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形势下开展防雷工作发挥防灾减灾作用的思考

2020-09-02 07:10刘军
农业灾害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防灾减灾新形势

刘军

摘要 分析了防雷减灾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及新形势下防雷减灾工作中常见的问题,根据存在的分析相关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新形势;防雷工作;防灾;减灾

中图分类号:P4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20)03-060-02

DOI: 10.19383/j.cnki.nyzhyj.2020.03.026

1 防雷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及重要性

1.1 防雷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1)为了解放生产力,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加入防雷减灾工作中来,要求对防雷设备检测进行"放管服"改革,这对防雷减灾工作相关部门提出了新的挑战。

(2)随着城市发展,高层和超高层建筑拔地而起,这些建筑为城市建设增添靓丽风景、促进各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城市防雷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高层民用居住小区已非常普遍,防雷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命财产安全[1]。

(3)电网系统发展迅猛,长距离输电的钢架塔广泛分布于城市周围。随着城市的发展,原本电力钢架塔所处的郊区多数已变成了市区,在这些钢架塔周围分布着众多居民小区,这些钢架塔高耸而巨大,自身又属于导体,很容易引雷。钢架塔周围小区应是防雷工作的重点关注地区[2]。

(4)各地工业发展迅速,工业发展需要大量用地。处于丘陵地带的城市在发展初期,轻资产型工厂(如家具厂、手工业作坊等)为了节约用地成本,会优先考虑在城市周边山区营建工厂,山区地势较高,雷击发生概率较高,在未采用避雷装置的情况下,工厂发生雷击风险巨大,将威胁生命安全,也不利于经济发展[3]。

(5)防雷减灾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宣传,智能手机的普及,极大地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手段,防雷宣传工作要改变贴广告、发宣传单等宣传方式,要借用信息化手段,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将防雷减灾知识向民众传播。

1.2 防雷减灾工作的重要性

雷电灾害是一种自然灾害,发生后会对民众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损害,雷电灾害一旦发生,伤害将是毁灭性的。据统计,我国近年来每年遭受雷灾造成经济损失在约在50亿元以上。全国21个省会城市平均每年发生雷暴天气的天数在50 d以上,最多可达134 d。因此,防雷减灾工作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城市建设对于防雷技术要求越来越高。《气象法》的制定为防雷减灾工作提供了指导方向,气象部门工作人员必须遵照规定,凝聚力量,增长才干,提高防雷减灾的工作水平,充分理解新形势下防灾减灾工作要求,服务好人民群群众。防雷减灾工作在国家层面是维护人民安居乐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安全保证。

2 目前防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新形势下,防雷工作的开展有了新的变化,工作内容、形式均需要进行改变,新的问题和矛盾不断涌现,这些都制约着防雷工作的开展,较为常见的问题如下。

2.1 防雷减灾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力量薄弱

气象部门的体制和行动机制还没有达到国家"放管服"改革的条件要求,防雷减灾机构不健全,监管对象不断增加,人员配置增长滞后,监管难以做到全面,造成了简单"放"、难以"管"、"服"不到位的困难局面。各个地区政府都设立了防雷减灾的职能部门,但防雷减灾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很多并不是专业人才。各个地区的气象局也大多专门组建了防雷工作办公室,但存在一定的兼职人员,不具备专业的防雷知识与技能,遇到特殊情况时无法及时处理,防雷减灾工作技术人员几乎没有。此外,很多县级部门并没有设立防雷减灾办公室,没有聘用专业人才进行管理,管理力量薄弱。部分地方虽然设立了防雷减灾办公室,在管理上也不够完善,缺乏监测设备,无法在雷灾发生前后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应对,进而制约防雷工作的顺利开展。

2.2 责任意识不强,防灾减灾观念落后

部分负责具体防雷工作人员自身责任意识不强,未有效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自身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作落实不到位,工作作风不扎实,工作积极性不高,除了完成日常规定的任务外,缺乏主动创新、主动探索的意识。

部分管理人员未树立正确的观念,懒散行事,未充分把握国家发展新常态下防雷工作面临的新形势,防灾减灾工作未落到實处。

2.3 宣传管理工作不到位

智能手机普及使人们对信息的获取变得触手可及。然而,防雷减灾工作在多数地方还沿用传统的发宣传单、贴广告等落后手段,没有积极进行信息化创新,导致防雷减灾宣传工作没有切实落到实处。在开展防雷工作的过程中,群众的配合是至关重要的。管理工作需要对群众宣传必要的防雷知识,让防雷减灾知识真正走到民众心里去。

2.4 部门间缺乏有效沟通,防雷技术服务欠缺

防雷工作需要多部门协同工作,其中包含有行政单位、事业单位、企业单位,由于各个单位性质不同,防雷工作开展的内容与执行措施也不同。各个单位内部行政机构、内部责任体系、管理制度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重收费轻服务"的现象时有出现,服务收费过于随意,造成整个防雷减灾工作局面混乱,在民众中产生非常大的负面影响。

防雷技术服务欠缺也是目前制约防雷工作开展的一大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服务水平低、服务态度差、技术含量低等,给防雷减灾工作开展带来障碍[4]。

防雷装置检测服务改革放开了市场,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许多企事业单位申请到了防雷检测资质,各种检测机构纷纷成立,但部分检测机构只注重经济利益,为了扩大业务,拉人情、托关系、压价格,严重扰乱防雷安全设备检测市场,影响市场防雷设备的质量[5-7]。

2.5 防雷监管标准体系不健全

气象部门在防雷工作方面经过多年的积累,具备丰富应对雷灾的经验,防雷技术标准得到了很好的完善,这些标准为防雷减灾服务提供非常重要的指导。但是防雷标准因为刚刚起步,目前还存在较多漏洞,主要表现在缺乏防雷审批、检查、执法以及中介服务市场如何监管等方面的规范和标准。

3 防雷减灾措施

3.1 加快雷电防御体系建设

(1)建立健全雷电监测预警系统。对地区内的雷电定位设备进行补充和合理布局,在人口密集的乡镇、工厂聚集区等安装雷电预警装置,建立起区域雷电监测系统;引进先进的雷电预警雷达系统,加强雷雨天气下雷电的监测预警能力;建立一支组织构架合理的雷电预警队伍,做到专人专责,应用雷电预警设备做好预警工作[8]。

(2)重视雷电灾害与防雷减灾的社会效益评估。对雷电灾害进行评估,为以后雷灾预测提供数据支持,主要是依据类似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害以及雷电运动规律,预测雷电灾害发生的概率或雷电灾害将造成的损失,预测雷灾发生的地点,以便制定对策和防御方案。

(3)重视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对于已入职的技术人员,每年必须进行技能培训,以提高技术人才的技能,并鼓励在职人员取得在职学历,尤其鼓励参加在职研究生学历获取;积极吸收技术层次高的专业人员,提高专业人员待遇,吸引专业人才应聘。

(4) 建立雷电灾害信息收集系统。收集好雷灾的信息,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落实好数据收集工作,将防雷减灾工作切实融入到政府部门的日常工作中,做到专人专责,相关部门及社区可设立1名防雷减灾专职人员,负责区域内的雷灾信息收集与整理工作,并对防雷减灾工作进行有效监督。另外,为避免信息遗漏,设立气象灾害报告免费电话,对于准确报告雷灾信息的人员给予适当的奖励。

3.3 加强防雷科普宣传

加大防雷科普宣传工作的力度,适时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如发放防雷宣传材料、送科技进社区和下乡、举办各种形式的防雷知识讲座等,可通过电视、 网络等各种媒介的宣传,力争得到群众的认同,使广大群众都掌握防雷知识、懂得防雷方法,从而理解和支持防雷工作。

3.4 健全执法队伍,加强执法能力建设

完善执法机构,通过开展业务培训,提高执法人员执法水平和执法素质。执法人员必须对自身行为进行规范,谨慎对待行政处罚,将气象行政处罚纳入综合管理体制[9]。在执法过程中联合多部门落实综合执法制度,最大程度地进行防雷监管,以减小雷灾的发生概率。

3.5 引导防雷服务市场良性发展

气象部门要对企业加强防雷减灾工作监管,督促企业完善防雷减灾设施。将企业防雷减灾工作完成情况纳入信用系统,进行公示,从而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和约束。建立黑名单制度以及市场推出机制,对拒不整改防雷减灾设施,不落实防雷减灾任务的企业拉入黑名单,推动企业防雷减灾工作向良性方向发展。

3.6 加强防雷减灾工作的责任划分

各级气象部门要充分认识自身在防雷减灾工作中的重要职责,相关工作人员要切实完成国家交给的防灾减灾任务,各部门要通力合作,制定出完善的防雷减灾工作制度。对新项目与改造项目的防雷系统建设要做好监督和检查,加大防雷装置的监管力度,完善雷灾防御体系,同时,按时检查防雷设施,对不合格项目和设备做到及时查处并要求整改[10]。

3.7 通过有效措施与方法,加强农村防雷减灾工作

各地气象局要通过精心设计,将雷电防御知识进行通俗化,变成村民能听懂、能看懂、好记忆的知识;重视防雷信息的发布渠道,注重信息在村民中的实际到达率,使防雷预警信息及时到达群众手中,以便引导村民做好外出务农规划,避免雷击伤害;引导村民注意家中电器雷雨天气的用电安全,防止由于雷电入室而造成的伤害;加强农村防雷设施建设,对于雷灾发生概率较大的地区进行全面防雷设施检查,建设不到位的要及时上报,并要求当地政府做出整改,联合电力、通信部门对雷灾易发农村进行避雷场所建设。防雷减灾工作是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对农村房屋建设要做好科学防雷指导,对于两层及以上的楼房要求楼房框架结构钢筋做好连接,根据防雷标准将合格的金属线路连接入户,做好房屋防雷检测,定时对防雷装置进行检测,做到未雨绸缪[11]。

4 结论

防雷减灾工作面临新形势,也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只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心间,科学合理安排好工作,必定能够减小雷灾发生概率,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 刘金华,张永刚.法国防雷工作现状及启示[J].气象与环境科学,2007(2):89-92.

[2] 潘忠.對防雷检测工作中几个实际问题的探讨[J].青海气象,2011(1):46-49.

[3] 高安生,李勇进.对云南农村防雷现状的分析及加强农村防雷工作的思考[J].贵州气象,2008(3):43-44.

[4] 李波,刘艳红.浅析防雷检测工作中常见问题[J].科技咨询,2010(26):120.

[5] 夏金.气象防雷技术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9(20):182,187.

[6] 王绍俊.气象防雷技术工作要素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15):285.

[7] 肖启龙.气象防雷技术工作要素分析[J].智能城市,2018,4(2):119-120.

[8] 池景冬.气象部门防雷减灾的重要性及其工作职能[J].农业与技术,2012(10)169.

[9] 张爱民,李旭群,张建国,等.提高基层气象部门防雷行政执法水平的探讨[J].科技管理研究,2011,31(16):219-224.

[10] 李建军.如何加强基层气象部门防雷减灾工作[J].北京农业,2013(21):147.

[11] 谢周,李君灿,周烨垫.基层气象部门发展防雷业务的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3,12(17):138-139.

责任编辑:黄艳飞

猜你喜欢
防灾减灾新形势
中国“防灾减灾日”问答
自然灾害高风险区居民防灾素养调查
“安全”开会
防灾减灾(消防)应急疏散演练
气象部门防雷减灾工作及问题分析
新形势下“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新形势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地震让日本防灾食品热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