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 知行合一

2020-09-02 18:08白泽森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2期
关键词:技工产教机械

[摘           要]  技工院校作为与社会经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的技能人才的主要源头,在职业教育构建多层次、适用范围广的专业技术与技能人才供给体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机械自动化职业人才培养应立足于机械制造业对专业技术、核心素养、能力水平等方面的人才需求,深度探索校企合作教育教学模式,加强技工院校对产业创新技能人才的培養,产业与教学相融合,理论指导实践,为我国机械制造业的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与制造业的逐步升级提供综合型人才。

[关    键   词]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2-0184-02

为了推动技工院校职业教育与社会产业经济发展的高度融合,校企合作模式的运用实现了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深度合作,使企业的主体地位得到明确和落实,技工院校的专业主导地位得到加强。机械自动化专业依托于产教融合的多方联动与共同参与,对实现职业教育的社会价值、推进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产教融合发展沿革与在职业教育中的优势

产教融合是技工院校培养高质量、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教育模式,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径。时代经济发展背景下研究和推进产教融合教学策略,是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精准化就业、推进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一)发展沿革

产教融合来源于产教结合,是我国最早在1991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中提到的“提倡产教结合,工学结合”。产教融合是技工院校职业教育的教学策略,是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驱动力,也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核心举措。我国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经历了初创期、恢复期、探索期、新时代深化创新期四个发展阶段。2016年党中央印发的《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要求了“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历史演进角度分析,校企合作视域下产教融合教学模式中的职业本位、实践本位、社会本位作为职业教育的本真价值,既是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逻辑起点,又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供给侧改革的新动能。

(二)教学优势

校企合作的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的优势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企业可以为技工院校提供行业最新发展态势信息,学生在接受企业培训中学习到适合岗位要求的专业技能,为就业实现零距离的有效衔接打好基础;另一方面,技工院校可以为企业提供深度科研服务,企业得以高效发展的同时,技工院校的专业科研水平也会随之提高,有利于学生的职业知识、技能与职业素养得到综合性提升。

二、校企合作的机械自动化人才培养途径

校企合作的机械自动化人才培养模式以学校为主题,企业与学校以工学交替的方式展开的教育共同体,对机械自动化专业的学生进行技能培养、管理、训练的教学模式。将机械自动化理论课程融于技能实训中,产教融合将“工”与“学”进行科学合理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在项目中开展任务,在任务中展开高效实习,在参赛中提高学生的创新力与竞争力,有助于促进技工院校实现“以能力为本,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教学目的。

(一)协同创新,以项目为导向

职业教育机械自动化专业的产教融合,采用以项目为导向的协同创新是以机械自动化知识增值为核心,为了实现机械自动化专业发展的科技创新,通过国家意志引导与机制安排,由企业、政府、技工院校与中介机构联合开展的大跨度的整合创新模式。有助于促进企业、技工院校、研究机构发挥各自的能力优势,整合优势互补资源,以加速推进机械自动化专业技术的推广应用与产业化协作,以实现产业技术的创新与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发展。技工院校的机械自动化专业的以项目为导向的协同创新,是将创新资源与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要素进行有效汇聚与融合,在深度合作中突破创新主体的瓶颈、打破壁垒,以科研为中心要素,体现出协同创新的整体性与动态性的特点,以实现知识共享、资源优化、行动同步、知行合一、创新互惠。

机械自动化专业的协同创新项目,由技工院校的职教集团与多个企业组成的联合集团开设机械自动化专业的项目,并签署项目合作协议,将各小组的分工、职责与权益进行明确。按照机械自动化专业教学标准应完成四个环节:(1)机械自动化项目供需调研;(2)吉祥自动化职业能力分析;(3)构建机械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学体系;(4)机械自动化项目完成标准的编制。集团内各参与单位应发挥自身的优势,完成机械自动化专业项目的协同创新工作,项目成果可用于企业或院校的深研、完善与应用。

(二)能力递进,以任务为驱动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在职业岗位需求的基础上,对一个专业的课程进行重新构架,课程标准由行业人员和任课教师共同研究制定,教学单元应紧贴行业需求,为培养岗位职业能力而制定。给学生一个课程项目任务,学生根据项目任务进行模块化设计,在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接触、学习所有的相关知识点,这就是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它的核心思想不是传授最终真理,而是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通过模块化的项目设计进行教学,教师在分模块时应注意知识的侧重点和学时的分配,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网络,清晰化的知识体系,激发学生主动地钻研探究,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技工院校的机械自动化专业教学任务应根据教学计划制定方案,抓住机械自动化课程的核心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做到合理分配,并依托校企合作的优势,帮助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中,接受机械自动化专业教学与岗位人才培训,在技工院校内集中学习中由企业内部各岗位的分散独立训练,在统一训练中有自主化地独立化分散学习。机械自动化课程教学点结合岗位专业技能训练,以项目任务为驱动力。在学校机械自动化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采用的是任务模块化教学,企业的岗位技能培养运用的是学徒制训练方式。既可以满足岗位技能需要,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递进,校企双方综合考虑到:技工院校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企业需求与行业标准。将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细分为基础能力、核心能力、综合能力和发展能力四个层次,据此对技工院校机械自动化人才的培养环节进行统筹式科学安排,以形成递进式的人才培养链条,又可以实现多岗位人才培养目的。

(三)组织参赛,竞争力为动力

知识只有融入实践中,应用于社会生产中,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而竞争力是推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以致用永远是学习的目的。在学以致用中高效提高核心竞争力,是社会产业经济迅速发展的有效策略之一。技工院校的机械自动化产教融合教学中,组织学生参加机械自动化技能竞赛,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提升职业素养,增强技工院校的社会影响力与竞争力。技工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知识与技能的整合、教育教学管理、学校的组织与文化理念,是学校长期发展的关键因素。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比赛是核心竞争力的具体体现,是加强校企合作、突出办学特色、提升学校发展动力、增强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为了深入贯彻“中国智造2025”精神,促进技工院校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我国人社部鼓励技工院校组织学生参加世界技能大赛,有利于与世界先进的技能理念、技能标准、评价体系标准实时对接,以加快我国技工教育的创新发展步伐,为支持中国制造计划,培养出高技能的人才,充分发挥出技工院校的人才培养与引领作用。机械自动化专业的技能大賽包含内容广泛(CAD机械设计、机械装配与PLC控制和编程等),要想取得世界大赛的佳绩,应在机械自动化教学内容中引入世界技能大赛标准,让学生有机会学习到机械自动化专业的国际标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竞争力。因此,参加世界技能大赛旨在于将竞赛标准教学化、竞赛课题实训化、竞赛训练实训化、竞赛管理教学管理化、竞赛成果科研化。世界技能大赛竞赛项目与我国相应专业对接,可以帮助我国技工院校的职业教育开发出适合国际技能标准的课程体系。制定课程标准,弘扬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的培养融入课程体系开发与课程标准中,是技工院校努力开拓创新,将创新意识的培养融入课程体系开发与课程标准中的有效途径。因此,技工院校在开展校企合作的产教融合模式中,将课程体系开发与国际技能课程标准制定融入我国的智能制造理念中,结合“互联网+”等新思维元素。创建网络平台资源,建立资源共享的教学竞赛资源库,为发展世界大赛职业素养的人才培养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

技工院校的校企合作有利于教育教学与社会需求紧密联系,产教融合的教学方式使教师与学生可以按照人才培养的特点展开教学。在因材施教中按需定制,在技能学习中提升职业素养,多方面可以激发企业的发展积极性,同时可以实现学校教书育人、企业高效发展的合作共赢。学生在真实的实训环境中熟悉项目标准、熟练专业技能,专业的岗位培养专业的人才,适应了企业的人才需要,学生的机械自动化专业技能核心素养得到全方位的提升,为未来的毕业与就业的有效衔接打好了基础。

参考文献:

[1]韩海军.组件及模块化机械设计在自动化技术中的实际应用研究[J].机械管理开发,2016(10).

[2]陆泳亨.浅谈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0).

[3]解太林.职业学校机电专业“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江苏教育研究,2018(18).

[4]孙永芳.机电一体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7(18).

[5]尚颖,刘勇.技工院校如何适应企业新型学徒制工作的要求[J].职业,2017(2).

[6]王静,沈亚强.企业新型学徒制之“新型”探究[J].职教通讯,2017(1).

编辑 张 慧

作者简介:白泽森(1986—),男,汉族,河南濮阳人,本科,就职于天津市劳动保障技师学院,一级实习指导教师,研究方向:中职学校教育教学、德育管理、机械加工。

猜你喜欢
技工产教机械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从技工到英雄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基于产教融合创新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调试机械臂
简单机械
技工与专家
按摩机械臂
浅谈技工院校UG/NX4.0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