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健瑜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临床常见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类型[1],具有病情反复、难以完全治愈等特点[2]。目前针对B淋巴细胞的靶向治疗可成为治疗ITP的良好前景方向[3]。既往已有报道小剂量利妥昔单抗运用方案的文献报道[4],但关于其临床疗效还需进一步验证,因此试验以80例成人ITP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两种利妥昔单抗用药方案针对ITP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血液科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80例成人ITP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ITP诊断标准;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出血;PLT<30×109/L;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无效或依赖,糖皮质激素治疗禁忌证;未接受脾切除治疗;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过本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排除标准:有乙、丙型肝炎病毒携带或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急性、活动性等严重感染患者;近3个月内接受过化疗、抗凝或其它影响血小板计数等治疗;免疫球蛋白低于正常值下限10%;心肺功能不全;肝肾等功能不全;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例。A组男18例,女22例;平均年龄(35.12±4.83)岁;平均病程 (9.45±2.35)个月 ;持续性 ITP 15 例,慢性ITP 25例。B组男19例,女21例;平均年龄(36.05±5.02)岁;平均病程 (9.20±2.48)个月;持续性 ITP 16 例,慢性ITP 2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于静脉注射利妥昔单抗前半小时予以盐酸异丙嗪(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2033,规格 :2 ml:50 mg)25 mg/次与地塞米松 (马鞍山丰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748,规格:5 mg)10 mg/次,静脉滴注以预防过敏。A 组予以利妥昔单抗[瑞士 Roche Pharma (Schweiz) Ltd.,批准文号J20170005,规格:50 ml:500 mg]100 mg/周,连用 4 周;B组予以利妥昔单抗375 mg/m2,仅用1次。治疗期间停用糖皮质激素。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PLT、CD19+/CD20+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3个月的复发情况。①根据PLT及临床出血情况制定疗效判定标准为:完全反应(CR):未见临床出血症状,PLT≥100×109/L;部分有效(PR):无临床出血症状,PLT≥30×109/L,较治疗前升高 2倍以上 ;无效(NR):存在临床出血症状,PLT<30×109/L,较治疗前升高不到2倍。总有效率=(CR+PR)/总例数×100%。②两组均于治疗前后行空腹静脉采血3~5 ml,常规检测两组患者的PLT水平,采用用单克隆抗体特异性俘获血小板抗原法检测CD19+、CD20+细胞数,计算CD19+/CD2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A组治疗总有效率75.00%与B组的7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比较 治疗前,A组患 者 PLT(22.35±5.88)×109/L、CD19+/CD20+(252.36±45.21)×106/L,B组患者PLT(21.88±6.01)×109/L、CD19+/CD20+(249.88±68.95)×106/L;治疗后,A 组患者 PLT(95.33±14.59)×109/L、CD19+/CD20+(143.26±40.22)×106/L,B 组患者 PLT(94.18±16.22)×109/L、CD19+/CD20+(139.68±37.49)×106/L。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PLT、CD19+/CD20+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50%与B组的17.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比较(±s)
注 :两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PLT(×109/L) CD19+/CD20+(×106/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A 组 40 22.35±5.88 95.33±14.59 252.36±45.21 143.26±40.22 B 组 40 21.88±6.01 94.18±16.22 249.88±68.95 139.68±37.49 t 0.354 0.333 0.190 0.412 P 0.725 0.740 0.850 0.682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n,n(%)]
2.4 两组复发情况比较 A组随访时间为(2.88±1.02)个月,治疗总有效患者中有2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6.67%(2/30);B组随访时间为(2.79±1.11)个月,治疗总有效患者中有3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10.71%(3/28)。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01,P=0.583>0.05)。
免疫失去耐受性被认为是ITP发病的根本原因,调节机体免疫是治疗ITP的关键环节[5,6]。利妥昔单抗与B细胞表面CD20结合能够直接诱导B细胞的凋亡。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有效率及血小板、CD19+/CD20+变化比较无显著差异,说明两种利妥昔单抗用药方案均对成人ITP具有显著临床效果,且两种方案的疗效相当,无明显优劣之分;而在不良反应方面,两组患者虽均出现发热、胃肠道等不良反应,但予以对症处理后均有所好转,既往文献报道,运用利妥昔单抗后产生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脑部病变等严重不良反应,说明利妥昔单抗具有导致严重病变及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因此临床运用应予以重视,规范配置及滴注,警惕不良反应,一旦发生应予以及时处理;截止至随访终点,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利妥昔单抗用药方案对于患者的预后改善无明显优劣区别。
综上所述,试验中的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采用两种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后的疗效相当,且不良反应均较轻微,具有相似的安全性,复发率较低,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因此临床针对传统治疗药物无效时,可考虑尽早使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方案,避免昂贵医疗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