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达宇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放疗科,福建省福州市 350001
乳腺癌是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1],全球新发乳腺癌患者的人数逐渐增加,且我国乳腺癌发病率不断升高,多发于中青年女性[2]。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乳腺癌患者的存活率也在不断地提高。早期乳腺癌根治术能够有效切除病灶,促使患者的生存期延长。乳腺癌传统手术以大范围切除为准则,会导致女性的性别特征丧失并影响外观[3],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会影响预后,为了避免术后局部复发,临床多采用以手术为主、放化疗为辅的综合治疗方案。放疗是乳腺癌根治术后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4],其能够降低术后复发风险。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是三维适形放疗的一种,本文以切线野三维适形放疗为对照,旨在分析其在乳腺癌根治术后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2018年1—12月接收的70例乳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本次研究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对照组:年龄31~64岁,平均年龄(45.15±4.23)岁;病程1~6年,病程均值为(3.11±1.05)年;病变部位:左侧19例,右侧16例。观察组:年龄32~65岁,平均年龄(45.24±4.36)岁;病程1~7年,病程均值为(3.22±1.10)年;病变部位:左侧18例,右侧17例。两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学检查确诊为乳腺癌,且均成功完成乳腺癌根治术;(2)术后未存在肿瘤远处转移情况,具备术后放射治疗指征;(3)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完整且自愿接受随访。排除标准:(1)存在严重心血管疾病、其他部位恶性肿瘤的患者;(2)存在意识障碍、精神障碍的患者;(3)存在放疗禁忌证、依从性较差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乳腺癌根治术后1~2周进行放射治疗。指导患者以仰卧位卧于乳腺真空塑性垫上,双臂外展、双手抱头,外旋90°~120°,上肢软组织与胸壁切线野、锁骨上野分解水平高。采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进行定位扫描,从上界扫描至环甲膜上缘,下界到对侧乳房皱襞下3~4cm,在CT图像上对靶区进行描画,明确主要危及器官。采用3MV X射线,放射剂量为2Gy/次,5次/周,连续照射25次。对照组:切线野三维适形放疗。于患者锁骨淋巴区域、胸壁交界部分采用两切线1/2野,减少射野对肺部组织的照射,将前后照射锁骨上野进行衔接;当靶区范围较大时,建立一个后前野。切线半野中,将每野中两个子野的楔形板进行替换,将其中一个放置在皮肤外缘外2cm处,另一个通过手动调节位置,促使靶区照射剂量均衡。观察组:调强放疗。应用美国CMA-XIO计划放疗方案,对总子野的数量进行物理逆向调强,控制在25个以内,子野面积、子野机器跳数分别控制在>15cm2、>15MU。
1.4 评价指标及判定标准 (1)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计划靶区参数[适形指数(Conformity index,CI)、剂量均匀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2)观察两组的器官照射情况以及放疗期间的毒副反应发生情况。(3)采用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评估两组患者的术后生命质量,共包括五个维度36个条目,采用0~4分的5级评分法,分为正向条目和逆向条目。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的生命质量越高。
2.1 计划靶区参数 观察组患者的CI、HI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计划靶区参数对比
2.2 器官照射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重要器官受照体积均比对照组少(P<0.05)。见表2。
表2 两组器官照射情况对比
2.3 毒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毒副反应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毒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2.4 生命质量评分 观察组患者术后生命质量各项评分及总分相较于对照组显著更高(P<0.05)。见表4。
表4 两组生命质量评分比较分)
目前临床上尚未完全明确乳腺癌的发病机制,但认为家族史、乳腺腺体致密、月经初潮早、绝经迟、绝经后肥胖、患乳腺良性疾病未及时诊治等具有乳腺癌高危因素的女性更容易患上乳腺癌[5]。乳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临床疗效的提高十分关键,大部分患者均是在无意中发现乳腺肿块而就诊,少数患者在定期体检时检出乳腺肿物或可疑病变。临床认为切除范围的大小对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不大,乳腺癌根治术中是治疗乳腺癌的常用方法,其能切除整个患病乳腺,而无论是早期或晚期乳腺癌,在术后一般会辅以化疗、放疗,以避免术后复发及提高存活率。以往常规的放疗方法通过对癌细胞进行放射照射能够有效消除癌细胞,促使患者生存期的延长,但会损害患者的正常细胞,严重损伤患者的身体[6-7],且放疗毒副反应较大[8],会对患者的生命质量产生影响,因此目前乳腺癌的治疗不仅需要提高患者的存活率,还应注重患者生命质量的改善,应选择更加有效、安全的放疗方法。
由于在乳腺癌根治术后的胸壁靶区进行靶区适形、剂量均匀存在较大的难度,切线野三维适形放疗时可能会卷入部分正常肺组织或心脏组织,进而造成损伤,导致放疗不良反应或并发症的发生,故此在进行术后放疗前应做好靶区参数的计划评估。调强放疗技术是指辐射野内剂量强度按一定要求进行调节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方法[9],其单个辐射野内的剂量分布不均匀,但整个靶区体积内剂量分布比较均匀,且在降低毒副作用方面比常规放疗更有效。调强放疗技术一般应用在头颈部、肺部等区域的肿瘤治疗中,其可以保证在辐射野同靶区形状高度一致的情况下对照射野内各区域的剂量强度进行调剂,从而使靶区内剂量强度均匀,减少周围危及器官受照射体积[10],有利于避免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可减少放疗不良反应。
调强放疗技术应用在乳腺癌根治术后,不仅能够使计划靶区内较高剂量分布均匀,在确保对肿瘤细胞杀伤效果的同时,能促使放疗治疗效果提升,且正常组织受照剂量低,可防止肺损伤、心脏损伤等不良反应的发生,能够对肺部、心脏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另外乳腺癌根治术后的照射区域为胸壁开始的弧形不规则病区,三维适形放疗无法均衡照射剂量,一侧肺部受照后会出现损伤,对患者的生命质量产生影响,且乳腺周围的放射剂量一般较高,而调强放疗技术能够合理调整靶区各个点位的照射剂量,在使乳房及其周围腺体受照均匀的同时,能够降低放疗后患者乳房表面肌肤因局部剂量不均匀而出现萎缩变形的风险[11],可提升放疗后乳房的美观效果。调强放疗技术在术后治疗中采用1个等中心,可防止出现摆位不便、接野问题的出现,另外照射剂量无冷热点,可使危及正常组织的高剂量区域受照体积减小,有助于靶区适形指数的提高。
本文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的CI、HI均比对照组高,接受XCy剂量体积比V20、V10均更低,说明调强放疗技术的靶区剂量分布、器官受照体积比切线野三维适形放疗更加合理,能够有效保护肺部、心脏等器官,从而能够促使放疗毒副反应的发生率降低,因此观察组患者的放疗毒副反应发生率低,生存质量评分更高。刘贵刚等[12]认为,治疗组的靶区剂量分布比对照组更加合理,同本文所得结论一致,充分证明了调强技术在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并证实了本文结论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在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中采用调强技术能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及合理调整靶区照射剂量,可提高安全性及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