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路径研究

2020-09-02 16:04杨洋
锦绣·下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新时代大学生

摘 要: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也开启新征程。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一代又一代大学生做出努力,因此,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阐释文化自信的内涵后,进一步分析了新时代下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以及现实困境,并就此提出了培育与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新时代;文化自信;大学生;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大学生肩负着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兴旺的时代使命,是实现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力量。因此,探究新时代下如何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1.文化自信的内涵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习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体。因此,坚定文化自信,就是鉴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这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的大问题。

2.新时代下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2.1提高大学生道德文明修养

文化自信可以提升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可以激发大学生学习、发扬民族文化的热情。中国的民族文化涵盖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等等。大学生对于这些优秀文化的接触和学习,必然能够提升他们的道德文明素养。

2.2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当代大学生在享受社会物质财富的同时,对自身的精神需求亦有所需要。当精神需求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要时,他们就会表现出困惑、焦躁、迷失以及失落等负面情绪。帮助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使他们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自觉了解、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够有效满足大学生的精神需求。

2.3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今天的大学生,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把文化自信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培育“四有新人”是我國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其中“有文化”就体现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坚守。大学生祖国的未来,我们应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文化的学习和认同。

3.新时代下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困境

3.1 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增强,但缺少坚实文化理论基础

当代大学生缺少坚实文化理论基础,近年来,一些高等院校也有开设文化教育选修课,用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但这些课程多为选修课程,收效不大。这样的课程安排导致了高校人才和技能培训功能的过度强化,但未能很好地实现其文化教育功能,不仅浪费课程资源和师资力量,同时也不利于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树立和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

3.2多元文化时代的到来,大学生难辨文化“真假”

互联网是多元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互联网的深入发展使得文化的传播更具开放性、互动性和快捷性,人们借助网络,不仅创新了文化形态,也为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不同的文化通过微载体传入中国,大学生对外来文化充满了好奇心,外来文化获得不少大学生的喜爱。外来文化正在慢慢地占据着中国的文化市场,并借助多种文化载体传输他们的价值观、世界观,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大学生也不能够幸免,长此以往,大学生对本国文化的自信下降。

4.新时代下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路径

4.1加强文化理论的学习

只有具备丰富的文化理论知识,才能培育高度的文化自信。因此,大学生要切实加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论知识学习,丰富文化知识、增强文化底蕴,为更好的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做准备。

4.2辩证地对待外来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要辩证的看问题。因此,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显得尤其重要,大学生要学会用辩证的眼光和批判的思维挖掘外来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摒弃其糟粕,正确对待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4.3合理有效运用新媒体,加强文化自信宣传教育

当代大学生是“微时代”的主力军,各种“微媒体”在大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我们应充分利用新媒体的教育作用,积极搭建新媒体教育平台,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和中国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营造强烈的文化氛围,让大学生在无意识中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

4.4开展文化实践活动,巩固大学生的文化的自信

巩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是时代的要求,现实的需要。文化实践活动是巩固文化理论的重要途径之一。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检验大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文化理论,有利于把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在活动中强化理论,并将理论外化于行。因此,高校可积极开展包括三下乡活动、中华文化的主题演讲比赛和读书会、红色文化之旅等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增强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5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1

[2]刘凯亚 陈绍华.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四个维度[D].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民航学院,2018.

[3]朱宗友 刘凯.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根基[D].阜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

[4]张志忠.莫言·中国名片·文化自信[D].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2018.

作者简介:杨洋(1996.11-),女,汉族,四川遂宁人,四川省社科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两岸关系。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新时代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