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让剑,刘立平
(安徽工业大学 商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2)
对外贸易在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岗位和提高工人工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2,3]。但学术界有学者认为,对外贸易是造成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因素之一[4,5]。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关系到我国的经济运行和社会稳定,收入差距拉大将会影响人们对对外开放的信心,这与我国的发展理念相反。根据斯托尔拍—萨缪尔森理论,一国在进行对外贸易后,国内相对充裕要素报酬上涨,稀缺要素报酬下降。我国现阶段是劳动要素充裕,技术或资本要素缺乏,进行对外贸易后,劳动者收入将会提高而技术或资本所有者的收入将会下降,进而会消除收入不均。我国的收入不均主要体现在城乡收入差距上,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二元经济结构。因此,本文在研究对外贸易对城乡收入差距存在何种影响时,加入城市化这一变量,探讨对外贸易、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三者之间的关系。
对外贸易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根据现有的文献资料,国内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对外贸易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文娟、孙楚仁[6]认为从整体的角度来说,贸易开放对收入分配不均起到了改善作用,出口的改善作用明显大于进口的改善作用。沈颖郁、张二震[7]认为对外贸易主要是通过影响劳动者薪酬、就业岗位等途径扩大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并认为对外贸易与收入差距之间倒U型关系的结论是不明显的。王跃生、吴国锋[8]指出贸易自由化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显著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出口、最终品和中间品进口等贸易形式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参考文献较多,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负相关关系。丁焕峰、刘心怡[9]指出我国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一定效果,主要是通过资本投资和劳动力流动。马强、王军[10]认为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将会优化产业结构,改善居民健康状况,促使劳动力转移,致使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二是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正相关关系。穆红梅[11]认为城镇化与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正相关关系,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乡收入差距逐步扩大。
对外贸易与城市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参考文献并不多。王家庭[12]认为国际贸易与城市化通过工业化发生联系,通过建立工业化内生决定城市化模型,研究表明国际贸易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于燕[13]利用1995-201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得出,东部地区对外贸易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明显小于内陆地区对外贸易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阚大学、吕连菊[14]认为我国地级以上城市城镇化水平和质量有利于外商直接投资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升,城市化速度对外商直接投资的数量不显著,但显著提高了外商直接投资的质量。
相比于已有的研究结果,本文可能存在的创新和贡献在于:(1)将对外贸易、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放在一个分下框架之内,发现城市化能够有效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对外贸易能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3)采用联立方程模型分析对外贸易、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相比于已有的采用单一方程建模方法,本文得出的结论更为稳健。
参照田新民、王少国和杨永恒[15]文献,假设在经济运行中只存在两个部门:城市部门u是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为代表的熟练劳动力,农村部门r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代表的非熟练劳动力。
依据Cobb-Douglas生产函数推出新的生产函数,两部门的生产函数如下:
(1)
(2)
其中,Y、K、L、T分别代表总产出、实物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投入。Au、ArAu、Ar分别表示城市部门和农村部门的技术水平。α和β分别表示城市和农村两部门的资本产出弹性,且0<β<α<1。
对于人口流向的问题,提出两个假设。一是人口总数量L等于城市人口数量Lu和农村人口数量Lr之和;二是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可以自由流动,劳动力总是向就业机会多、工资高的地区转移,收入差距就会产生。城市化程度可以表示为
借鉴Mulhgan和Sala-i-Martin[16]的方法,假设在对外贸易活动中只有产品T,劳动密集型和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作为生产产品T的中间产品,其生产符合Cobb-Douglas生产函数,且满足规模收益不变,如:
其中A生产最终产品的技术,φ为作为中间产品的产出弹性。
将对外贸易、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放在一个统一的框架内分析,需要考虑到各种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因素。本文借鉴孙永强和巫和懋[17]做法,建立对外贸易、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作用的理论模型。
假设中间产品的价格分别为Pu和Pr,则最终产品利润最大化满足:
s.t.PuYu+PrYr=C
价格最优解是:
(3)
(4)
整理(3)和(4)得:
(5)
由此可知,一国对外贸易产品中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所占比重为φ。
根据(1)式和(2)式,得到城乡部门劳动力实际工资分别为:
设城乡收入差距为π:表示城市和农村部门劳动力实际工资差距。则有:
(6)
(7)
将(7)式代入(5)式,可得:
(8)
(9)
由(9)式可得隐函数F:
根据隐含函数求导法则,可得:
(10)
式(10)表明,当城乡居民收入存在差距时,对外贸易水平的提高将会进一步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由此,得到结论一。
结论一:对外贸易水平提高将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
(11)
式(11)表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将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由此,得到结论二。
结论二:城市化水平提高将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12)
(13)
式(12)和(13)揭示了对外贸易和城市化之间的关系,对外贸易水平的提高将有利于推动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反过来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推动对外贸易。由此,得到结论三。
结论三:对外贸易水平与城市化之间存在相互促进效应。
1.实证模型。参考钞小静、沈坤荣[18]的做法,采用联立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通过构建完备的结构式联立方程来分析对外贸易、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联立方程模型如下:
其中,i表示不同的地区,t表示年份,ε、μ、δ分别表示为三个方程的随机误差。对外贸易(Trade)、城市化(Urban)和城乡收入差距(Theil)三个变量为内生变量,其他为外生变量。
2.数据选取。主要利用2005-2017年30个中国省级、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除西藏、港澳台地区数据。具体指标选取如下:
(1)被解释变量。Theil为城乡收入差距,用泰尔指数[19]表示。本文选取泰尔指数和城乡人均收入的比值。泰尔指数具体算法参照程莉、周宗社[20]。
(2)解释变量。Trade为对外贸易,用(进口额+出口额)/GDP来表示。Urban为城市化,用地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值来表示[21]。
(3)控制变量。Edu为人力资本,用地区平均受教育年限表示,计算方法为:(小学教育人数*6+初中教育人数*9+高中教育人数*12+高等教育人数*16)/总教育人数。Rate为失业率,用地区城镇登记失业率来表示。Exp为财政支出,用地区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与地区GDP的比值来表示。Fina为金融发展程度,用地区金融机构年末存贷款余额与地区GDP的比值的对数来表示。Pregdp为经济发展水平,用地区人均GDP的对数来表示。Estru为产业结构,用第二、三产业产值的和占地区GDP的比值来表示。Fdi为资本开放程度,用地区实际利用外资额占地区GDP表示。
原始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人口与统计年鉴》、各地区统计年鉴和统计公报。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见表1。
表1 变量描述性统计
一般联立方程组模型采用最小二乘法、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和三阶段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其中最小二乘法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都是对单一方程模型进行估计,可能忽略了联立方程组内各个方程的内在联系。三阶段最小二乘法属于系统估计法,正是把方程组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估计。表2、表3、表4显示了三阶段最小二乘法的回归结果,也显示了最小二乘法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的回归结果。
表2 方程(1)回归结果
表3 方程(2)的回归结果
表4 方程(3)的回归结果
表2是以对外贸易和城市化为代表的多种因素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回归分析结果。对外贸易系数为0.107、显著为正,这表明对外贸易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此结果与大多数研究相似[22,23],这就证明了结论一。对外贸易促使产业结构得到升级,使得企业对劳动者的技术要求门槛得到提高,非农村非熟练技术工人需求减少,从而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城市化系数为-0.528、系数为显著为负,城市化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这与前文的结论二相符合。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非熟练技术工人流向城市,获得就业机会,转变成为熟练技术工人,从而获得报酬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其他控制变量中,教育年限的扩展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24]。失业率、财政支出和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都具有正向扩大作用。
表3是以城市化为核心解释变量对对外贸易的回归结果。城市化的回归系数为2.359、显著为正,说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对外贸易。城市化发展将促使人口集聚、产业集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则会推动对外贸易发展。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迟缓于工业化水平,致使国内市场需求不足,经济主体依赖海外市场进行对外贸易。其他控制变量中,经济发展水平回归系数为显著负,这其中可能的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企业需要支付高昂的生产管理成本,导致偏向于劳动力廉价,交通便利的地区。而产业结构和金融发展对对外贸易具有正向作用。
表4是以对外贸易为核心解释变量对城市化的回归结果。对外贸易的回归系数为2.359、显著为正,说明对外贸易能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外贸易水平较高的区域产业集中度较高,吸引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从而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对外贸易的就业创造能力和收入效应都能对城市化进程产生影响。控制变量中,失业率、人力资本、资本开放和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化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说明这些影响因素对城市化都具有正向作用。
由表3和表4的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对外贸易与城市化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作用,这就印证了结论三。
本文将全国分为两大区域进行分析,东部包括上海、北京、江苏、辽宁、河北、山东、浙江、福建、广东、天津与海南地区;中西部包括河南、四川、湖北、湖南、四川、黑龙江、吉林、山西、新疆、内蒙古、青海、安徽、陕西、宁夏、重庆、广西、四川、贵州、云南以及甘肃地区。表5显示了对外贸易、城市化和城乡收入差距作为被解释变量的分地区三阶段最小二乘法回归结果。
表5 分地区回归结果
由表可知,对外贸易是影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影响因素,但是不同的地区影响结果不同。对东部地区而言,对外贸易对城乡收入差距回归系数为0.0279、显著为正,说明对外贸易对东部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拉大作用。这可能是因为东部地区是我国最早开放的地区,对外贸易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贸易发展方式由粗放型转为质量导向型,企业对劳动力的技能需求较高,从而导致对农村的非技能劳动力需求较小,城乡收入差距被扩大。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系数为-0.304、显著为负,说明东部地区的城市化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可能的原因是东部地区吸引大量的外资前来投资设厂以及企业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对熟练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增加,熟练劳动力的需求大于供给,企业不得不对非熟练劳动力进行招聘。伴随着农村非熟练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获得就业机会,不断学习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获取高昂的报酬,城乡收入差距不断被缩小。
对中西部地区而言,对外贸易对城乡收入差距系数显著为负,说明对外贸易将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这与全国地区和东部地区回归结果相反。这其中可能的原因是中西部地区凭借逐步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政策支持等诸多条件,成为东部地区和国际产业转移的首选地区和重要基地,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促进以农民工为代表的非熟练技术工人就业,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得到缩小。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系数显著为负,说明中西部城市化水平提高将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体来看,东部地区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回归系数为0.304,明显小于中西部地区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回归系数0.664,说明东部地区城市化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要小于中西部地区。主要是因为东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整体上高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城市化水平趋于饱和状态,城乡居民收入也高于中西部地区,继续推动城市化的进程对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的边际影响较小。中西部地区相比较于东部地区,城市化水平增长空间较大。
通过构造外贸易、城市化和城乡收入差距联立方程组模型,使用中国2005—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并利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1)在全国层面上,对外贸易将会扩大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另外,对外贸易会促进城市化进程,并通过城市化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2)对外贸易、城市化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在地区之间是有差别的。东部地区的对外贸易活动能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城市化水平提高将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中西部地区对外贸易活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3)对外贸易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是双向互动的。对外贸易活动会促进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也会促进对外贸易活动。
综上所述,对外贸易活动在全国层面上将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对外贸易活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是有地域的差别。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要充分认识到对外贸易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因地制宜采取贸易政策。对外贸易活动可能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但是其带给我们的利是大于弊的。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进行对外贸易活动能够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剩余劳动力就业。
第二,当前我国城市化水平不高,落后于工业化等众多问题都不利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很大程度上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为此,必须消除城市化进程中的户籍制度、就业歧视观念、公共安全管理等诸多问题。东部地区城市化水平较高,对城市的发展要合理规划,防止出现过度城市化问题;中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不高,政府要利用各种有效措施推进城市化进程。
第三,对外贸易能够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反过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能促进对外贸易。因此,政府适时适当地扩大对外开放,合理运用对外贸易促进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在推动城市化进程中,要合理的管控城市的发展规模,完善相应的配套设施,为进行对外贸易活动顺利进行提供便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