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观庆
在我从事工业设计教育的历史过程中,与日本的谷田社长和松丸隆先生的交往中建立了难以忘怀的情谊,至今还留下一段段美好的记忆。百利达公司在中国东莞设立的百利达公司开设国际艺术研究所对中国设计事业的贡献更是值得永远铭记。
1987年百利达公司设计室室长松丸隆先生访问无锡,我参与接待(当时我担任无锡轻院造型系主持工作的党总支副书记)。当时用不太流畅的日语与他交谈,他竟然也能说点儿汉语。原来他少年时代有一段在北京生活的经历,有着帮助中国发展工业设计的情结。而我即将在翌年去日本访学,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正好他们公司在秋田新建了工厂;会议室需要一幅大画,社长喜欢牡丹,我当即答应为他们画一幅,作为赠礼,松丸先生喜出望外。事后我画了一幅6尺宣纸的牡丹图,16朵各色牡丹,72只蜜蜂,题款是“天上有香能盖世,国中无色可为邻”,寓意他们企业独领风骚,画好就托人带了过去。
1988年4月底,我作为姐妹学校首位访学人员前往东京造形大学。松丸隆先生知道后第一时间来宿舍看望我,请我吃晚饭,设计室的橫内富义先生作陪。边吃边聊,聊得很轻松,让我了解到很多日本的情况。有时不免说说笑话。当我想上卫生间时,饭店服务员告诉我到最里面一间,我一看门框上挂着“经理室”的牌子,敲了敲門没有回应,就推开门往里张望了一下,确实是卫生间。回到饭桌上,我问他们为什么是经理室,松丸先生笑着说:你们中国不是也叫“一号”吗?这时我才知道碰到中国通了。
后来谷田社长亲自请我吃饭,介绍他们公司的情况,并了解一些有关中国的事情。谷田社长对艺术有浓厚的兴趣,我也根据他的爱好赠送了一些书画作品。正好杨向东老师先我一年在千叶大学留学,我们是轻工部日语培训班的同学,一起约好星期天到百利达公司拜访。我们发现公司对设计很重视,松丸隆先生有很高的地位。我们在那里不仅能够学到一些设计的知识技能,还能了解企业设计的实际流程。这时公司正组织部分员工进行汉语培训,其实是为到中国开设工厂做准备,我们在一起吃饭,颇为热闹。这个机遇也使我和杨向东老师之间的交往更加密切,在日本期间我们分别在东京的东西两边,也常有互访,并认识了各自的导师,回国后也互有交往。
那年暑假,受谷田社长委托,松丸隆先生和橫内义富陪我去秋田参观他们的工厂,一路上先到仙台,然后沿东北新干线一路北上到盛冈转秋田新干线到大曲下车。公司的秋田工厂就在大曲丸子川边上,厂领导先带我去看了会议室的画,我发现在画的左下方有一张附有我照片和简介的卡片,松丸先生说有了这个介绍可以提升画的身价。他们还特地为我拍照留念。然后参观车间,介绍了他们的管理思想,不仅注重产品质量,还关注工人的人身安全。冲床是最容易造成手部受伤的,他们设置了光控和机械两道安全措施,确保不会造成事故。晚上与工厂的“单身赴任者”一起吃晚饭,一起卡拉OK。“单身赴任者”是从东京派来的工作人员,不带家属,平时很寂寞,来了人很高兴。第二天早晨我起早到阳台上画了一张丸子川的速写留作纪念。然后我们沿原路返回东京,结束了愉快的旅行。
我在日本进修期间,不时得到松丸隆先生的帮助,他是日本工业设计师协会早期的理事,设计界朋友很多。在他的介绍下,我对日本企业界.的设计有了更多的了解。我在造形大学完成《高山流水》音响设计之后,模型照片就是在百利达公司设计室由橫内富义先生帮助拍摄的。
百利达公司在东莞设立百利达健康器材有限公司,并于1997年开设国际艺术研究所。松丸隆先生曾专程来无锡与我商谈国际艺术研究所开展培训的事情。当时杨向东老师已经从郑州调到广州工业大学,成为协助创建研究所的中坚力量,我义不容辞要积极支持。考虑到中国设计界当时的状态,优秀的设计人才大部分集中在高校,便建议先从高校的年轻教师入手开始培养,再逐渐向社会人员铺开。我向他提供了一批设计院校以及负责人名单,方便他进行计划和联络。对培训内容也提供了一些建议。中间有一期社长想搞一次国画的培训,松丸隆先生也来征求过我的意见,我也给他提供了参与学校的建议名单。在推荐培训人员的工作中,江南大学都是我负责的,也是有点私心吧,当年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工业设计系的年轻教师都由我安排到东莞来镀过金。遗憾的是我未能直接参与培训期间的教学工作,而杨向东教授不仅进行了前期策划、筹备工作,还自始至终在培训工作的第一线,参与教学、翻译、组织、协调,是最辛苦的一个人。
10年中,百利达公司的十期研修班共培训了220人(其中含46所大学的教师173人),参加人员覆盖了从东北、北京到上海、广州的广“大地区。这个培训不是仅为了公司自身的人才需要,而是无私地、义务地、出于提升我国整体设计水准而开展的。由于提高了学校年轻教师的水平,其扩散效应极其明显,故而得到了设计界和设计教育界的一致好评。
此外,他们在其他中日设计交流活动中也发挥过积极作用。1991年中国工业设计协会首次访问日本.工业设计师协会时,作为日本工业设计师协会早期理事的松丸隆先生就参与了接待。2010年中国无锡国际设计博览会组委会代表团再次访问日本工业设计师协会时,作为当时日本工业设计师协会理事的橫内富义及佐野邦雄先生参与了接待。这两次访问活动中我是联络兼翻译,这也成为我们重续友谊的良机。
我将牢牢记住这段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