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校领导干部从业压力的三重来源及疏解策略

2020-09-03 08:49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领导干部

(北京电影学院, 北京 100088)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地区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北京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高等教育发展更是具有特殊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领导干部作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引领者、实施者和推进者,既承担着立德树人、办学治校、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职责与使命,同时也承受着很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其从业生态、负压状况、身心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履职状态,进而影响着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中央从高校党的政治建设高度出发,对高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提出新要求。北京市委提出,要努力锻造一支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相适应,与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定位相匹配、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培养一支能干30年的干部队伍”[1]。清华大学老校长蒋南翔提出 “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既是对莘莘学子的期盼,也是对自己的要求。

关注高校领导干部的从业生态、从业压力和身心健康状况,帮助领导干部优化从业生态,及时舒缓压力,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和工作状态,必要且紧迫。当前北京高校领导干部的从业生态和压力状况如何?他们的压力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应该如何调适?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北京高校领导干部从业生态研究”课题组进行了专题调研,梳理了高校领导干部的从业生态和压力现状,并深入分析了压力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表1 调查样本的基本分布

一、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为北京高校领导干部,根据《高等学校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的界定范围,是指国家举办的北京地区普通高等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从隶属关系看,既包括中央部委所属院校,也包括北京市属院校;从办学层次看,以本科院校为主,兼顾高职院校;从研究对象看,包括党委书记、校长、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纪委书记、总会计师等。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188人,调查样本分布如表1所示。

2.工具开发

在对从业压力综述文献的基础上,本文主要以工作要求-控制-支持模式理论(简称JDCS)为基础;[2]从从业压力三个方面的来源,结合本课题的研究问题编制了调查问卷,调查了高校领导干部从业压力来源。基于高校干部从业状况的测量,本课题结合研究的侧重点和调查施测可行性,在参考国内常用职业压力指标第二版(OSI-2)的基础上,编制了一系列题目,从主观压力感和压力反应两个维度去编制高校领导从业压力量表。此外,调查问卷包括基本情况(人口学变量、个人因素)、从业外部环境、高校文化环境、班子组织环境等四个部分内容。

二、北京高校领导干部从业压力的三重来源

1.干部个体因素产生的压力

课题组对调查和访谈中关于领导干部个人因素的数据进行分析,“影响自己从业履职的主要个人因素”依次是 “个人工作能力”(84.1%)、“事业心与责任感”(78.1%)、“校内人际关系协调”(72.3%)、 “个人意志品质”(58.4%)、 “个人业务与管理的矛盾”(45.7%)(见图1)。现将高校领导干部个人因素带来的压力归纳为三个部分。

图1 影响领导干部从业履职的主要个人因素

一是干部素质能力整体还需要提高。对照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标准,认为 “校领导班子自身能力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占61.2%,多数干部表示存在本领恐慌、知识恐慌。有的党务干部对高等教育、教育教学规律不够熟悉;有的业务干部习惯于专业思维,民主决策、科学管理、依法治校的意识和能力不强;有的干部攻坚克难、狠抓落实的意志不足、办法不多,担当精神不够。校际差别上,与 “双一流”高校干部相比,市属高校干部综合素质尤其是国际视野、教育思想、办学思路,以及科学规划、谋划发展等办学治校能力存在一定差距;校内差别上,与党政主要领导相比,副职的综合素质与工作能力、管理经验相对不足。

二是部分干部工作状态需要调整。“事业心与责任感”位列 “影响自己从业履职的主要个人因素”非能力因素首位。有的干部全局意识、责任意识、民主集中意识不够强,贯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自觉性、规范性需要进一步提高;有的专业干部不能很好地处理管理工作和个人学术业务工作之间的关系,管理工作投入不够;还有部分长期在同一岗位工作的 “老同志”存在惯性思维、“经验主义”,面临职务晋升的“天花板”,工作动力不足,职业倦怠明显。

三是高校领导干部特质因素。大学校长的治校行为既受外部大环境如国家、所在地经济、社会、文化等影响,也受其本身的个性特质和禀赋影响。[3]调查显示,高校领导干部的个人气质类型中,黏液质型占比最高(37.2%),在气质上成熟沉稳、理性平和,思维更缜密,决策更谨慎,同时也存在举轻若重、自我加压的状况,压力管理和疏解不及时,容易产生比较大的心理压力。作为知识分子,高校领导干部大多有较强的学科专业背景,脑力劳动强度大,超过15%处于 “亚健康”或健康状态 “较差”状态的群体尤其值得关心关注;他们多数长期在学校工作,社会阅历和工作经历相对比较单一,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锻炼不足。

2.高校外部环境带来的压力

影响高校领导干部从业履职的主要外部环境因素,包括经济社会、政治生态、教育政策、管理体制等方面。调查数据显示,70.2%的高校领导干部认为从业履职的外部环境比较严格,认为 “一般”的占16%,“比较宽松”的占8%,“过于严格”的占5.3%,“过于宽松”的占0.5%。对调查和访谈中关于高校外部环境相关数据进一步进行分析,可以将高校外部环境压力归因为四个方面。

一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大”变“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使命进一步凸显。调查数据显示,“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78.2%)和 “国家和首都建设发展对高校功能定位与职责使命的要求”(74.5%),位列外部环境“经济社会因素”的前两位(见图2)。贯彻党的教育政策,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高等教育由大变强,助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成为新时期高校改革发展的历史使命。首都高等教育更是应当具有首善标准、示范作用。2017年首批137所 “双一流”高校名单中,北京高校34所,占比24.8%;其中部属高校31所,市属高校3所。[4]进入名单的高校,面临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的发展压力;没有进入名单的高校尤其是市属高校,面临如何实现内涵式、特色型、差异化发展,办出特色、争创一流的压力;部分高水平特色型高校,如北京电影学院、北京舞蹈学院等艺术院校,领导班子更是面临 “卧薪尝胆”、跻身世界一流的压力。

图2 影响高校领导干部从业履职的主要外部环境因素

二是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社会对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进一步扩大。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高等教育领域表现为人民群众对高水平高质量教育的渴望与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充分、不全面之间的矛盾,[5]人民群众从过去希望 “有学上”到现在希望 “上好学”。调查数据显示,“社会民众对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不断提升”(61.8%)位列外部环境因素的第3位(见图2),低于 “教育政策”和 “国家需求”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影响。但在高校林立的北京,高水平大学既面临领跑全国乃至世界高等教育的竞争压力,也面临如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满足更多人民群众需求的压力,而有的院校还面临如何提高教育质量、吸引优质生源、提高办学水平的压力。这些都倒逼高校领导干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事业发展,应对日趋激烈的办学竞争。

三是随着全面从严管党治党主体责任的落实,要求高校领导干部更加严格管理和自我约束。调查数据显示,影响高校领导干部从业履职的政治生态因素主要有4项,其中 “加强政治建设,增强 ‘四个意识’,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79.3%)居于首位,之后依次是 “坚持党要管党,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要求”(70.2%)、“加强思想作风建设,遵守 ‘八项规定’、反对 ‘四风’”(67.5%)、“坚持 ‘好干部’标准,转变干部选择任用方式”(63.3%)(见图3)。作为北京高校领导干部,落实 “看北京首先要从政治上看”的要求,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安全稳定和意识形态主体责任,落实中央和市委开展巡视及后续整改工作,需要具有更高的政治素质,更强的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把握能力。

四是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推进,高校管理体制存在还不够完善的地方。针对 “高校领导干部管理体制中的主要问题”,按重要性降序排列的各选项如下:“有关管理部门权限边界、履职范围不确定,高校办学自主权落实还不够到位”(83.6%)、“高校及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科学性、针对性需要进一步加强”(83%)、“领导干部的激励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79.7%)、“对高校领导干部的关心帮助需要进一步加强”(55.3%)(见图4)。访谈中了解到,比较充足的教育经费投入成为首都教育事业发展的有力保障,而工资总额限定却成为影响市属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限定政策。研究表明:上级部门对高校的管理模式,对高校领导干部的管理方式都需要进一步 “松绑”,深化 “放管服”改革。

图4 高校领导干部管理体制中的主要问题

3.高校内部环境产生的压力

高校领导干部既要面临贯彻教育方针、把握办学方向、厘清办学思路、科学谋划发展的战略任务,也要面临日常管理、矛盾调节、危机应对等方面的具体任务。课题组对高校文化环境、内部治理结构和班子组织环境方面的数据进行分析,将高校内部管理给领导干部带来的压力归纳为四个部分。

一是面临事业发展的压力。包括高校 “双一流”建设、定期开展的学科评估、本科教学质量评估,日常教学科研任务,以及名目繁多的高校排行榜、科研成果和论文发表检索数量排名等,高校领导干部每天要处理大量事务性工作。在 “寸土寸金”的北京,高校发展空间受限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高等教育整体布局规划还不够完善。在对 “学校事业发展成绩及生态环境”的自评中,得分最低的是 “学校硬件建设到位,校园管理及基建后勤保障有力”,认可度只有66.5%,“不太认可”及 “很不认可”的超过10%,说明办学空间和硬件建设压力还是很大的。

二是高校内部治理结构不够完善。调查数据显示,选择 “学校对院系的统筹协调和管理指导支持不够,资源优化配置需要加强”的占75.4%;选择 “党政职能部门职责不清晰、统筹协调运转不够,工作合力不强”的占73.4%;选择 “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边界划分科学性不够,行政权力干预学术问题”的占61.2%,这说明学术组织在大学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发挥不够充分(见图5)。依法治校落实不到位,大学章程的 “根本法”地位、作用、重要性未能得以充分体现。有的高校领导班子配备不及时、不到位,较长时期缺员运转。

图5 当前高校治理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是校园生态环境还需要进一步优化。调查数据显示,74.5%的被访者认为 “班子和谐、工作合力”是影响本人从业履职的主要外部因素。此外,领导干部对本校选人用人环境和工作总体认可度平均为85%,还有一定提升空间。高校是一个 “熟人社会”,不同程度上存在师生关系、专业学缘关系等产生的 “小圈子”,“校内人际关系协调”成为影响从业履职的重要因素。在近年来对北京高校的巡视中发现,有的高校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到位,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不规范,个别高校领导班子尤其是党政主要领导不团结;干部人事管理和选人用人不规范,执行制度不严格;全面从严治党不力,校办企业、基建工程、资产管理、招生录取、科研经费、教材购销等成为腐败易发多发领域。[6]这些问题再次印证: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增强凝聚力和工作合力,营造心齐气顺、风清气正的校园生态环境,既是推进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核心要素,也是影响干部从业履职、产生工作压力的关键因素。

四是北京高校安全稳定的压力。“全国稳定看北京,北京稳定看高校”,首都高校的安全稳定工作关系校园和谐、社会稳定,成为首要政治任务,其责任与压力不言而喻。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社会舆论环境面临着社会关注度度高、自身正面宣传力度不够的双重压力,“高校”“教授”“女生”等都是热点关键词,很容易引发网络舆情,由此带来的稳定压力倍增。懂网、用网、舆情应对成为高校领导干部的必备能力。

三、如何疏解高校领导干部的从业压力

从业压力是政治生态、校园生态、组织生态的重要风向标。积极疏解高校领导干部的从业压力,既要创造良好的外部工作环境,获得外部资源和条件支持,更要坚持 “打铁还需自身硬”,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自身建设,提高办学治校能力,还要增强个人健康意识,学会自我压力管理的方法,增强抗压能力。本研究从对高校领导干部从业压力反应及原因的调查分析着手,针对上述三个方面压力存在的问题,提出四项建议对策。

一要加大对高校的支持指导力度,优化外部环境。政府要结合北京 “四个中心”功能定位,结合疏解非首都功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首都高等教育整体规划和结构布局,支持高校空间拓展、校区建设;完善教育政策,加强对高校发展的分类指导,明确各自办学定位与特色,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要坚持放管服相结合,放宽工资总额、人事编制限定,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对高校改革发展中的重点工程和实际困难,及时进行专题会商、协调解决。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落实上级领导与高校干部谈心谈话制度,关心干部的思想、工作、生活。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宽容领导人员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为干部干事创业撑腰鼓劲。[7]

二要配齐配强领导班子,增强整体工作合力。按照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的目标要求,选优配强领导班子尤其是党政一把手,解决有的高校班子缺员较多的问题;按照讲政治、懂教育、善管理的要求,采用选任制、委任制、聘任制等多种方式,配齐配强副职干部。坚持公道正派选人用人,破除师生关系、学缘关系“小圈子”;拓宽选人用人视野,注重从 “双一流”大学选用优秀干部,注重从系统外调入有教育管理经验的干部。将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作为干部选拔的重要参考指标,注重根据领导班子成员性格特质匹配干部,全面考察候选人的情绪稳定性和积极性、意志坚定性和灵活性、人格宜人性和乐群性、社会适应性和耐挫性,等等。[8]加强干部理论素养和专业履职能力培养,加强优秀年轻干部系统内外多岗位锻炼。积极推进校际交流和内部轮岗,推进与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之间领导人员交流;[9]坚持和完善职务任期制,推进挂职锻炼、学术休假,调整干部工作状态,缓解职业倦怠。

三要完善治理体系,提高办学治校能力,优化内部生态。发挥中国制度优势是中国大学治理现代化的根本性策略。基于中国制度优势与不断创新,中国大学治理现代化才能保持和稳固自身的根本价值方向。[10]坚持民主集中制,完善党委全委会、常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规范议事内容、决策程序、会议决议执行办法,提高政治把握、统筹规划、谋划发展的能力;科学界定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发挥学术组织在学术管理中的作用,避免行政权力干预学术问题。领导班子团结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有效运转的关键因素。党政主要领导要以身作则,加强班子内部尤其是党政一把手之间的沟通协调,落实谈心谈话制度,营造和谐工作氛围,在全校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示范作用。完善考核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明确管理工作与个人业务的关系,加大 “双肩挑”干部的管理投入;落实巡视整改任务,提高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严肃职称评审,严把科研财务基建、招生招聘招投标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力度,预防教育腐败,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和政治生态。[11]

四要加强干部自身修养,促进身心健康。学校能不能办好,关键看学校有没有使命感、有没有好的书记校长。一个优秀的教育家,一定是把办好学视为天大的事业。作为干部个人,要有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精神,不辜负时代发展和事业发展之责。把学习作为一种修养,学习政治理论、教育理论、政策法规、财务、互联网等知识,提高党性修养,掌握高等教育规律、人才培养规律,克服本领恐慌、知识恐慌。自觉接受监督管理和纪律约束,净化社交圈、朋友圈。要加强身体锻炼,结交良师益友,培养良好兴趣爱好,保持高尚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增强减压抗压能力。增强心理健康意识,了解自我、悦纳自我,接受他人、善与人处,热爱生活、乐于工作,适应现实,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塑造和谐完整人格,在出现心理问题时主动找心理咨询机构进行咨询,及时调节身心健康。

猜你喜欢
领导干部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五拍”干部
院领导简介
有的在“悬浮”,有的在“游走” 挂职干部如何摆脱“挂职的烦恼”
2016重要领导变更
我家领导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