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下网上学习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20-09-04 02:56山西省电化教育馆石大维
山西电教 2020年2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疫情课堂

山西省电化教育馆 石大维

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打乱了全国各地中小学和高校的开学计划。为防止疫情在学校蔓延,确保师生身体健康,教育部于2020年1月27日下发了《教育部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并倡导在延期开学期间,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利用网络平台“停课不停学,离校不离教”。

早在2015年冬天,为避免雾霾极端天气对学生的健康造成危害,北京市教委曾发布“停课”紧急通知,尝试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在线学习的教学服务。2016年冬至,北方地区多地出现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教育部再次倡导利用网络平台,为中小学生提供优质的在线教育,使中小学生和教师足不出户,开展常态化教学活动,基本实现了“停课不停学,离校不离师”的教育目标。这些案例告诉我们:随着以计算机、互联网为标志的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大规模在线教育将成为可能,通过不同地区多次短时间“停课不停学”尝试与探索,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对公共危机时刻的教育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中小学生网上学习的现实语境

众所周知,2003年非典期间,多地停课,彼时教育部并没有提出“停课不停学”公共危机应对方案。然而十七年后的今天,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期间,教育部提出以教师网络远程指导为根基,将“停课不停学”作为全国大中小学停课期间的主要学习方式,并利用多家平台进行推广,使现代教育实现了技术上的一次飞跃。与其说是“临危受命”,不如说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1.社会因素

21世纪以来,人类社会高速发展,在追求高效的今天,任何低效能的社会活动都注定被社会淘汰,随着以计算机、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技术在社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金融、军事、法律、医疗保健等众多领域产生了革命性的深远影响。

近年来,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提出充分利用网络的开放性特征,使文化教育中的现代教学组织形式摆脱地域的限制,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而推进教育公平。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学校教育或线下培训,可以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探究学习,作为课堂教育的有益补充,不仅学会了课本知识,而且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信息素养,增强了社会适应能力,为实现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各互联网教育企业在竞争中不断地成熟和趋于完善,拥有了广阔的发展市场和过硬的平台技术,使得线上教学模式一触即发。

2.主体因素

主体的个性化使得不同个体对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活动时,会产生不同的需要。而学生者的学习需求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不同的个体必然产生不同的需求,即使是单一个体,在不同时期同一学习层面,其学习需求也有许多的变化。常态化班级教学中同样需要互联网教育平台上的教育资源,尤其步入21世纪以后,这种多维扩展的需求愈发强烈,这是主体社会适应性的一种本能反应。传统教学在内容和形式上显示出的单调性必然无法满足学习者对于多元化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的需求。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当前学习需求的形式被迫发生改变,与传统的课堂授课相比,线上远程授课形式更加丰富多样,不同教师对授课内容把握、对授课手段、授课语言的运用各不相同,所展示的授课效果也不尽相同,作为学习者可以通过自主选择,提升学习兴趣和效率,从而颠覆了以往教学活动的常态化供需,在满足学校教育目标的同时,促进了个体主观性的发展。而承认这种变化的客观性,引导网络授课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使其成为积极的学习方式,正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

3.技术因素

科学技术的发展从时间角度观察是非线性、周期性的。当前我国正处于科学技术发展的酝酿期,是新理论、新技术、新的教育信息化产品不断涌现、不断完善,即将实现井喷式增长的关键时期,围绕“互联网+”概念的教育活动也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日趋成熟。

依赖计算机、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人工智能,以及众多多媒体技术的教育信息化产品应运而生,并随着现代教育观的普及,渗透到了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直接改变了教学信息的传播方式,甚至是教材的形态,使学习资源由原有专项资源向大资源转化,日趋系列化,教学管理更加智能化。在不断地探索和尝试中,教育技术平台逐渐趋于完善,其教学资源丰富,教学环境开放,不仅扩宽了教师和学生的视野,使师生的语言、艺术、人文、信息等多元素养得到了有效提升,同时也为开展大面积、常态化的在线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二、疫情防控期间网上学习的主要特点

本次“停课不停学”的提法是在应对新冠疫情防控时,教育部面向全国大、中、小学生提出的学习倡导,它既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网络学习,也不仅是学校课程的在线讲授,通过其有序实践,我们进一步认识到疫情防控期间的“停课不停学”与常态教育信息化之间的本质区别:

首先,教育使命不同。常态化的教育信息化是为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与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加快教育改革,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生;而疫情防控期间的网络学习,则是国家在应对公共突发危机情况下,面对课堂教学无法开展时的非常之举。既是近年来我国“互联网+教育”重要成果的应用展示,也是通过技术帮助学生在非常时期保证心理、身体与学习技能全面发展的一次探究。

其次,学习任务不同。常态教育信息化主要在于实现教育信息化2.0 时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而疫情防控期间的“停课不停学”的网上学习,则会成为实施全部核心教学任务的主要途径,在编的体制内教师成为实施线上教学的主体,主要的学习内容除了课内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课外知识的扩展,成为一种学习课堂知识的主要手段。在此之前,教育信息化还从未发挥如此重要的作用。

第三,教学模式不同。此次线上教学是为了应对国家突发公共危机,因此教学模式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疫情防控期间的网络学习,不同于常态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不是简单课堂教学的线上化。要求教育主体在明确课程的前提下,在授课形式上参考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集中讲解难点、重点、易错点。音体美等学科可以采用项目化学习的方式,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周期内完成。因此,照搬、套用正常的课堂教学方式、时长和教学安排,往往是行不通的。

第四,效果监管方式不同。常态化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效果的监测主要通过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综合判断,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知识接受程度的监督掌握;而疫情防控期间的网络学习,不能简单地将线下教学监督线上化,教师只能将网络推送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利用数据分析来综合判断学生学习的效果。在监测过程中,师生之间依数据对话,在感性缺失的环境中,如何合理、高效的运用大数据进行教学效果的测评,是教师所面临的考验。

三、网上学习面临的主要挑战

“停课不停学”是在疫情、雾霾等极端情况下,采用的非常手段,虽然不仅包含单纯意义上的网络学习,但利用各种移动终端,依托卫星、互联网等通讯设备开展学习仍然是“停课不停学”的主要形式。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虚拟性,“停课不停学”在全国首次大范围推广的态势下,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

1.尚未有效破解“离校不离师”的问题

网上教学首先要考虑的是教育活动中人的问题。城乡之间、不同学校之间教师信息化素养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特别是在虚拟课堂进行授课的过程中,教育对象的种种不确定因素,都对教师的综合素质产生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如何保证在虚拟网络环境下教师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授课质量,是破解“停课不停教”的关键。

在全国尝试首次大范围开展适当、科学的网络学习的要求下,学生对网络学习内容、形式和评价的多元化需求与教师提供有限的网络教法指导成为当前“停课不停教”的主要矛盾,在疫情突发的防控期短时间内很难破解。

2.平台服务很难与学校原有授课进程有效衔接

网上学习开展以来,国家、省、市各级区域都开放了所有的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众多教育企业也纷纷共享了其创建的教育资源,为广大师生提供不同侧重的网络学习服务,试图与校内原计划的课表进行衔接。有些平台甚至开放了名师授课的环节,同时采取直播、点播、推送学习资源等多种方式配合网上学习,其初衷无异于是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推进教育公平。然而,这种讲授式为主的教学方法,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课堂上,由于缺少学生熟悉的校内教师介入,使得课堂的掌控缺少了约束性和临场感。

同时,由于不同区域学生学习的适切性具有较大差异,名师的常态化教学难以做到个性化、差异化的施教,因此,尽管课程质量优于以往的课堂教学,但效果依然无法乐观估计。因此,如何利用平台资源做到与校内课程的高效衔接,是网上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3.对网上学习的副作用要有客观的判断

由于网络学习的虚拟性和开放性,学生网上学习的进度、效果的科学评估难以真正落实。尤其对于缺乏自制力的低段学生和部分具有厌学情绪的高段学生,在利用移动终端进行学习时,能否摒弃互联网带来的外在诱惑,全身心投入教学内容,仍需要家长和学校的大力监管才能有效落实,这无疑给家长增添了无形的压力。

对于教师而言,除了常规的备课、反馈,还需要学习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适应新型的教学环境和设备,这无疑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

四、网上学习如何应对挑战的思考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挑战对于社会来说无异于一次发展的机遇,网上学习作为现代化的新兴事物,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机遇。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是推动其发展的不二法则。

1. 教育行政和研究部门要加强指导与引领,真正做到“停课不停教”

疫情或特殊天气情况下的“停课不停学”机制,是改变学生学习习惯的机会窗口期。因此,在这样的特殊环境下,教育行政和信息化研究部门,需要进一步“走进”学校,了解在特殊时期学校教育的诉求和教师的需求,倡导新媒体、新技术视野下的教师教学理念,强化课程改革。不能仅仅停留在提供学习平台或者免费课程资源的层面,要协调提供网络学习服务的教育企业与学校教育的直接对接;不能仅是满足学校小班制、大班额等多种空中课堂的需求,而要对整建制、全流程的在线空中课堂的构建与管理等功能提供支持与有效指导。

2.采用“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长—企业”的多方联动模式

地方行政部门应提供政策或适当的经费保障,鼓励学校在疫情期间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开展线上授课,同时,组织学校开展线上教师教研活动,以期尽快适应全流程和全员参与的在线教学模式。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适合的在线教学平台,与企业紧密配合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空中课堂,有条件的可以利用平台和学校自有资源开展适合课程的线上教学,使线上办公制度化。教师可以采用静态课程和直播课程、线上学习和混合学习、直接授课和翻转课堂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手段,利用平台功能,选择班级授课、小组合作学习和个人自主学习等多种方式,开展教学和辅导。而家长需要做好在线学习前期的设备支持和学习过程中的学情监督,以保证教学效果。

3.选择恰当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平台数据对教学效果进行准确评估

疫情防控期间,要区别不同学段学生网上学习特点,恰当选择所教授课程和教学模式。此教学模式一定有别于班级课堂教学的任务、时间和安排,在形式上可参考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小组学习与自主学习,突出线上与线下学生自主的混合式学习,教师则集中讲解难点、重点、易错点。音、体、美等学科可以采用项目化学习的方式,将任务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在一定周期内完成,在实践中可参考翻转课堂、项目学习等教学模式,有效破解网络学习效果难以评估的问题。同时充分发挥在线学习的资源优势、数据优势、流程优势,利用数据对推送资源的学习效果进行客观、精准的评估。采取网络、通讯等多种途径与家长和学生保持必要的沟通和联系,对教学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合理化建议,教师可在一定周期内,对学生学习情况加以总结,并提出新的要求,合理安排教学方式和教学进程。

综上,疫情防控期间的“停课不停学、离校不离教”机制,作为大范围在线学习的一次有益尝试,是全国大、中、小学师生在不同程度上对“互联网+教育”模式的破冰接受,虽然还有众多问题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但是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及5G时代的到来,理性、客观地认识这一次教育实践,恰当地把握这次公共突发危机给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就可使其成为教育改革的创新之举,甚至为教育信息化2.0 新时代催生新的教育生态。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疫情课堂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战疫情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