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梅娜
[摘 要] 意识形态工作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高校作为开展思政教育的前沿阵地,必须将意识形态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在意识形态工作的总体背景下,分析高校加强意识形态教育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从不同角度探讨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提升路径,以期为高校优化意识形态教育、凸显教育价值提供参考思路。
[关 键 词] 新思想;意识形态;高校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2-0218-02
当前日益复杂的国际发展环境下,不同意识形态领域的冲击与竞争也日益激烈,特别是对意识形态工作处于劣势地位的国家而言,将会影响到国家与社会的安全稳定,影响到青年一代对国家政治生态与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在此背景下,我们必须将意识形态工作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通过一切方式提高我国倡导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高校作为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主阵地,需要在社会意识形态工作中承担更多责任,从而为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可靠接班人。
一、高校加强意识形态教育的时代背景
(一)新思想下意识形态工作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要将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作为根本任务。2014年12月的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再次强调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并对高校的教育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习总书记指出,高校必须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强化思想引领价值,充分发挥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作用,使高校真正成为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场所。在新的发展时期,高校必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将立德树人引入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将思政教育工作贯穿在教育教学的所有层面[1]。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战略工程,我们既要坚定不移地做好“固本”工作,又要孜孜不倦地追求“铸魂”品质。
(二)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教育现状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校不断加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发展,相关工作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和鲜明成果。总的来看,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顺利平稳、向上向好,能在提高思想认识的同时为实践工作提供有效指导。但是,我们也要认清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存在的现实困境,要有自我剖析的勇气和决心。当前国际环境下,部分西方国家凭借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优势,在输出文化产品的过程中大肆推行其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这就导致文化霸权主义在文化势差的外衣下,对我国青年学生产生严重不良影响,思想认知迷茫、价值观念混乱、政治意识淡薄成为当前大学生的典型特征。与此同时,西方发达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领先优势为其输出意识形态提供了便利,进一步加剧了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复杂程度和困难程度。加之我国高校长期处于“重知识、轻育人”的发展误区,意识形态工作无论是内容形式还是手段途径都相对滞后,无法完全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的需要,所以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高校提升意识形态教育的必要性
(一)实现意识引领的必然选择
当前我国社会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国内外发展环境复杂交错,思想文化领域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对我国意识形态工作形成不小挑战。当前社会环境中,不仅有我国提倡的主流意识形态,也有在西方国家和网络技术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思想腐蚀与精神污染。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青年力量,一方面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另一方面又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尚未形成健康稳固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容易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蓄意渗透下做出错误选择。所以高校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是时代发展下的必然选择,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有利于牢固大学生政治信仰,有利于大学生做出正确的意识形态选择,是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以及社会建设抓住了重要力量[2]。高校不断加强意识形态教育,是对马克思主义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中核心地位的巩固和加强,是对我党所倡导的意识形态引领作用的充分体现,也是整个中华民族共同抵御敌对势力蓄意侵蚀的必然选择。
(二)凸显教育价值的重要途径
高等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经过常年积累和层层选拔以后,高校获得了最为优质的生源力量,而且在办学过程中拥有大量优质资源,理应发挥出更显著的教育价值。在新的发展时期,高校不仅要提升教学效果,为社会输送大量专业人才,而且要突出育人功能,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可靠接班人。从高校发展的角度来看,意识形态教育是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对马克思主义核心地位的维护,是对党所倡导的意识形态引领作用的肯定与巩固,体现了高校最基本的办学宗旨和办学原则。从教育发展的角度来看,高校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将立德树人贯穿在教书育人的各个环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积极倡导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过程育人,实际上集中回答了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以及“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充分体现了高校在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责任担当与教育价值。
(三)推动学生发展的现实要求
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是高校的责任与使命,衡量大学生能否肩负中华民族传承大任的,绝不仅仅是学生掌握多少知识、具备多少技能、拥有多少能力,而是要在這些知识能力的支撑下体现出什么样的思想意识,具备什么样的政治信仰,有怎样的综合素养和价值观念。大学时期是个体成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转折阶段,在知识技能迅速积累、思维眼界不断开阔的同时,也由不成熟向成熟慢慢过渡,开始在自我认知、社会认知的思考判断中逐步形成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并对日后的生存生活产生深远影响。高校加强意识形态教育,无疑是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给予关键性引导,使大学生在事物的认知与评判中快速走出经验主义误区,而不以经验主义为导向,对大学生而言至关重要[3]。从学业角度来看,有利于大学生养成科学思维,注重学习、研究的逻辑性和严谨性,能为学习实践提供更多现实指导。从发展角度来看,走出经验主义有利于大学生理性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有利于大学生客观地评价他人和事物,也有利于大学生提高极端思想意识的辨别能力和抵御能力。所以,高校加强意识形态教育是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