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贵
【关键词】弛缓性瘫;痉挛性瘫;针灸治疗;选穴规律
引发中风的主要原因是由各种因素引发的静脉系统和脑动脉系统出现病理性改变造成的,主要发病群体为中老年人。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能够显著提升诊断和抢救中风病水平,降低死亡率,但致残率能够达到70%-80%。脑卒中患者出现的功能障碍是不同程度的,若患者患有严重肢体功能障碍,会对患者的生存能力造成影响,需将偏瘫康复中存在的问题有效解决[1]。本次我院围绕中风偏瘫患者采取针灸治疗的选穴规律展开研究,报道如下:
1.1 资料
从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中风偏瘫的临床患者中选出10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交叉型检索,对研究内容加以补充。所有整理统计内容均为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方法。纳入标准:
(1)本研究将检查符合脑血管性中风病诊断标准。
(2)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3)以针灸作為主要治疗方法。
排除标准:
(1)病例数在30例以下的临床研究对象。
(2)临床研究中,脑血管性中风病仅采用外用贴剂、食疗方、中药方,特种针法,并未实施针灸治疗。
(3)临床研究关于脑血管性中风病的其他后遗症。
1.2 方法
本研究检索关键词为针灸、中风,在Excel中录入收集到的所有数据,完整记录治疗方法、选穴规律、疾病类型。
1.3 观察指标
记录本研究所有患者基本资料和经穴频次。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用SPSS23.0软件整理,计数资料用[n(%)]代表,行X?检验;计量资料用(x±s)代表,行t检验;P<0.05代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本研究共检索100例患者
其中弛缓性偏瘫治疗患者72例,痉挛性偏瘫治疗患者28例。
在弛缓性偏瘫治疗中,共选取65个穴位,总频次为825次,其中十四经穴为67个,总频次657次;经外奇穴78次,出现频率在10%以上的经穴有 9 个,其中包括7个阳经穴、2个阴经穴,合谷、曲池及足三里为前三位穴位。
在痉挛性偏瘫治疗中,共选取32个穴位,运用频次为327次,其中用到67个十四经穴,总频次354次;用到经外奇穴12次,出现频率在10%以上的经穴有10 个,其中包括8个阳经穴、2个阴经穴,肩髃、曲池及阳陵泉为前三位穴位。
2.2统计分析经穴频次
2.2.1对比中风偏瘫治疗的阴阳经穴个数。
痉挛偏瘫中,阴经8个,阳经20个;弛缓偏瘫中,阴经6个,阳经20个,两种偏瘫选取的针灸治疗穴位个数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
2.2.2对比中风偏瘫治疗的阴阳经穴频次。
痉挛偏瘫中,阴经31个,阳经65个;弛缓偏瘫中,阴经127个,阳经572个,两种偏瘫选取的针灸治疗穴位频次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
从中医学角度来讲,引发中风偏瘫病症的主要原因为虚、瘀、风、火、痰,从人体的经络处病位一直向五脏六腑延伸,直到现阶段仍未明确中风病灶的发病原因,对其可采用多样化治疗方式[2]。从整体上来讲,中风偏瘫病症上盛下虚、本虚标实,对其实施治疗,应始终坚持“补虚泻实”原则,确保标本合一。在对中风偏瘫采取针灸方式治疗时,分部、辨证、辨病为比较常见的穴位选取方法。十四经脉为人体经络主体,能够将良好作用发挥在针灸治疗中,重点为经络。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弛缓性偏瘫,所选主穴位为足少阳、督脉四阳经、手足阳明经,当疾病症状向痉挛性偏瘫发展时,患者肌肉会处于痉挛模式,在选取静脉治疗时,可对症治疗[3]。在治疗痉挛性偏瘫时,所选主穴位为足太阳经、足少阳经、手阳明经,通过调和阴阳经,有效缓解患者阴急阳缓状态[。本次试验主要对中风偏瘫患者采取针灸治疗的选穴规律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痉挛偏瘫与弛缓偏瘫选取的针灸治疗穴位个数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痉挛偏瘫与弛缓偏瘫选取的针灸治疗穴位频次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全面分析中风偏瘫的针灸选穴规律,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总而言之,选穴规律在弛缓性偏瘫治疗中,为明督脉四条阳经、手足阳、足少阳经;治疗痉挛性偏瘫,选穴为足太阳经四条经、手阳明经、手足少阳经。
【参考文献】
[1]李婵, 吴永科. 苓桂术甘汤加减联合醒脑开窍法针灸对中风偏瘫肢体神经肌肉康复的作用[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7(15):130-131.
[2]潘广喜, 雷龙鸣, 张建福, 等. 以擦法为主的推拿疗法在中风偏瘫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9, 4(11):123-124.
[3]杨海冰, 彭华丽, 崔悦英. 中药热熨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中风患者偏瘫肢体肿胀的疗效观察[J]. 中国临床护理, 2019, 13(5):3]76-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