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PICC相关并发症预防中集束化护理的应用效果

2020-09-02 10:16王白石郑桑萍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17期
关键词:置管患肢白血病

王白石 郑桑萍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福建省厦门市 361000

白血病属于恶性血液疾病,致病原因为机体造血干细胞异常克隆,疾病的发生会导致患者出现贫血、出血、感染症状[1]。临床上对白血病进行治疗时,所应用的方法主要为化疗,由于化疗周期长,同时会损伤机体血管,因此多采用PICC置管对静脉通道进行建立。PICC置管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置管后无须实施反复静脉穿刺,同时可避免化疗药物发生外渗,但由于白血病容易导致机体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因此PICC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高[2]。集束化护理是指依靠循证医学作为指导,集合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来处理某种难治的临床疾患[3]。本文就选取接受PICC置管的白血病患者100例,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预防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中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接受PICC置管的白血病患者1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0)与观察组(n=50)。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8~58岁,平均年龄(41.8±4.6)岁,置管时间1~8个月,平均时间(5.1±1.6)个月,包括3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2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管;观察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8~56岁,平均年龄(41.4±4.3)岁,置管时间1~7个月,平均时间(4.7±1.3)个月,包括3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6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管患者。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纳入标准:确诊为白血病的患者;具备PICC置管适应证;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同意。排除标准:血管病变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患者;精神异常患者;肝肾功能明显异常者。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包括在置管前为患者开展白血病及PICC置管相关知识讲解,在置管过程中对无菌操作原则进行严格执行,在采用化疗药物输注时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用药完成后及时开展冲管。观察组接受集束化护理,内容包括:(1)血栓侧患肢护理:当患者的下肢导管相关性血栓疾病发作时,需告知其保持1~2周绝对卧床休息,卧床休息的过程中为患者应用健侧卧位,将患肢抬高,抬高角度为20°~30°,同时使患肢保持绝对制动,不可对患肢进行压迫,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不可对患肢进行局部按摩,同时不可从事剧烈运动,防止栓子发生脱落导致肺栓塞的出现。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进行握拳训练,同时对患肢开展热湿敷,热湿敷液体为硫酸镁,从而使局部肿胀情况得到有效减轻。每日对患肢臂围进行测量,对患肢皮温、颜色、感觉进行观察,不可在患肢开展静脉注射。(2)溶栓和抗凝治疗护理:在为患者开展治疗的期间,需要对患者的出血倾向和栓子脱落情况进行观察,包括对患者机体穿刺部位、牙龈、鼻腔、皮肤出血情况进行观察,同时记录患者是否出现黑便、血样呕吐物等,对患者的血常规进行检查,同时对其凝血功能进行监测。在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后的7~14d,容易出现栓子脱落的情况。在进行药物输注的过程中,需对输注速度进行有效控制,同时药物需要现配现用,不可长时间放置,避免药物出现变性和失效。(3)置管前的心理护理:在开展置管前,护理人员需将置管方法、置管作用、注意事项等告知给患者及其家属,积极鼓励患者,若患者表现出情绪低落的情况,则需亲切的安慰患者,提升患者的置管配合度。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将患者的评估工作做好,确保患者符合置管适应证,保障置管的顺利开展,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4)置管中的护理:在开展置管时,操作人员必须具备置管资格,争取做到一次置管成功,从而防止多次开展置管导致患者机体血管内皮受到损伤。在开展置管前,尽量采用肝素钠对导管开展浸泡,由此取得抗凝血的功效,同时也可促使导管所具备的润滑度提升,将患者机体血管内皮所受到的损伤减少。尽可能应用贵要静脉进行置管,而尽可能避免采用头静脉、正中静脉进行置管,从而使置管能够顺利完成。在开展置管操作的过程中,需对无菌操作原则进行严格执行,应用专用操作室开展置管,同时安排专人为患者实施护理,将并发症的发生减少。(5)置管后护理:在完成置管操作后,需告知患者可对置管肢体进行适当运动,但运动强度不可过大,并需要对患侧肢体的臂围进行定期测量。对患侧肢体皮温、颜色、疼痛、肿胀情况进行密切观察,若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出院前为患者做好出院指导工作,包括保持营养丰富的清淡饮食、规律作息、禁烟禁酒、适当锻炼。

1.3 观察指标 (1)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导管移位、导管脱落、导管堵塞率和导管留置时间;(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肢体肿胀、感染、局部渗血、静脉炎、血栓、皮肤过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分析数据,以[n(%)]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穿刺情况与导管情况比较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更高,导管移位、导管脱落与导管堵塞率更低,且导管留置时间更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穿刺情况与导管情况比较[n(%)]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肢体肿胀、感染、皮肤过敏及血栓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白血病患者在接受化疗的过程中,由于需依靠静脉对化疗药物持续输注,而常规静脉给药会严重损伤静脉血管,容易引发静脉炎[4-5]。PICC置管给药可避免静脉穿刺损伤及多次穿刺。但若PICC导管未能得到良好固定及维护,则会引发感染、堵管、脱管等并发症,使PICC置管时间缩短,对静脉给药产生不良影响。非计划性拔管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6]。有资料报道称,影响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症出现的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为患者自身皮肤条件、护理因素及个体因素。在为患者穿刺部位皮肤实施消毒处理后,若消毒不彻底,则残留致病菌由皮下转移到PICC导管内,引发血流感染以及静脉炎,同时白血病患者机体白细胞数量减少,凝血功能受损,免疫力减弱,因此在实施PICC置管后易发细菌感染,出现血栓性静脉炎等。而护理工作中若未能落实无菌操作原则,或频繁开展导管操作,置管位置不当,穿刺置管次数多等均容易导致并发症的发生[7-8]。

集束化护理属于新型护理模式,其是通过对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护理措施进行集合应用,来对某一护理问题进行处理。通过本文可知,在实施集束化护理后PICC置管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更高,导管堵塞、脱落、移位发生率更低,PICC导管留置时间更长,同时相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提示集束化护理的应用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导管正常应用及留置时间延长。与前人报道:研究组接受集束化护理后PICC导管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83.00%,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50%,低于对照组的35.00%基本相符[9-10],心理护理的实施可改善患者焦虑紧张情绪,使其PICC穿刺配合度提高,有利于提升一次穿刺成功率;健康教育的实施可使患者对疾病及PICC导管留置的认知度提高,使其能够做好穿刺配合工作,也使其能够在导管留置期间做好导管维护工作,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置管护理可保障导管的顺利置入,通过落实无菌原则,可控制感染的发生;按时更换透明敷贴与肝素帽,可避免其污染而引发感染;用药前后落实生理盐水冲管,可防止导管堵塞的发生;饮食指导的实施可提升患者机体综合素质,增加机体免疫力,对于并发症的发生可起到缓解作用[11-12]。

综上所述,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

猜你喜欢
置管患肢白血病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急性胰腺假性囊肿的外科治疗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
积极有效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不同深静脉临时置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B超引导定位法和体表定位法在肿瘤患者股静脉置管中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