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与赵孟頫成为忘年交

2020-09-02 06:30王健
中国收藏 2020年7期
关键词:章草书风赵孟頫

王健

对于元代书家康里巎巎(1295年至1345年)来说,因其为哈萨克斯坦人,论者多从少数民族的角度来谈其受汉文化的影响及仕途。古代诸北方民族王朝,入主中原后一般都会被中原的汉文化影响,走上汉化道路。元代蒙古族统一中华后,同样也实行了汉化制度。历史学家陈垣在《元西域人华化考》卷五“美术篇”中说:“元人主中国不及百年,色目人醉心华化,日与汉字相接触,耳濡目染,与书名者当世者大不乏人。”康里巎巎就是其中较为杰出的一位。

康里巎巎,字子山,在元朝曾任礼部尚书、奎章阁大学士,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他是与赵孟頫、鲜于枢、邓文原齐名的书家,其楷书取法颜真卿、虞世南,行书学钟繇、王羲之、王献之。作为理学在元代的继承者,其理念的形成一方面来自于家族的传统——出身于簪缨世家,祖父燕真服侍元世祖忽必烈,颇有战功,父不忽木官至平章政事,为世祖、成宗朝名臣,对汉文化领悟颇深;另一方面,其“幼肄业国学,博通群书”(《元史·巎巎列传》),与其兄康里回回皆师从元代杰出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许衡。康里巎巎的出身、求学历程、社会身份决定了其书法的取向。

受赵孟頫影响

元代的书法风格,整体是在南宋书法基础上的反动,以赵孟頫为首的书家群体,主张宗法晋唐古法,掀起了复古大潮,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朱熹以理学为根本提倡复古思想的实践,而康里巎巎则是这股潮流下的一员“大将”。

赵孟頫在元代所提倡的复古,不仅是针对二王书风,还囊括篆隶、章草等,在其影响下都取得了新的进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康里巎巎小赵孟頫41岁,约在皇庆初年(1312年)18岁时即任集贤待制,并与赵孟頫成为忘年交。其兄康里回回也与赵孟頫交往深厚,赵还曾为其父撰写碑文。至大四年(1311年)元武宗即位,由于沈王的举荐擢拔,赵孟頫仕途顺利,延祐三年(1316年)七月进拜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用一品例,推恩三代。赵孟頫对康里巎巎的影响至关重要,从他们的关系来看,与其是说康里巎巎师法钟繇、王羲之,倒不如说是取法师从赵孟頫来得直接。赵孟頫的书法除了继承二王传统取得行草上的成就,对于篆隶、章草等复兴功不可没。在他的倡导下,形成了篆隶发展的小高潮。他对于章草的复兴有开启之功,由于时代的限制,在其章草中不可避免地搀杂了行书的笔意。康里巎巎最为难得的是,能够在赵孟頫的光环笼罩下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在行草书中将章草的笔意、形式融入,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元 康里巎巎《草书张旭笔法卷》35.8厘米×329.6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除了赵孟頫的影响,康里巎巎书风上的复古思想另一方面是受老师许衡的影响。由于许衡、吴澄等人的发扬,使得理学成为元代国学。康里巎巎与其兄皆师从许衡,深受其影响,朱熹的书学思想及其对苏黄米的观念,乃至对北宋书风的认识,成为元代复古书风的思想来源,也在康里巎巎身上得到了体现。

个性独异元代

康里巎巎《草书张旭笔法卷》为纸本,书于至顺四年(1333年)。他的书法在37岁时风格大致成熟,书写此卷时38岁,功力、精力皆可谓正当年,因此此卷可视为其代表作。

这件作品堪称巨制,自起笔至最后收笔纯以中锋用笔,前后保持了书写的一惯性,波澜不惊,或许这是其“日书三万字”熟练的结果。作品中没有大的瑕疵,显现出儒雅醇和的情调,颇具神韵,但缺乏一丝“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豪放激情。通篇用笔的基调,显然是受怀素中锋用笔的影响,而改变了怀素字与字之间笔画的连贯,少实连而多意连。

元代享国时间不长,在赵孟頫光环的笼罩下,其他书家大多没有太过突出的个性。罗振玉跋康里巎巎《唐人五言绝句六首》云:“有元一代书家,多不能出赵魏公范围,惟康里子山、杨廉夫、饶醉樵三家,及宋仲温,能超然独异……”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变体》曰:“惟康里子山,奇崛独出。”书论家祝嘉《书学史》称“蒙古能书者,惟康里子山一人,余无足称,子山生当赵氏书风极盛之时,能特立独行,不寓其籬下”,指出了康里巎巎书法的独特个性。

康里巎巎书法个性特征的形成,也是性格使然。美术史论家王伯敏评价“其书雄奇超迈,迥异于温柔醇厚的书风,体现了北方民族野旷刚毅的性格”,与赵孟頫的雍容典雅的皇家气韵拉开了距离。他的书法传承有序,解缙在《春雨杂述》中云:“……独吴兴赵文敏公孟頫始事张即之,得南宫之传……康里平章子山得其奇伟……子山在南台时,临川危太朴、饶介之得其传授,而太朴以教宋璲仲珩、杜环叔循、詹希元孟举。孟举少亲受业子山之门,介之以教宋克仲温。而在至正初,揭文安公亦以楷法得名,传其子汯,其孙枢在洪武中仕为中书舍人,与仲珩、叔循声名相埒云……”将章草与行书、今草的融合经由宋克等光大,《草书张旭笔法卷》虽未见明显章草的用笔,但“堂”“士”“乎”等字的收笔已经隐含章草意韵。

在《草书张旭笔法卷》中,虽未见明显章草的用笔,但一些字的收笔已经隐含章草意韵了。

未得鲁公之意

魏晋书法在元代的复兴,有其特定的时代性。唐代以来书写用笔的简化一直延续,即便是元代的复兴也未曾改变简化的趋势及局面。元人杨瑀《山居新话》卷四载:“……一日,与余论书法,及叩有人一日能写几字?余曰:曾闻松雪公言,一日写一万字。巎曰:余一日写三万字,未尝辍笔。”

另据《逊志斋集》记载:“近代善书尤著者,称吴兴赵文敏公及康里子山。文敏妙在其行,奕奕得晋人气度,所乏者格力不展。子山善悬腕行草,逸迈可喜,所缺者沉着不足。”行笔的速度决定毛笔接触纸面时的驻留时间,在极短时间内笔在纸面是难以有复杂的提按、使转变化的,容易一拓而过,显得行笔简单。

《草书张旭笔法卷》节录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康里巎巎在卷后记之曰:“鲁公此文,议论精绝,形容书法之妙,无余蕴矣”,当有会意之处。颜真卿谈及笔法时有“用笔当须如印印泥”“自兹乃悟用笔如锥画沙,使其藏锋,画乃沉着”“用笔,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功成之极矣”等语,所谓的“锥画沙”“印印泥”是指笔力精到,墨色深杀入纸,线条刚劲有力且富有变化。而细观康里巎巎此卷,当未得鲁公其意,颇为遗憾。

猜你喜欢
章草书风赵孟頫
“发幽造秘”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西丽小学作品集
杭州六品书院作品展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上篇 笔走龙蛇 冠绝古今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飘风忽举 鸷鸟乍飞
颜真卿书风演变及书学思想述略
汉代隶书碑刻书风的变化及原因分析
碑学为基 章草铸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