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璐璐
摘 要:装饰,作为人类生活和观念意识所释放的产物,是人类文化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装饰是实用性的艺术设计,装饰和建筑是可分离的一个整体,建筑承载着装饰,装饰美化着建筑,使人透过装饰本身,感到建筑的精神因素。中国的古建筑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体系最完整的建筑体系,其建筑装饰元素应用也是多才多样的,为了加深相关行业对中国古建筑装饰元素的了解,本文将对此进行简要探讨分析。
关键词:中国;古建筑;装饰元素;思路;构建
一、中国古建筑装饰分析
中国古建筑装饰是建筑艺术的表现形式,无论是官式建筑,还是民间建筑,都是利用建筑装饰来表现出建筑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中国古建筑的建筑装饰设计质量。在中国古代建筑装饰中,相关设计人员可以利用良好的装饰手法铸造具有丰富特征的建筑外观,可以有效展现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思想内涵与民族性。在中国古代建筑装饰设计过程中,技术与文化可以有效统一,不仅可以展现出我国东方古国悠远的历史与人民群众智慧,还能沉淀中国建筑艺术特性,使得现代化建筑设计人员可以在继承中国古建筑装饰的基础上,根据现代化建筑设计特点对其进行创新,进而提高现代化建筑装饰设计质量与美观性。中国古建筑,无论是官式建筑还是民间建筑,建筑风格特性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建筑装饰。中国古代的装饰手法铸造了中国古建筑富有特征的外观,更让建筑艺术具有了思想内涵和民族性。在技术与文化的统一中,展现了生活在这个东方古国悠远的历史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从历史的积淀中去追溯中华建筑艺术之源,这是我们继承和创新的根本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中国古建筑装饰优势,推动建筑行业发展。
二、中国古建筑装饰的元素
(一)螭吻
又叫鸱尾、鸱吻。屋顶的正脊两端都有个装饰性的构件,因为它的一张大嘴吞着正脊,又叫吞脊兽。它的名字原来叫鸱尾,鸱是传说中凶猛的怪鸟,因隋以前构件外形略似鸱尾而得名。《宋书?高祖纪下》:“戊辰,重云殿东鸱尾有紫烟属天。”大约唐代鸱尾改变了样式,折而向上张口吞脊,人们遂将鸱尾改为鸱吻。唐刘餗《隋唐嘉话》卷下:“(王右军《告誓文》)开元初,润州江宁县瓦官寺修讲堂,匠人于鸱吻内竹筒中得之。”明代有龙生九子之说,明杨慎《升庵外集》卷九五:“俗传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二曰螭吻,形似兽,性好望,今屋上兽头是也。”为了显示皇家气派,宫殿的装饰性构件自然要和“龙”扯上关系,于是吞脊兽便得名螭吻。螭,古代传说中无角的龙。螭吻属水性,用它作镇 邪之物以避火。中国古建筑大都是木结构,防火就是第一要事。螭吻既是龙的儿子,龙生于水飞于天,龙能管水,而且性好瞭望,把它放在屋脊上既是装饰又有兴雨防火的喻意。
(二)脊刹
正脊除了两端的螭吻,前后两个立面上也有装饰,而且比较繁复,如雕饰二龙戏珠、双龙合脊,两侧装饰花草等。寺庙正脊中间上边的装饰物称宝顶、脊刹。如洪洞广胜寺上寺毗卢殿正脊脊刹中间青狮驼宝瓶,两边白象驼宝瓶;芮城一古建筑正脊脊刹中间三层楼阁,两侧青狮、白象驼宝瓶等。狮表示威武,宝瓶代表平安。有的宝瓶里插一柄金属戟,代表平升三级,实际起到固定脊刹、避雷的作用。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一般有四条垂脊,垂脊上装饰着很多动物,檐角顶端是一个骑着凤凰的小人,后边是一排小兽,这叫仙人走兽。据《大清会典》记载,顶上仙人走兽数量最多的是等级最高的北京故宫太和殿上的十个走兽,其排列顺序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下面按顺序把这一仙十兽作一简单介绍。据历史传说,这个骑凤仙人是战国时期的齐湣
王的化身。齐国被燕将乐毅打败,湣王陷入重围,正走投无路,被突然飞来的一只大鸟所救。“骑凤”,凤即鸡,“鸡”谐音“吉”,屋檐的顶端已经无路可走,安置“骑凤仙人”,被人们赋予了绝处逢生、逢凶化吉的象征意义。“骑凤仙人”后边第一个小兽是龙。龙为百鳞之长,《现代汉语词典》释义:①我国古代传说中
的神异动物,身体长,有鳞片,有角,有脚,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降雨。②封建时代用龙作为帝王的象征。由此看来,同螭吻一样,把龙放在走兽的第一位,就是基于其能兴云降雨的防火功能。再者龙是皇权的象征,具有傲视苍穹之势。
第二个是凤。《礼记·礼运》:“麟、凤、龟、龙,谓之四灵。”《史记?日者列传》:“凤凰不与燕雀为群。”凤是传说中的神鸟,百鸟之王,是祥瑞的象征,预兆天下太平。
第三个是狮子。唐柳泌《玉清行》:“狮麟威赫赫,鸾凤影翩翩。”《传灯录》载:“狮子吼云:‘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狮子作吼,群兽慑伏。”狮子是百兽之王,把它放置殿顶具有勇猛威严的象征。
第四个是天马。《汉书·礼乐志》:“太一祝,天马下。霑赤汗,沫流赭。”明刘基《走马引》:“精诚感天天心哀,太一乃遣天马从天来,挥霍雷电扬风埃。”据说天马能追风逐日,奔驰于太空。成语有“天马行空”。
第五个是海马。不是入药的海里的小型鱼类,而是古人想象出来的能入海入渊的神兽,既然是海里的神兽自然能消除火灾,具有逢凶化吉之意。
第六个狻猊。《尔雅·兽名》:“狻麑,如虦猫,食虎豹。郭璞注:‘即师子也,出西域。”可知狻猊为狮子的别称。但是,据杨慎等人所说,龙的第八个儿子叫金猊,形似狮。《汉语大词典》释义“金猊”:“香炉的一种。炉盖作狻猊形,空腹。”据此狻猊即金猊,既是狮子,又是龙的儿子,放置殿顶既威武又可防火。
第七个是狎鱼。海中异兽,能兴云作雨,灭火防灾。把它装饰在殿顶的垂脊上,据说可以起到祛邪、避灾、祈福的作用。
第八个是獬豸。是傳说中的异兽,有一角,能辨曲直,见人相斗,就用角触邪恶无理的一方,古人认为是吉祥物。《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惟蜚廉,弄獬豸。”郭璞注引张揖曰:“獬豸,似鹿而一角。人君刑法得中,则生于朝廷, 主触不直者。”唐沈如筠《异物志》说:“东北荒中有兽,名獬豸。”由此可知,獬豸一角,性忠,能辨曲直,是勇猛、公正的象征。古代御史大夫等执法官戴的帽子就叫“獬豸冠”。
(二)保证古建筑装饰色彩明显组合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但是只要一说到中国,人们很自然的就会想到那红红的中国结。红色是中国的传统吉祥色,它代表着幸福,喜庆和热情。同样,中国的古建筑也有自己的颜色:北京的紫禁城,碧蓝的天空下一大片金黄色的琉璃瓦屋顶,宽大的白台基上成排的红柱子与门窗,色彩强烈而鲜明;江南苏州园林,却是白墙黛瓦,绿树碧水,色调宁静、淡雅,让人心中感到非常安静和舒适;还有西藏寺庙,红、白相间的墙体,屋顶上金色的法轮法幢,在蓝得发亮的天空衬托下,显得浓艳而粗犷。如果我们把它们的色彩效果相比较,就可以发现,同样是利用对比的手法,一个表现的比较细致,一个则是很粗犷。从原始社会的第一件装饰品的诞生,到21世纪装饰设计全方位发展,经历了许许多多不同风格的演变过程,建筑也随着装饰的发展而发展,但是,不管怎样的变更,建筑装饰都深深的扎根于传统的土壤之中。作为“凝固的音乐”的建筑体系更需要把握好设计中的点点滴滴,继承和发展优秀的文化遗产,更好地在设计上创新,只有保证古建筑装饰色彩明显组合,才能让中国古建筑的装饰元素得到良好利用。
(三)保证古建筑装饰空间结构合理性
中国古建筑个体多为简单的矩形,单纯而规整。普通的住房、寺庙的佛殿、园林的厅堂、宫殿殿堂莫不如此。现存规模最大、形态最为复杂的四合群体就是北京明、清两朝的宫城——紫禁城。北京城艺术构思的主导思想是通过严整规则的构图来体现皇权的至高无上,以城楼、宫殿区的高大建筑和广场、鼓楼和钟楼把全轴线分为三大段。自南而北,三段渐次缩短,作为前导的前段和作为收束的后段节奏较为和缓,衬托出中段即宫殿区更为浓郁、壮丽和尊贵。在前段的天安门,广场横向展开,使这座本来体量不小的城楼显得更加雄伟;午门广场纵长而宽,远处午門的凹形高大城墙上耸立着成组的巍峨殿堂,人离午门越近,建筑的体量感越强,三面围和的凹形空间愈加令人感到咄咄逼人,充分显示了皇宫大门的威严气势,这些都体现了中国古建筑很讲究空间布局结构,因此中国古建筑装饰元素在构建过程中还应当保证古建筑装饰空间结构合理性。
四、结束语
中国古建筑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礼物,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具体体现,其中的优秀工艺和文化底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杰出智慧和独特的审美观,我们必须在保护好它们的同时,将其中的技艺运用到当前的建设活动中。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的延续中国古建筑的生命,“发扬光大”才不会变成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
[1]龚忠玲.中国古建筑元素——门的装饰性[J].作家,2017(05):216-216.
[2]李勇.我国古典建筑装饰图案中的吉祥元素应用研究[J].才智,2017(04):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