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内容生成与实施路径探究

2020-09-03 11:52:22刘雨溪曾方颖
科技视界 2020年25期
关键词:语料英语课程价值观

刘雨溪 曾方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单一维度的思政课程教学向多维度的所有课程实施课程思政改革转变,是新时代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高职院校是国家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的主战场,高职院校的所有课堂均应该发挥出育人作用,这是高职院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必然要求。

作为高职课程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外语类课程,用好英语课堂教学主渠道,深刻把握“课程思政”的基本内涵与理念,挖掘出适合的育人元素、规划出适合的实施路径、深入开展高职英语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发挥出英语课程的育人功能,是所有高职英语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和面对的重大课题[2]。

1 高职英语课程是实施课程思政的天然沃土

英语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属性,具有实施课程思政的天然优势[3]。在工具性上,英语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包括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和翻译等。以大学英语为主要形式的外语课程是我国高校人文教育的重要部分。在人文性方面,进行跨文化教育是外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思想性、情感性和以人为本是人文性的核心,它注重提升人的价值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英语教育的人文性与西方“人文教育”的内涵基本相同,它涉及对人的价值的探索,是一种对人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弘扬,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2]。因此,在英语课程实施课程思政,能够真正实现英语课程的“能力提升”与“价值引领”的育人要求。

高职英语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是英语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必然要求。任何一门课程都应该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据此生成围绕教学目标达成而产生的具体化的教学内容,这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准则,也是教师应普遍遵循的基本规则。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不仅仅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同时还要树立国际观和提高人文素养等综合文化素养。从培养目标看,英语教育的人文素养要求和“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以及提升学生德育水平和综合素养等方面是基本一致的。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帮助学生提升英语水平和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同时,把德育融入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大学英语课程真正的“育人”,这是落实高职英语课程目标的必然举措[4]

大学英语课程实施“课程思政”是英语教师要承担的使命。众所周知,在外语教育中,容易引发母语危机与文化安全问题,面临外来文化与意识形态的侵蚀,从而出现本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削弱的现象。探索如何在进行英语语言知识和文化的教学过程中,“润物细无声”地贯彻思想品德教育,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动摇,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这是高职英语教师应该要承担的使命。

2 高职英语课程思政育人元素的生成

2.1 英语教材内容的思政育人元素挖掘

英语教材的每一个单元和章节都是话题式的展现,都具有一个中心主题,都蕴藏着一定的人文性,通过挖掘可以发现其与价值观有关的素材,把思想品德、传统文化、国际意识、职业素养和人文情怀贯穿于课堂教学。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标准高职公共英语系列教材《实用综合教材(上)》《实用综合教材(下)》为例,该教材是部分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使用的教材。依据当前“课程思政”的基本理念,通过深入分析,挖掘出该教材每单元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如表1,表2 所示。

(1)紧扣教材,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进行道德观教育。以《实用综合教程》为主导的高职公共英语系列教材,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蕴含的丰富人文题材,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4]。例如,《实用综合教程(上)》Unit2 Friendship,分析友谊的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如果亲密的友谊真有秘诀的话,那就是:放下手机等电子设备,与人交往。由此来实施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友观,与人交往,待人真诚。

(2)挖掘教材中的素材,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用综合教程(下)》Unit3 Healthy Eating,通过展现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对世界饮食文化圈的影响,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学生爱国意识;英语教学内容涉及众多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元素,也是高职英语课程思政育人元素挖掘的重中之重,例如《实用综合教程(上)》的Unit 1 Education、Unit2 Friendship、Unit5 Our Earth,《实用综合教程(下)》的Unit1 New Fashion、Unit3 HealthyEating、Unit 4 Daily shopping、Unit7 Gender Difference 等均可以挖掘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育人元素。

(3)围绕教材,适当扩展,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弘扬工匠精神。例如《实用综合教程(上)》的Unit6 part- time job,通过话题讨论,让学生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的差异,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收获知识;《实用综合教程(下)》的Unit8 job hunting,用一些技能大师的典型案例,弘扬工匠精神,引导学生增强职业素养,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

2.2 选取语料扩展英语课程的育人功能

语料是日常英语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通过选取恰当的语料,是实施中西方跨文化比较,树立国际意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

语料来源主要包括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英文语料、来自官方媒体的中国语料(新华社、人民日报、CCTV 等)和优秀经典作品的英文版(如中国传统经典译作)。进行中西方文化比较时,关于西方的语料可以从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 和英国国家语料库BNC 中选取适当的语料,也可以取自有影响力的新闻媒体报道(如CNN、BBC、VOA 等)、杂志期刊、经典作品和历史史料等。

3 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依托教材,拓展语料,实现高职公共英语课在课前、课中、课后及课外的有效融入,是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实施的基本路径。

表1 《实用综合教材(上)》的育人元素列表

表2 《实用综合教材(下)》的育人元素列表

依托教材,在遵循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合理的整合教学内容,利用本单元的话题或主题,结合某一特殊重大历史事件或时事政治,通过课前导入将课程思政育人元素与英语教学融合一体;课中通过主题辩论、主题演讲、情景表演、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教学中涉及品德教育、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相联系的部分借用讨论式教学不断扩充,既让学生学习了英语语言,又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润物细无声。课中亦可以实施任务驱动式教学,教师通过创设任务情景,将教材内容中的挖掘出来的思政元素与补充选取的思政育人语料整合成一个或多个学习任务,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在任务过程或者任务小结中实现德育内容的有机融合和巧妙融入;课后通过老师的总结和课堂反思进一步增强对德育内容、传统文化和人文情怀的融合。

除了课堂教学主渠道,课外的第二课堂活动也是实施“课程思政”的有效载体。通过英语协会等美育教育平台,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将英语课外活动和人文素质教育融为一体。用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德行;用中国传统文化的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中西方文化的比较,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使学生牢固树立民族精神,具备强大的爱国主义情怀。

4 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的调查分析

本研究选取了2 个一年级同一专业的两个班级(2019 年入学新生班级)作为实验对象。以“高职英语”课程作为实验课程,实验周期为一个学期(60 学时),一个班级实施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一个班级实施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任课教师为同一位老师。通过学期结束后的问卷调查,表明:实施课程思政的班级对比实施传统教学的班级,英语课程的满意度高25.3%,认为英语课堂氛围好的占比高32.1%,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认识的准确度高12%等。

为深入掌握受试学生对英语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真情实感,我们在受试学生中随机抽取了10 名进行个别访谈,受访的学生普遍认为:英语课堂更具有温度和深度了,不再是死板的听、说、读、写;英语课堂能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提升了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有所提高,课堂氛围比以往更具吸引力等。

5 结语

英语课的“课程思政”绝不是在课程结束的时候,照本宣科、生搬硬套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两者不是孤立、单独存在的,而应该达到水乳交融的状态,好的英语教学应该是让学生在享受英语课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地就把“课程思政”带入了课堂。深入开展英语课程以育人元素的生成和实施路径探究为主的“课程思政”实践,是新时代高职英语教育的必然要求和使命。

猜你喜欢
语料英语课程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基于语料调查的“连……都(也)……”出现的语义背景分析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
华语电影作为真实语料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学习月刊(2015年9期)2015-07-09 05:3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