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锐,杨 林,张淼洁,刘玉梅
(1.北方民族大学商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 2.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 朝阳 100125 ; 3.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海淀 100083)
近年来,我国养殖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畜禽疫病在种类、数量和发病程度均呈现出愈演愈烈的态势,严重威胁着畜牧业的健康发展[1]。目前,疫病净化是国家疫病防控政策中重点推行的措施之一。从现有研究成果来看,实施疫病净化后很多常见的种畜禽疫病再未暴发,并且培育的下一代体型均匀、抗病力强、健康度高,动物产品的质量明显提升,经济效益大幅增加[2]。例如,一些国家推行疫病净化后,收到了非常可观的经济回报[3-5]。从挪威全国性净化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方案的成本收益计算结果可知,净化开始的第2年就已有净收益,并且在净化后的前5年期间(1993-1997年),净收益高达600万美元[6]。Häsler等[7]核算了瑞士一项监测与控制计划的成本收益发现,2008年和2009年两年的总收益为1 746万瑞士法郎,在扣除监测和控制成本后,平均净收益为395万瑞士法郎。一些养殖场通过使用新型疫苗,采取免疫、监测以及淘汰等防治措施进行疫病净化,经济效益比净化前有了显著提升[8-9]。刘玉梅等[10]的调查结果显示,已开展伪狂犬病净化的养猪场销售量和销售额比未净化养猪场平均增加0.38万头和177.4万元。广西某养鸡场开展禽白血病和鸡白痢净化后,鸡群及其后代基本没有发现这2种病的病原,单只雏鸡的出售价格比未净化前提高了0.2~0.3元[2]。
由上述文献结论可知,实施净化与防控计划能够显著地提高整个国家的经济收益以及单个养殖场的生产效益。然而,上述研究仍有一些延伸的空间。一方面,国家层面的成本收益核算,计算净化的损益只是单纯的采用种群的平均水平,并不能反映不同养殖特征动物价值的变动[11]。另一方面,基于养殖场层面的估计其研究对象相对集中,并且样本数量较少,得出的结论地域色彩比较浓厚,普适性不强。基于此,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以规模化养鸡场为研究对象,以禽白血病和鸡白痢为具体净化的病种,通过探究开展疫病净化所产生的经济影响,从而向更多的养鸡场推广疫病净化,同时也向国家有关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1.1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为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除去香港、澳门、台湾和西藏自治区,297个规模化养鸡场2011-2015年1 495个场次的调查数据。要求各省已经开展鸡白痢、禽白血病净化的养鸡场必须填写调查问卷,未净化的养鸡场则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一定数量的养鸡场参与调查。此外,被调查的养鸡场饲养规模均大于10 000只。
1.2 变量选取
1.2.1 核心变量 本文的核心被解释变量为养鸡场每万只鸡的净受益,核心解释变量为养鸡场是否开展疫病净化(包括净化一种及以上数量的疫病),该变量是虚拟变量,已开展为1,未开展为0。见表1。
1.2.2 其他解释变量 根据已有的理论及文献,本文主要考虑养鸡场的收入、成本以及基本特征3个方面的影响。收入为养鸡场的营业收入(为剔除饲养规模的影响,此处使用的是每万只鸡的营业收入);成本主要分为饲料投入、人力投入、疫病净化投入以及其他投入(数据处理方式同营业收入);基本特征包括栏舍类型、饲养方式以及是否全进全出等。见表1。
1.2.3 控制虚拟变量 为了比较不同类型(蛋鸡、肉鸡),代次(祖代及以上场、父母代场、商品代场、混合代场),区域(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东北),年份(2011-2015年)养鸡场净收益之间的差异,本文设置了类型、代次、地区和时间虚拟变量,分别以“蛋鸡场”、“祖代及以上场”、“华北地区”、“2011年”为对照组。
表1 变量定义与描述统计Table 1 Variable definition and description statistics
1.3 模型设定 本文将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讨论疫病净化对养鸡场净收益的影响,其具体表达如下。
(1)
(2)
其中,D1代表养鸡场净化1年以上对养鸡场净收益的影响,D6表示养鸡场净化6年以上对养鸡场净收益的影响。
疫病净化对养鸡场净收益影响的估计结果如表2所示。是否开展疫病净化对养鸡场的净收益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二者之间每万只鸡的平均净收益差额约为4万元。原因在于养鸡场开展疫病净化后,降低了动物病死的概率,增强了鸡群的生产性能,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安全,引起了各阶段鸡的价格上升,使得养鸡场的销售量和销售额增加,从而推动了养鸡场生产效益的提升。就具体净化病种来看,开展禽白血病净化、鸡白痢净化全部对养鸡场的净收益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但相比而言,禽白血病净化的效果优于鸡白痢净化。
从收入与成本的角度来看,营业收入对养鸡场的净收益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不难理解,随着收入的提高使得养鸡场获利能力增强,提升了获利的空间。此外,饲料投入、人力投入、疫病净化投入以及其他投入对养鸡场的净收益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表明其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养鸡场的净收益,这符合生产经济学理论,投入成本越高,产出越少。
从养鸡场基本特征的角度来看,养鸡场的栏舍类型并未对其净收益产生显著影响,但不同栏舍类型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差异,相比可知采用开放型栏舍的养鸡场净收益最高,其次为封闭式栏舍与半封闭式栏舍,其他类型栏舍的净收益最低。从饲养方式角度来看,采用平养方式的养鸡场与非平养养鸡场之间的净收益存在显著差异,每万只鸡净收益的差额约为9万元。另外,采用全进全出饲养模式的养鸡场比未采用者净收益要低,但二者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对此养鸡场需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栏舍类型和饲养方式,尽可能避免动物的全进全出,造成补栏不及时的后果,以此降低养殖的经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益。
此外,与肉鸡场相比,蛋鸡场每万只鸡的净收益更高,且在90%的置信水平下显著。不同代次和区域养鸡场每万只鸡净收益的差异并不明显,但不同年份之间差别较大。相比2011年,自2012年后养鸡场每万只鸡的净收益呈持续下降态势,这表明该段时间内养鸡场的经营绩效较差,行业整体不景气。主要原因是受2013年禽流感的影响,大量鸡群遭到扑杀,养鸡场的空栏现象较为突出,导致后续生产能力受滞。加之消费者对禽肉和禽蛋消费动力不足,且消费信心恢复时间较长,使得市场解冻速度较慢。
疫病净化对养鸡场净收益动态影响的结果见表3。模型4、模型5、模型6分别给出了是否开展疫病净化、是否开展禽白血病净化和是否开展鸡白痢净化对养鸡场净收益的动态影响结果。由表3可知,开展疫病净化的第1年,养鸡场的净收益有了明显的增加,每万只鸡的净收益较净化之前平均增加了约4万元。但自疫病净化的第2年开始,这种增幅逐渐放缓且不明显。上述结果表明,随着养鸡场净化工作的持续推进,依托疫病净化创造生产效益的能力逐渐变弱。此外,部分一直坚持疫病净化的养鸡场经济收益反而有了明显提升,可见疫病净化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并非仅在早期容易实现预期的净化目标,长期维持同样可以获得可观的生产效益。
从净化不同病种的角度来看,开展禽白血病净化的养鸡场在净化初期经济收益略优于开展鸡白痢净化。随着净化时间的推进,鸡白痢净化的效益逐渐开始显现,但未有明显的增加。不过,净化的病种越多,在净化5年以上的时间段内获得的效益越大,这在净化初期并没有得以体现。上述结果表明,养鸡场在保证长期净化的基础上,可适当考虑更多病种的净化,从而获取更高的收益。
本文利用全国297个规模化养鸡场2011-2015年的调查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讨论了疫病净化与养鸡场净收益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养鸡场开展疫病净化后净收益有了明显提升。具体来看:第一,养鸡场开展疫病净化后,每万只鸡的平均净收益比未净化养鸡场超出大约4万元。从净化不同病种的角度来看,养鸡场开展禽白血病净化获得的净收益高于开展鸡白痢净化,其差额约为1万元;第二,开展疫病净化的第1年,养鸡场的净收益有了明显的增加,每万只鸡的净收益较净化之前平均增加了约4万元。但自疫病净化的第2年开始,这种增幅逐渐放缓且不明显。不过,一些坚持净化5年以上的养鸡场生产效益反而有了显著提升,这表明疫病净化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并非仅在早期容易实现预期的净化目标,长期维持同样可以获得可观的生产效益。
表2 疫病净化对养鸡场净收益的影响(基本回归)Table 2 Effect of disease purificatin on net income of chicken farm (Basic regression)
表3 疫病净化对养鸡场净收益的影响(动态回归)
根据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首先,突出政府引导与市场配置紧密结合的原则,相关主管部门通过制定疫病净化的配套政策,并且充分发挥政策的鼓励作用,由此引导更多的资金、技术、设备以及人才向疫病净化领域流动,加快推进更多养殖企业开展动物疫病净化;其次,各级疫病防控部门需要协助国家做好政策和制度的顶层设计,并积极与养殖企业展开合作,了解企业落实政策的相关需求,努力为企业提供有关的技术配套,帮助企业制定符合自身特性的疫病净化方案,以及定期组织企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交流,提高企业自主开展疫病净化的能力;最后,养殖企业作为动物疫病净化的责任主体,通过自愿开展、自主监测等步骤逐渐达到疫病净化的标准。具备相应条件的养殖企业可自己开展监测,不具备条件的可适当购买一定数量的社会化服务进行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