对象、证据将会发生深刻变化。审计主体由审计人员扩展到了区块链系统和审计人员;审计对象转变成区块链系统和其中的数据,转向整体的信息管理系统;审计证据变成了时间戳记录的数据,审计实践各要素有了新的定义。从审计应用理论看,由于区块链是一种综合性的技术平台,将共识机制、智能合约、分布式账本等技术与传统审计应用理论进行深度融合,将信息技术理论、数据挖掘理论、分布共享理论以及人工智能等各种理论应用运用到审计基础理论中去,创新发展了审计实践一般过程和审计认知方法等理论。

(二)国家审计专业类型将会依托区块链的技术革新全面转型

伴随着区块链审计理论和实践创新,传统的国家审计专业类型将会呈现两极分化趋势,审计专业类型将会完成新老交替。由于区块链技术对于数据的追溯和核查能力将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被审计单位的决策过程、业务流程、资金流向等将会完全透明,传统的财务管理、财政收支的频发问题将会无处藏身,仅凭区块链自动运行就可以完全查明,此类违规违纪问题最终归零,预算执行及财政财务收支等审计类型将会成为历史。通过区块链技术持续审计实时预警和及时纠偏,全程监控政策运行效果,跨区域横向对比政策执行效果,政策跟踪审计权重地位提升;通过采集财政资金项目数据,建立完整的业务数据区块链,结合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对各类数据和风险点进行分析,可以实现全流程、模式一体化、智能化风险评估管理,绩效审计成为必然;基于区块链技术数据全面、来源可靠和随时溯源等优势,通过对区块链数据快速处理、信息挖掘和多维度分析,可从整体视角对审计对象进行较为全面立体式多角度、多维度数据分析,管理审计、责任审计将走向舞台。

(三)国家审计作业模式将会适应区块链的技术更迭焕然一新

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不仅带来了纷繁芜杂数据,也将重构审计作业流程。在审计准备阶段,将被审计单位纳入区块链网络环境中,利用数据传输通道将相关的政策法规、会计政策、内控制度、经营管理情况、财务报表、电子账套等内外部信息上传至区块链技术平台,并利用区块链的时间戳功能对财务数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进行验证。在审计实施阶段,针对被审计单位发生的经济事项,区块链会将关联单位的往来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智能化关联分析,对于标准化业务只需并利用共识机制验证真实性,审计人员无需到现场即可进行。如果涉及到非标准化程序或系统无法识别事项,区块链系统会自动反馈和预警,审计人员根据系统反馈进行延伸调查和现场核实。在审计报告阶段,区块链技术可以对数据模型进行自动分析并实时记录审计结果,根据需求出具专项或综合性审计报告。由于报告根据区块链系统下数据双方共同认定,意见反馈、交换意见、报告出具将会更加顺利。所有工作底稿将会按照报告内容自动生成归档。在整改落实阶段,审计人员只需根据区块链时间戳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问责落实情况进行追踪和后续验证,问题揭示、及时反馈、追踪落实和后续验证的工作闭环自动形成。

(四)国家审计管理体制将会围绕区块链的去中心化脱胎换骨

在区块链技术场景下,各审计机关都可视作一个区块,区块链上各个审计机关地位平等、权利平等,审计系统生态将会被重构,集中管理模式逐步下放权力,审计“二元化”管理体制将会被打破,审计行业或将逐渐扁平化管理,未来的审计管理体制可能会出现去行政命令系统的审计组织架构,审计系统或将实现垂直统一管理,从而推动国家审计目标和视角的全局性、宏观性、统一性悄然提升。一方面,各级审计机关力量高度整合,上下级之间工作联系和资源调度进一步强化,审计机关将会形成一个上下统一、目标同向、整体联动的大系统;另一方面,在审计系统内部“联盟链”中,所有的审计程序、数据、证据将会全透明,审计情况再无法“选择性上报”,传统的“地方保护主义”将会被破除。同时,区块链技术将会实现审计机关、审计人员间自由沟通、信息共享,特别是在行业审计中执行同样审计标准的审计机关、审计组可以基于区块链平台,强化横向联动和纵向贯通,统筹指挥调度、相互交流借鉴。

(五)国家审计主体将会围绕区块链的实践需求凤凰涅槃

“区块链+审计”是一场创新、变革、整合的范式革命,其波及范围、涉及内容、集聚数据前所未有,需要对海量数据进行充分的收集、整理和分析,重复性、机械式工作岗位将被取代,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必须不断提升能力以适应未来发展需求。就审计人员而言,必须掌握区块链的运行原理,适应区块链下审计对象、制度、相关评价标准变化,熟练掌握区块链技术下审计方法和流程,重新自我定位,向审计数据分析模型构建师、审计数据分析师、区块链应用审计师等转变。对审计机关来讲,要加快在区块链技术事务处理、查询统计、智能处理等方面研究,加强区块链审计标准制定与推广,建立配套的网络基础设施,形成整体区块链技术平台,培育一批区块链技术应用专业人才,逐渐向管理审计、绩效审计转轨,在经济决策、国家治理等方面发挥更加前瞻性和战略性的作用。

猜你喜欢
区块
区块链:一个改变未来的幽灵
区块链:主要角色和衍生应用
《红楼梦》的数字化述评——兼及区块链的启示
区块链助跑财资管理
区块链风光无限
一场区块链引发的全民狂欢
区块链助力企业创新
区块链将给媒体业带来什么
区块链+媒体业的N种可能
读懂区块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