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怀文
摘要 在番茄生产过程中,由于栽培管理不当、环境条件不适宜等导致一些生理性病害的发生,严重影响番茄的产量和质量。基于此,对几种番茄常见生理性病害——脐腐病、裂果、茶色果、绿背果、卷叶病的发病症状、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进行介绍,以供参考。
关键词 番茄;生理性病害;脐腐病;裂果
中图分类号:S436.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20)03-185-02
DOI: 10.19383/j.cnki.nyzhyj.2020.03.076
番茄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既可生食也可熟食,是深受人们喜爱的蔬菜。近年来,安徽省怀远县设施番茄的栽培面积逐年增加,在城关镇新城区、荆芡乡、淝南乡、淝河乡等乡镇已形成较大种植规模。番茄在种植过程中,除了会受到真菌、细菌、线虫及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外,还会由于栽培管理不当、环境条件不适宜等导致一些生理性病害,如脐腐病、裂果、茶色果、绿背果、卷叶病等经常发生,严重影响番茄的产量和质量,造成较大损失。笔者对番茄生产过程中经常发生的几种生理性病害及其发病原因和防治方法进行了分析,供菜农参考。
1 番茄脐腐病
1.1 症状
番茄脐腐病在保护地、露地均有发生,保护地栽培发病重于露地栽培。脐腐病只为害果实,果实核桃大时易发病,先在青幼果的顶端脐处出现水渍状、暗绿色病斑,病斑逐渐扩大,后期患处干缩,表面凹陷,主要表现为果脐部黑色、干疤,发病果实往往长不大,发硬,提早变红脱落。
1.2 发病原因
番茄脐腐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缺钙造成的,温度过高和过低、高湿和干旱均会影响钙的吸收,从而引起发病。施用未经腐熟的生粪,施肥距离根系太近,易引起烧根,使根系吸水受抑制,这也是发生脐腐病的重要原因。此外,耕深不够,土壤板结,根系难以下扎伸展,单施氮肥、氮肥过量或磷钾肥不足,植株不能从土壤中吸收足够钙素,均会加重此病的发生。
1.3 防治方法
首先要加强肥水管理。在番茄结果期,保证水分均衡供应,保持土壤湿润状态。灌水应在早上或晚上进行,要缓慢灌入。施氮肥要适当,并配合施用磷、钾肥。尽量选择腐熟的有机肥料,避免施用浓度过高的人粪尿肥。坐果期适当增施钙肥,可叶面喷施1%过磷酸钙或0.1%氯化钙,从初花期开始每隔15 d喷1次,连喷2~3次。此外,深耕松土,可促进植株根系发育,采用地膜覆盖,可提高吸水吸肥的能力,从而减少土壤中钙元素的淋溶损失。
2 番茄裂果
2.1 症状
裂果在番茄果实着色期发病最重。通常有3种裂果方式:环状裂果,以果蒂为圆心,呈环状浅裂,多在果实成熟前出现;放射状裂果,以果蒂为中心,向果肩部延伸,呈放射状深裂,果蒂附近产生微细的条纹开裂;条状裂果,在顶花痕部,呈不规则条状开裂。裂果不仅会导致番茄的品质以及食用价值大大降低,在裂果部位常会发生病菌侵染,而造成果实局部变质和腐烂。
2.2 发病原因
番茄裂果出现的原因主要是水分没有调控好,在果实发育后期或转色期,水分供应过大或者土壤忽干忽湿,果皮生长与果肉组织膨大速度不同步,果肉膨压增大而出现裂果。果皮特别薄的品种容易发生裂果,粉果比红果容易发生裂果。此外,前期管理不当也会造成裂果,如番茄摘心、打顶过早,供给到果实的养分过多,发育速度过快会造成番茄裂果。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保花保果时浓度使用过大,导致果实膨大速度过快,引起生理失调导致裂果。
2.3 防治方法
选择果皮偏厚的抗裂果品种,可预防裂果。避免土壤过干过湿,保持土壤相对湿度在80%左右。均衡施肥,增施有机肥及生物肥以改良土壤结构,番茄喜钾肥,花期对钙特别敏感,定植后可定期叶面喷施钙、硼等微肥。正确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不宜过大。不宜过早摘心,避免营养过分集中供给果实,而出现裂果。整枝打杈要适度,保证植株有茂盛的叶片加强体内多余水分的蒸发,避免养分集中供应果实造成裂果。
3 番茄茶色果和绿背果
3.1 症状
茶色果和绿背果是番茄果实成熟着色后显现出不正常的情况。茶色果:果实成熟后在红色果面上呈现褐色或茶褐色,果实光泽度差,商品价值低。绿背果:不同番茄品种果实成熟后会变为粉红色、红色或黄色,绿背果则在果肩部或果蒂附近残留绿色斑块,一直不变红,且绿色区果肉变硬,果肉酸,品质下降。
3.2 发病原因
土壤干燥,氮肥施用过量,钾肥、硼肥施用不足易产生绿背果。在果实着色变红阶段,氮肥施用过多,致叶绿素分解推迟或减缓,影响茄红素、胡萝卜素在果实上形成,再加上棚室内气温控制不当,造成番茄着色不良,易出现茶色果。
3.3 防治方法
果实成熟期,注意增光提温,白天棚温控制在25~30℃,夜间棚温控制在15℃左右;若遇低温、弱光照天气,要采取加强保温和增强光照等措施。充分腐熟有机肥,注意氮、磷、钾配合,必要时喷洒含硼的复合微肥。采用滴灌或喷灌,适时适量浇水。采用云大-120植物生长调节剂(芸薹素内酯)3 000~4 000倍液喷叶,每隔7~10 d喷1次,连喷2~3次。
4 番茄生理性卷叶病
4.1 症状
番茄采收前或采收期,叶片不同程度纵向上卷,有的植株仅下部或中下部叶片卷叶,有的整株所有叶片都卷叶。卷叶严重时,叶片变厚而脆,病叶具革质感,减少光合作用面积,影响产量,由于卷叶果实暴露在阳光下,容易引起日灼病的发生。
4.2 发病原因
番茄生理性卷叶病多发生在潮湿多雨季节或定植后处在缓苗期和刚缓过苗的植株上。田间缺水时,土壤干旱,或根系发育差,受损伤,吸水能力较弱,而遇高温使植株缺水,叶片水分蒸腾量大,失水较多,为了减少水分蒸腾,植株叶片开始卷曲。过量偏施氮肥,特别是土壤中缺铁、锰等微量元素也会卷叶,这种卷叶常伴有叶片变黄变紫等症状。植株整枝,打杈,打顶过早、过重也可产生卷叶。整枝、打杈、打顶过早,根系吸收输送的磷酸,经由下部叶片向上输送到上部新生叶,因整枝过早无处输送,就积累在下部叶片中使之硬化卷曲。
4.3 防治方法
整地作畦要细致,可提高地温和土壤通透性。培育壮苗,番茄定植后至坐果前进行抗旱锻炼。坐果后适时均匀浇水,避免土壤过于干旱,尤其要避免在中午高温时浇大水。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造成植株徒长。谨慎使用植物激素,使用激素时要避免其沾到嫩叶或生长点上。番茄侧枝长至7 cm以上时打杈,避免打杈过早、整枝过重。
参考文献
[1] 王东侠,赵洪德,裴若菲.番茄主要生理性病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J].现代农业科技,2019(5):116-117.
[2] 孔令波,段金博,陈丽梅,等.日光温室番茄生理性病害的发生及其综合防治[J].农业科技通讯,2017(3):245-249.
[3] 安胜,郭春華,孙晓春,等.保护地番茄生理性病害的诊断及防治[J].中国林副特产,2016(3):73-74.
[4] 王淑荣.番茄生理性病害的识别及防治[J].河北农业,2015(7):36-40.
[5] 薛玉华.番茄常见生理性病害的种类与防治[J].吉林农业,2010(4):73.
[6] 刘忠强.番茄生理病果的发生与防治[J].北方园艺,2007(11):122.
责任编辑:黄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