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瑶 申世广
摘要:研究在儿童活动行为集中的街道中,如何通过景观设计提高街道的儿童友好性,从而缓解儿童与城市街道空间关系紧张的情况。本文基于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背景下,总结了儿童行为的4个基本特征:年龄差异性、探索性、自然亲近性、环境限制性,并从这些特征出发,以南京市建康路为例,探讨儿童友好型城市街道景观的设计方法。得到儿童友好型城市街道景观的设计方法,并对南京建康路提出了改造建议。建设儿童友好型街道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设计中,设计师理应遵循儿童的行为特性,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街道景观。
关键词:儿童友好 儿童行为 城市空间 街道景观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0)07-0138-04
引言
街道作为与人们生活密不可分的公共开放空间,不仅承担着交通功能,也是儿童喜爱的场所,儿童的日常活动经常会在这里发生。杨·盖尔认为在户外活动空间中,儿童更倾向于在街道、停车场等非正式活动空间停留,同时强调了这种充满活力的街头模式对儿童交往的重要性[1]。因此,在进行城市街道空间景观设计时,设计者不仅需要以成人的角度出发,更应该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尺度和心理需求。随着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在我国不断推进,基于儿童安全性[2]、探索性[3]、独立活动性[4]等特质考虑的城市街道已经为相关部门以及学者们所重视[5]。儿童友好型城市街道的景观设计已经成为目前主要的研究热点之一。
我国的儿童人口规模十分庞大。近年来,随着=二胎政策的实施,以及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儿童数量不断攀升。根据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0-15岁的少年儿童将近2.49亿人,占总人口的17.8%[6]。这也表明,儿童友好型城市街道景观的建设对我国城市发展具有更加特殊的意义。为此,本文通过对儿童行为特性进行归纳总结,在参考儿童友好型城市的内涵和建设要素的基础上,对儿童友好型城市街道景观的设计进行研究,以期使城市街道在满足儿童的需求和保护儿童安全等方面进行初步的探索。
一、城市街道景观中存在的问题
城市街道在为儿童群体提供多样化的户外活动空间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儿童友好的城市街道景观不仅能够美化环境,为儿童提供自然舒适的交通活动场地,更能够起到为儿童提供安全保护、提高儿童参与度等作用。但当前我国城市街道景观还存在着对儿童不友好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街道景观功能设计单一化
当前的城市街道景观形式大多功能较为单一,并且将注意力主要放在交通功能上,缺少对景观的综合考虑,更没有从使用者,尤其是儿童的需求出发,系统的对其进行分析。街道中鲜有为儿童设置安全活动的场地和设施,缺乏满足儿童需求的细节性设计。道路绿化以行道树和隔离性绿化为主,儿童亲近自然的机会较少,难以体现对儿童的友好性。
(二)适宜儿童使用的街道空间越来越少
随着机动化交通的普及,城市街道设计上“重车轻人”现象十分明显。车行道占据了街道的绝大部分空间,步行空间、街头游园绿地等空间不断被压缩。沿街空间也大多都被停放的非机动车和一些障碍物所占据,无法为儿童提供足够的活动场所”。
(三)街道对儿童缺乏友好性
儿童在城市街道活动时,安全问题不容忽视。首先,随着汽车的普及,儿童在街道上的活动会受到飞驰的车辆的威胁和影响;其次,街道路面不平整、排水性差等问题都会引起儿童跌倒等问题;最后,道路上的车辆产生的尾气和噪音都会对儿童的活动进行干扰,并且影响儿童的健康。
二、基于儿童行为特性的街道景观设计分析
儿童行为是由儿童生理和心理特性决定,是儿童认识、发展、锻炼自身的天然需要,同时也是儿童为了身心持续成长而进行的自发行为。通过活动行为,儿童能够锻炼自身的社会能力、增加与大自然的接触,对儿童的成长有很大的益处。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总结了儿童行为4个方面的特性:年龄差异性、探索性、亲自然性、环境限制性。并依據这4个方面的特性探讨街道景观的儿童友好性设计。
(一)年龄差异性与街道景观设计
1.年龄差异性分析
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在游戏过程中无论是在心理特征上还是生理特征是都有着很大的差别,下表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各项特征进行了总结,如表1。
2.街道景观设计方法
(1)设计符合儿童的尺寸的道旁设施
在道旁设施的建造过程中,不应只考虑符合成人尺度的公共设施,也应该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建设适合不同年龄儿童尺度的设施,这是保证儿童安全的重要手段。儿童友好型设施需要根据儿童各年龄段的各项身体尺寸进行细化设计,例如儿童抬脚高度、儿童伸手触摸高度、把手的直径等。儿童在活动过程中对设施的依赖性较强,因此设施的相关设计对儿童的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0],如图1、2。
(2)设计布置合理的儿童活动场地。
第一,游戏场地位置的选择需要考虑其合理性和独立性,并且可以适当进行隔离,以防外部车辆或,人流对儿童的活动造成干扰。同时需要考虑不同年龄段儿童对场地的需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他们设计相对独立的空间。不仅因为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游戏行为和所需设施不同,而且也处于安全考虑,避免年幼的L童被年长的儿童撞到或去尝试一些复杂的设施。第二,各年龄段的儿童进行游戏活动时都会有聚集性,因此路旁儿童使用频率高的设施或者场地应当分散布置,从而避免由于场地密度过大而导致的事故。第三,6岁以下的儿童的活动基本需要成人的监护,在儿童活动区域的四周应留出视线的通道,使家长能够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及时的监控。
(二)探索性与街道景观设计
1.探索性分析
儿童的探索行为是受到好奇心驱使,对新奇的事物产生探究的心理并从而做出行动。孩子们通过此类行为能够加强与他人和周边环境的联系,锻炼自身的社会能力"1。因此,在进行街道景观设计中,设计者应充分了解儿童的探索需求,并在设计中给予他们充分的自我探索与发现的机会,创造能够充分引导并满足其探索需求、锻炼自身能力的活动空间。
2.街道景观设计方法
(1)提升街道景观的安全性
首先应该建立安全的人车隔离模式。人行道和车行道之间应设置隔离,防止儿童在玩闹时误入车行道而产生危险。且可适当增加道旁停车位,加强对儿童的阻隔,起到安全保护的作用。其次,可以通过景观设计降低车辆的流速,从而减少车辆对儿童的影响。在街道设计时,应增加道路的曲折,迫使车辆降低速度;并且在拐弯处、儿童活动设施附近进行明显标识(如改变铺装颜色、设立警告牌等),引起司机的注意,避免发生交通事故。最后,可将儿童活动场所设置在尽端路上,一方面,尽端路相对其他道路来说,车辆的行驶速度较慢,也较为安静,对儿童活动产生的影响较小;另一方面,,尽端路视线较为通透,能更好的做到对儿童的监护,如图3所示。
(2)设计充满趣味的儿童步行网
道路的景观设计同时应考虑设计满足儿童探索性的趣味步行网。通过颜色鲜艳的道路铺装、脚印标识连接各个儿童活动场地,既能使儿童的天性得到满足,也能通过对儿童步行路径的控制,达到保护儿童出行安全的效果。
(3)丰富的建筑立面
丰富的建筑立面能够为行人,尤其是儿童的活动提供更多的场地。儿童在由凹的建筑立面组成的空间中能够使探索心理充分被满足,获得更有趣的游戏体验。同时,也可通过由建筑立面结合花坛座椅等设施分隔出的空间创造出适合不同性格、精力和交往能力的孩子的环境。
(三)自然性与街道景观设计
1.亲自然性分析
自然环境对儿童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十分深远。一方面,在与自然生命体进行亲密接触的过程中,孩子能够充分释放自己的天性,增强自己的观察力和适应能力;另一方面,自然环境不仅能对精神起到舒缓作用,而且能够使儿童在无固定游戏模式中得到能力的培养。Richard.Louv的《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一书指出儿童与大自然的隔离现象越来越严重,并认为这是当今社会的一种危险的现象,而加强儿童与自然的接触是解决该现象的最重要的方法[12]。研究普遍认为,在贴近自然的开放空间中成长的孩子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都较好。
2.街道景观设计方法
(1)进行安全的植物配置
儿童友好型街道在植物配置上不仅需要进行遮阴、视线等方面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儿童安全问题。植物不应选用飘絮、带刺、有毒等危险植物。还需保证足够的绿地率,从而达到生态自然的目的。
(2)增强儿童参与性的植物设计
通过植物设计能够为儿童提供有趣的环境,促进发现和探索,使植物成为儿童游戏和学习过程中的一部分[13]。根据儿童好奇和求知的天性,可以在街旁绿地中栽植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植物,如各种动物形状的灌木造型、开闭敏感的含羞草等,利用丰富的植物素材创造出儿童感兴趣的植物世界。还可以运用植物的不同形态、质感、颜色、气味等引起孩子们对植物的关注和学习,通过五感来感知植物世界的美妙,如图4所示。
(四)环境限制性与街道景观设计
1.环境限制性分析
儿童的活动往往会受到环境因素的限制。在儿童日常活动时,日照、温度、风力等气候因素都会造成儿童活动频率的变化。恶劣的路况对儿童的出行和游戏活动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例如路面的凹凸不平、积水、积雪、泥泞等情况。在进行儿童友好型街道景观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街道空间的平整度、遮阴度、通透度、空气污染等因素,创造舒适宜人的环境。
2.街道景观设计方法
首先,儿童对于地面铺装材料的要求是相当高的,应避免使用卵石、碎石等凹凸不平的铺装,并且方便婴儿车在道路上的通过。此外,道旁需要种植达到遮阴要求的行道树,并适当建设雨棚、廊架等避雨遮阳设施;其次,在场地的植物设计中注意利用植物引导通风,在儿童活动空间设计中,通风条件也是需要重视的要素之一。最后,街道需要注意车辆噪音、尾气污染对儿童活动的影响,对于城市主干道两侧、人流密集处,应该多配置一些银杏、柏树、榆树等易于吸滞粉尘、隔绝噪音的行道树;并且加强地被的种植,避免土表裸露,减少儿童对尘土的吸入。
三、案例研究一南京市建康路兒童友好型景观设计实践
(一)项目概况
建康路位于南京市秦淮区,是南京市主城区南部的一条重要的东西向道路,本项目研究的路段西起三山街(中华路)东到长白街,全长约2千米。街道两侧以商铺为主,道路沿线并布局有学校、医院、地铁站等吸引人流较多的公共建筑和交通枢纽,也是儿童使用频率较高的城市街道之一,如图5所示。
存在问题,如表2
(三)改造方案
基于上文的设计建议以及对现状的分析,作者尝试对建康路进行了改造设计,改造通过对街道空间以及街道景观的重新规划,为儿童规划了合理的行走路径,提高了儿童在该路段的安全性和可游戏性,增强了儿童对城市街道的体验感和认同感,方案以及改造意向如图6所示。
夫子庙小学位于建康路东路段,校园门口为儿童聚集场地,但目前由于门前缺少集散场地、该路段车流量大等原因,安全性较低。改造从一下几方面进行:1.拓宽校园前人行道,并采用红色醒目铺装;2.校园前人行道两侧路段改变铺装,并设置减速带,提醒司机及时减速;3.对周边道路景观进行重新设计,校园对面公交车站目前景观较差,对其进行铺装改造,采用生态透水铺装,并将其原有的硬质隔离带改为绿篱,并利用文化宣传栏引导儿童行进方向,将儿童与公交车行进路线分隔,如图7所示。
对人行道以及道旁景观的改造主要为以下几方面:1.将原有的栏杆换为可坐的树池阻隔,增加道路利用率;2.在改进道路铺装的同时增加脚印标识,增加儿童的认知度,引导其在安全路径上行进;3.增加建筑立面的变化,并充分利用建筑凹空间,建设儿童活动小场地,如图8所示。.
水平方商城位于建康路西路段,人流量大且儿童活动频率高。该路段人行道较宽,且非机动车与人行道有所分隔,人行道安全性较高。改造拟增加其功能,设计儿童活动场地。对该段的改造主要为以下几方面:1.对其老旧铺装进行改善;2.将现有人行道进行分隔,外侧为儿童提供活动与通行,靠近店铺的一侧为正常通行道路;3.增加休憩设施,在儿童游戏的同时为家长提供停留空间[14],如图9所示。
结语
目前,公平正义正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公共资源的配置理应以最弱者利益的最大化为准则。儿童无论从身体上还是心智上都未成熟,需要社会全方位的爱护,建设儿童友好型街道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对于儿童友好型街道建设方面还有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比如如何提高儿童参与度、如何协调儿童友好型街道建设和交通需求的关系等。因此,设计师理应遵循儿童的行为特性,为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街道景观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扬盖尔.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周丽.基于安全性分析的城市生活性街道景观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6.
[3]高畅.儿童探索性活动空间设计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6.
[4]佟琛.张祖耀,张紫然基于认知过程的儿童智能交互玩具设计研究[J].设计,2019(13):20-22.
[5]王楠,周建华,李旭儿童友好型社区户外活动空间设计策略[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2(7):118-122.
[6]蘇尚峰,丁芸中国儿童人口结构状况及教育政策建议——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17(1):40-47.
[7]周丽.基于安全性分析的城市生活性街道景观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6.
[8]叶莹丽.基于儿童心理及行为特征的武汉东湖听涛景区景观提升设计[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8.
[9]侯爽.适应儿童成长的住宅空间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2017.
[10]陈红,高帅.儿童行为特性与行为空间安全性研究[J].建筑实践2013:52-55.
[11]张永刚探析景观设计中的小景设计[JIOL]设计,2019(13):66-67.
[12]理查德洛夫王西敏,译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M].中国发展出版社,2014.
[13]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卡洛琳弗朗西斯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14]园林设计[J].设计,2019(1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