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瀛樑
摘 要:小号是一种铜管乐器,在乐队演奏当中负责旋律部分或是强奏部分,也是音域最高的铜管乐器,经常在管弦乐团、军乐队、管乐团中出现。近年来小号的传播发展逐渐好转,这也体现我国音乐的开放和对不同乐器的包容和接纳,小号音乐和我国的音乐文化相结合,小号开始了在民族化中取得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小号;民族化;演奏艺术
中图分类号:J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15-0-02
小号的演奏形式在表现力和爆发力都是极强的,在不同领域都有存在,在军乐队、管乐团、管弦乐团都是高音旋律的乐器,由于在多个音域的广泛存在,许多音乐家对小号的演奏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小号作品都是具有民族风格的,主要表现在题材的民族化、风格的民族化和技术的民族化。小号的风格的民族化形成的基础是题材的民族化,民族风格影响了作品的创作,作家要结合民族风格才能创作出作品。
一、小号在我国的发展
小号是西方管乐器,在传入中国时也是经历很多坎坷,小号在最开始的“洋喇叭”逐渐被人接受,最早用小号创作的作品是我国的丁善德教授,他在《新疆舞曲》运用小号进行创作,在1956年,梅宾老师的《红军解放南沟岔》成为我国第一首小号独奏的作品。再后来的音乐创作中,小号逐渐加入发展。
小号传入我国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最开始,小号在我国的传播并不是很好,在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的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以及审美标准也在逐渐提高,这是小号才得到更好地发展。我国的音乐逐渐变得开放、包容,中国的音乐文化逐渐接纳小号的存在,相互有所融合。
二、小号的发展及个性特征
(一)独特中国文化
中国的文化具有百年的传承历史,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我国的传统乐器和音乐都是在本身的个性和审美上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思想。与西方的艺术文化和乐器制作产生一定的矛盾冲突,文化也有一定的差异,尤其是在调式、调型和演奏的规律上有着明显的不同。
(二)文化差异
中西方的发展历史不一样,中西方的文化也不同,同样中西方的音乐文化也会有较大的差异。中国音乐文化想要吸纳西方的乐器,这就需要在中国音乐文化中创作和演奏,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小号在中国音乐文化展现中,根基并不是很稳定,小号来表现中国文化元素也不是很成熟。
(三)演奏技巧的差异
每一种乐器都有不同的演奏方式,中国的乐器和西方的乐器也会有着不同的区别,小号在中国音乐文化作品当中,在演奏风格和技巧上都存在着不同的差异,中国传统的音乐主要是五声音阶,同时框架是四度、五度,但是西方的乐器他们是以七声音阶为主,框架是三度。
小号的演奏方式比较丰富,通过不同审美特点来展现小号的个性,虽然小号在中国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中国乐器和小号在中国的艺术展现上出现的频率有很大的差别,很多人对小号还不够了解,经常有人认为小号是为演奏嘹亮高亢的号角,并不知道小号可以演奏出温婉抒情的音乐。
当前小号在中国的发展不断的深化和丰富,在表现形式上也会产生了多样形式,能够灵活的表达出音乐文化的不同特点。小号拥有丰富的表现能力。乐器本身是没有感情的,但是当演奏者赋予乐器情感后,就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情绪情感,小号也具有独特的形象,可以充分调动倾听者的审美,小号的声音具有亲和力,可以演奏出不同的音乐形象。小号也具有创造力,可以模仿不同的音乐艺术特征,改变自身的面貌,通过清脆流畅的声音,发挥小号的个性特征,与倾听者进行交流互动,让听众去感受音乐的不同魅力。
三、小号的演奏艺术与民族化相结合
小号在音乐当中具有独特性和演奏技巧。再将音乐作品中的小号与民族风格相互结合,用流利的演奏表现出中国民族化的音乐艺术。小号的“两连两吐”的演奏方法是最常见的一种技巧,它被广泛的应用在乐曲当中,比如在《内蒙民歌变奏曲》中采用了小号的“两连两吐”的技巧,在演奏当中表现出了嘎达梅林的音乐形象。
在陈瑞创作的《欢乐的歌》中采用了小号三吐吐音技巧来演奏的一段变奏连续八小节不换气的三吐吐音,要求演奏者有一定的演奏技巧和能力。
在陶嘉舟创作的《赶车》当中,其中有一段采用了小号的双吐吐演奏技巧,运用后十六的双吐断奏技巧,继而改成了“两连两吐”的十六分音符吐音也用双吐演奏,生动形象的表现出了马蹄声,清脆的由远到近,赶车人的策马扬鞭,风尘仆仆,车轮在颠簸的乡间大道上的情景。
小号的演奏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小号还可以在演奏中高度模仿民族特色音效。在这一特性当中,作曲家就利用了他的民族风格作为创作的一个手段,利用小号的独特演奏技巧在音乐作品中,巧妙地将演奏出符合作品意境,需要的具有民族風的音乐特色。小号可以模仿竹笛。在作品当中,大量的装饰倚音,逼真地模仿竹笛的滑音音效,不仅在乐曲主题中,他的段落有同样的演奏,小号的滚奏技巧还可以模仿竹笛的花舌的演奏效果。
小号不光可以模仿竹笛,还可以模仿马头琴。在陈锐编剧的《草原小诗》当中,开头就引用了两处颤音的演奏,这两处颤音不同于普通的颤音演奏方法,普通的颤音的方法是由基本音级向上方的大二度和小二度构成的,而在这一首作曲当中的颤音部分是由基本音级向上方的小三度构成的,这是小号作品当中最不常见的,这也是小号的颤音来模仿马头琴演奏的一个技巧。
我国著名的小号演奏家朱起东根据民间笛子独奏曲改变成了小号的独奏曲《喜相逢》为推动小号与民族音乐相互融合奠定了基础。这首作品包含三部分,描述了一对恋人惜别后又相逢的情感变化,作品中将笛子的滑音有效模仿,生动的表现了恋人间不舍分别的情感。在第一部分运用了小号的“短吐音”的演奏方式,表现了恋人之间迫切希望见到对方的情感。在第二部分用十六分音符的变奏形式将对音和断音轮流运用,呈现跌宕起伏的效果,为了烘托《喜相逢》曲目的主题,借助了小号的“连续音程大跳”的演奏形式。最后用“滚奏”的形式形象地表现出了久别重逢的情感场景。
四、小号演奏和民族化间的连接发展策略
小号本身是西洋乐曲乐器,如何将西洋乐器与中国传统的音乐文化相互融合?这是演奏者需要探索的一个问题,也是需要不断摸索和前进的发展轨道。要想将小号的民族特色在中国的音乐艺术中呈现,就取决于小号的艺术特征能否和中国音乐演奏互相融合。
(一)加强中西方文化交流
为了推动小号的演奏艺术和民族化音乐相结合,需要加强中西方的音乐文化交流。敢于改革创新,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发展理念,将小号的本土化发展成我国小号民族化艺术的必经之路。
(二)创造出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小号演奏风格
在西方国家,小号的发展源远流长,这也受到了人们喜爱的西方音乐风格,我国的小号发展也会受到西方的发展影响,但是中西方的民族音乐文化风格不同,文化也有差异,为了能将小号在我国继续发展进步,就应该尽力摆脱西方小号艺术发展的影响,创造出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小号演奏艺术,将小号的演奏艺术和中国的民族音乐相互融合发展。
(三)提升自身的小号演奏技术
现在我国的小号发展还有所欠缺,不能够真正的感受小号演奏的独特魅力,为了加强小号在我国的民族化发展,就应加强自身的小号演奏技巧,为了小号的全面发展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努力寻找出适合我国演奏风格和审美的小号演奏形式。小号的演奏家要不断努力研究,努力练习,将演奏技术不断娴熟,与本土的民族化相结合,形成独特魅力的民族化风格的小号演奏。
小号的演奏是典型的高声部演奏形式,在独奏、合奏中都有特别的优势,将小号的演奏技术与民族化发展相互融合,可以将音乐带来不一样的魅力和韵味。
虽然小号的演奏技术和中国的传统音乐艺术有很大的差别。这不光表现在乐器本身,还有旋律方面,需要我们不断地去钻研,反复练习,从而推动小号民族化在中国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刘昊.小号演奏艺术的民族化特性[J].参花,2019(23):125.
[2]刘一.小号演奏艺术的民族化特征[J].艺术研究,2018(4):52-53.
[3]甘俊.小号与乐队《卡巴耶》音乐演绎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9,(4):115-120.
[4]张礁.浅析小号演奏艺术的民族化风格[J].北方音乐,2017,37 (9):222.
[5]譚博远.论现代小号艺术中的民族化特征[J].当代音乐,2018(8): 109-110.
[6]李侠斌.关于小号演奏艺术的民族化探讨[J].艺术评鉴,2016(14): 107-108.
[7]桑建良.小号演奏艺术的民族化特性探索[J].音乐研究,2006(1): 114-118.
[8]赵继忠.小号演奏艺术的民族化特性探索[J].中国民族博览,2016 (5):121-122.
[9]张亚伟.小号演奏艺术的民族化特性探索[J].戏剧之家,2014 (004):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