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下的技工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20-09-02 06:34刘学谦张良锋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2期
关键词:高技能技工计算机网络

刘学谦 张良锋

[摘           要]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和职业教育竞争的激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技工院校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校企合作下技工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发展逐渐成为重要的研究内容。但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如专业定位模糊、教学场地不足、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缺乏“一体化”师资队伍等实际问题。基于此,以技工院校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发展建设为例,结合本学院的实际情况,以高技能人才基地建设为依托,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提出本学院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校企合作育人的改革内容与发展路径。

[关    键   词]  校企合作;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2-0074-02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职业教育发展倾注了更多的指导和关怀。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从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健全国家职业教育制度体系、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等7个方面20项政策举措对职业教育进行了决策部署。依托彼此资源优势开展校企合作育人,能够培养更适应社会和市场发展的技能人才,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因此,探讨校企合作下技工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技工院校计算机网络应用的专业定位

技工院校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是培养面向计算机网络服务与应用企业就业,适应计算机网络管理职业岗位群(如网络构建、网络管理、信息安全等)工作,达到计算机网络管理员相应职业资格要求的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分别是中级技能、高级技能、技师(预备技师)三个层次。

招收初中毕业生为主的在校生,学制为三年制或五年制,并以培养中级技能、高级技能的人才为培养目标。

招收高中毕业生为主的在校生,学制为三年制或五年制,并以培养高级技能、技师(预备技师)的高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

二、现有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之处

人才培养模式的国内外研究有很多,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人才培养进行了不同的解读,而无论怎么描述,人才培养模式都涵盖了培养方式和培养目标等关键性内容。目前,技工院校网络应用专业才培养模式不足之处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模糊,毕业生无法满足岗位用人变化需求

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模式设计、规划、运行的依据,是进行改革的关键所在。我国正处于社会变革的关键时期,经济高速发展,产业不断升级换代,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但当前,大部分技工院校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模糊不清,这和当前专业发展现状以及我国技工院校育人理念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目标定位模糊带来的直接后果是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偏低,越来越多的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对口工作岗位,而越来越多的行业企业的用人需求未得到满足。而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人才培养不仅需要强调基础性,更应该强调岗位的对接性,技术的专业性。因此,校企合作育人在人才培养目标设定和调整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场地不足,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

由于大多数的技工院校网络技术应用专业尚未建立符合“工学一体化”教学要求的实训场地,网络搭建设备不够完善,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课程标准和教材更新不够及时,造成教学内容与实际相脱节。以上两点严重制约本专业的发展。

(三)缺乏“一体化”师资队伍

现今飞速发展的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需要一支具备扎实的理论教学功底、出色的实践教学能力及突出的专业技术的教师队伍来支撑。但由于同时具备工作经验和教学经验的人才较少、人才引进和保障机制不够完善等多方面问题导致计算机网络应用的“一体化”教师严重缺乏。

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作为不断更新的专业,教学探索的路还有很长要走。综上所述,为扭转本学院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的劣势,高技能人才基地建设与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三、校企合作下技工院校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路径

高速网络的发展,带来计算机应用、网络搭建及综合布线在各行各业的新一轮的技术升级,要求计算机相关专业人才应具备熟练的网络设备装调、网络操作系统配置、布线与测试等技术能力之外,还应具备良好人际交往和职业素养等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专业的、高素质的、高技能的、紧跟市场需求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本学院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面对市场的新需求,通过企业调研、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校企合作办学、对接世界技能大赛信息网络布线赛项、网络安全赛项“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等多种方式与企业紧密联系。本学院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括“双主体”,即以学校和企业为主体,“三段式”是将整个人才培养的过程分为“以验带学”“以训促学”和“以习强学”,达到三合一,相互融会贯通,实现做中学、学中做的目的。

(一)坚持“岗位+能力,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目标

积极促成与现有教学实践企业的校企合作,并成立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深入企业,开展高技能人才需求和岗位技能能力调研,形成高技能人才培训需求调研报告,明确企业岗位技术标准和生产要求,完成学历制与非学历制并举,技能鉴定和专题研究并行的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的论证,构建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岗位+能力,工学交替”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并通过校企合作,签订高技能人才培训协议,共同制订符合企业岗位要求和专业特点的高技能人才培训方案。

(二)深入企业开展调研,优化专业课程框架

建立学院、行业企业共同开发培训课程的长效机制,以课程设置改革为切入点,依据岗位职业能力标准,按照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的要求,开展企业调研,引入职业技能考核标准,把岗位生产要求融入培训教学,通过校企合作,召开企业实践专家访谈会,提取企业典型工作任务,确立高技能课程框架。

(三)以高技能人才基地建设为依托,开发适合本地人才需求的校本教材

要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课程教学改革,积极革新思想,提高各方特别是教师的思想觉悟,以制度确定双方的教学范畴和教学要求,构建工作任务为导向高技能人才培训课程体系,将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任务,校企共同制订涵盖高级工的高技能人才培训课程标准和培训课程方案,实现培训课程与岗位对接。开发适合本地人才需求的校本教材,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责任和协调相结合的目标。

(四)建设“计算机网络应用仿真实训室”,优化教学资源

为了更好地培养服务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本基地首先对现有的场地进行升级,建设校内实训基地——“计算机网络应用仿真实训室”,在满足日常教学组织、开展“工学一体化”教学的同时,引入企业工作流程、技术标准,与企业岗位要求保持高度一致,并着重解决生产与实训的矛盾,以生产性实习提升师生实践动手能力。除此之外,本基地还具备培养计算机网络搭建、网络设备调试、物联网编程等多位一体的培训能力,优化了教学资源,解决了原有场地、设备不利于培训的问题。

(五)加强与企业行业专家合作,提升本专业教师专业技术

一方面,聘请企业专家担任派出顶岗实习、挂职锻炼教师的导师,让教师在企业的工作岗位中学习,从而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担任客座教师,来学校为教师进行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架构内容的培训。与此同时,为了提升教师的实训教学能力,拓宽学生就业渠道、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通过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开展顶岗实习、企业参观以及企业专家指导等活动。

(六)完善师资管理机制,加快“工学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

按照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要求,依据社会、企业、学校、学生对教师能力的要求,落实本专业师资队伍的聘用、培训、考核、奖惩制度,完善师资管理机制,形成涵盖不同年龄、层级、来源的高技能培训师资队伍。

通过培训进修、教研教改、技术服务、企业锻炼等多种形式,培养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工学一体化”教师,使本专业高技能教师人数达到80%,技师、高级技师达到30%以上。再聘请企业专家作为专业顾问,聘请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建设一支适应高技能人才培训的专兼结合团队。

通过校企合作,搭建校企人才交流平台,完善校企合作相互学习机制。企业人才与教师的相互学习,既能提高企业人才的教学能力,也能提高学院教师的专业技术,从而弥补高技能师资不足的问题,有助于“工学一体化”教师人才的培养。

(七)开设新岗位订单班,加深校企合作程度

在2018年9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本高技能人才基地建设组成员到挂职各个企业中进行有针对性的企业调研,其中包括广西联通柳州分公司、广西电信柳州分公司、广西盛源行电子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广西诚盛网络有限公司、广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等多家国有、合资和私营企业。调研对象涵盖了企业中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技术骨干及本专业的部分毕业生。了解到企业对人才的技能等级需求在不断提升,其中对中级(四级)工需求的岗位占27%,对高级(三级)工需求的岗位占40%,对技师(二级)需求的岗位占33%。

本建设组成员在企业调研中发现,广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根据自身产业特点,对本学院提出了“网络数据监控员”的人才需求。通过与企业的洽谈,结合企业需求与本学院自身情况,制订“盛隆网络监控员”订单班的相关培训方案,针对企业岗位需求进行课程内容调整和“一体化”授课方式改革。通过培训,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有了很大提升,实习期间学生的表现良好,企业认可度和满意度较高。总的来说,本次订单班学生相较于普通毕业生,在专业技术能力,综合素质能力上有了很大提高,更能适应行业企业的岗位需求。

综上所述,校企合作育人是校企合作水平的体现,直接关系到技工院校人才培养和专业教育发展。只有以企业行业为主体,以技工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才能深化校企合作成果,促进校企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勇娜.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校企合作实训模式探究[J].职业,2019(25):100-101.

[2]于春宝.试论校企合作的难点破解[J].才智,2019(24):178.

[3]赵建会.技工院校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职业,2019(14):45-46.

[4]许应楠.我国产学研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及对职业院校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7(20):37-41.

编辑 郑晓燕

本文系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计算机網络应用专业(项目编号:L20180502)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高技能技工计算机网络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从技工到英雄
盐城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
浅析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影响因素与防范措施
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可靠性优化设计方法
高技能人才工作实践与探索
浅议石油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
技工与专家
浅谈技工院校UG/NX4.0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