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阳
一、山阳县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1、山阳县基本情况
山阳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地处秦岭南麓,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是连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是国家深度贫困县、革命老区县之一。县域面积3535平方公里,辖18个镇(办)239个村(居)46万人,耕地44.4万亩。县境为季风性半湿润山地气候,年均气温13.1℃,年均降水量709毫米,年无霜期207天。境内有国家二级以上保护野生动物26种,野生中药材1000多种,素有“西部药乡”之美誉。旅游资源丰富,有“秦岭奇观”天竺山、“西北第一洞”月亮洞、“千年古镇”漫川关、“百里生态旅游长廊”金钱河等美景。
2、山阳农业发展现状
(1)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粮食作物方面,全县按照“扩薯稳麦优玉米”的思路,粮食作物不断向优质、高产、高效方面转变。马铃薯、红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小麦、玉米面积逐年递减,并积极向高产田集中,品种向专用型和粮饲兼用型转变。2019年,全县播种粮食作物59.63万亩,其中小麦10.82万亩、玉米16.15万亩、薯类9.86万亩,其它22.8万亩;经济作物方面,以药、菌、果、畜、茶、蜂等为重点的“4+X”特色产业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县累计建成千亩以上中药材基地45个、林果基地54个,千箱中蜂基地21个,万亩有机茶园3个,规模畜禽养殖场78个,食用菌产业流域8条、基地(园区)79个、标准化食用菌大棚1500个。带动全县累计发展中药材54万亩、林果133.68万亩、食用菌8000万袋、天麻1650亩、茶叶15.61万亩;饲养畜禽392.15万头(只)、中蜂6.48万箱、水产1250亩。
(2)发展方式進一步转变
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向多种经营所有制快速转变,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园区、村集体经济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适度规模经营、设施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等农业新业态快速兴起,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正在被以市场为导向的现代农业所代替。全县累计发展农业385家,其中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69个、专业大户182个、家庭农场156个。累计建成现代农业园区30个,其中市级以上农业园区11个。探索推行的村集体经济“2+X”发展模式,催生村集体经济蝶变发展,培育孵化了“城镇带动、资源资产、乡村旅游、政策依托、组织带动、产业发展、服务创收、异地置业、电子商务、社会帮扶”十大村集体经济发展典型。2019年全县集体经济总收入3561万元,村均收入14.9万元。
(3)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以农业机械化、品牌化、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业物联网、自动化生产线、职能温控设施、农产品二维码质量追溯体系、农产品网上销售等农业信息化大量应用,高耗能、高污染、低产能产业逐步淘汰,生态绿色、高效循环产业快速发展,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2019年底,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12.3万千瓦,机收机播机械加工率达到18.4%。全县累计开发农产品30多类200余种,注册农产品商标266个,认定“三品”农产品52个、地标产品2个。
二、存在问题
一是产业规模依然偏小,产业链条短,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农产品加工能力和附加值不高。二是农业基础依然薄弱,高标准农田面积小,灌溉设施建设滞后,“靠天吃饭”的现象依然突出。三是“小农户”仍然占据主导地位,适度规模经营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区域特色优势尚未形成,缺乏强有力的农业品牌。
三、建议及对策
1、依托资源,突出特色,扬优成势壮大区域特色产业
大山既是掣肘,也是优势。山区农业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依托好山、好水、好环境,念“山字经”,打“生态牌”,走产业绿色化发展道路,促进优势特色产业扬优成势、做大做强。
2、立足优势,外引内育、招企兴业壮大新型经营主体
要立足县域山、水、林、矿等自然生态资源、人文资源,以及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区位优势,积极打好政策、资源、亲情和营商环境“四张牌”,加大县外招商和内部培育工作力度,大力招引培育一批实力企业,带动产业发展。
3、依靠改革,合理规范,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要稳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加强农村土地、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等改革成果运用,通过合理、有偿、规范的流转或入股方式,实现化零为整、资源整合和规模经营,有效盘活农村闲置资源、资产和资金、人力等生产要素,向改革要动力、要效益。
4、质量兴农,绿色发展,创亮打响农产品牌
要深入推进质量兴农战略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三品一标”一体化认证、“名特优新”农产品认定,加快建设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积极创建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县和农产品优势品牌,形成质量第一、特色鲜明的农产品品牌,依靠品牌引领农业发展。
(作者单位:726400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