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曼 念沛豪 赵芸芸 谢振中(赛迪智库)
2019 年10 月17 日,中德“隐形冠军”峰会在德国科技重镇海德堡中德科教园落下帷幕。被誉为“隐形冠军之父”的德国著名中小企业管理专家赫尔曼·西蒙从企业数量、研发投入、国际化程度等方面,对中德“隐形冠军”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两者虽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但中国企业将成为德国“隐形冠军”最有力的竞争者。赛迪智库规划研究所总结了此次峰会的主要观点,并对加快培育我国“隐形冠军”企业提出建议。
从企业数量看,我国“隐形冠军”与德国相差悬殊,但增长速度加快。按照西蒙等专家就“隐形冠军”的三个评定标准(产品细分领域全球排名前三或所在大洲第一、销售收入低于50 亿美元、不为公众所熟知),截至2019 年,全球“隐形冠军”企业共计2734 家,德国以1307 家雄居榜首,占到总数的47.8%,美国、日本分别以366 家和220 家位列第二、三位,中国以92 家排在第四位(见图1)。得益于深厚的历史积淀、强大的技术基础和开放的市场环境,德国“隐形冠军”企业数量在全球有着绝对优势。我国现阶段“隐形冠军”企业数量与德国相差较大,但近几年发展速度加快,相较于2014年的68 家增加了近35%,表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
图1 世界主要国家“隐形冠军”企业数量
从研发看(见表1),我国“隐形冠军”持续增加投入,但与德国企业仍有较大差距。近年来,我国“隐形冠军”通过在资本市场融资加大了在研发方面的投入。从研发人员看,我国企业高出德国平均水平4 ~5 倍;从研发强度看,近五年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研发支出总额的复合增长率达到25.3%,研发支出占收入比重持续保持在2.5%以上并逐年提升,但与德国企业(8%以上)仍有一定的差距。德国为鼓励中小企业持续创新,在政策方面注重协同配合,资金方面强化政府引导,环境方面加强立法保护,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专业化的发展路径和完善的服务保障。相较于德国,创新意识淡薄、融资渠道受限、创新环境欠优等,仍是制约我国“隐形冠军”创新发展的重要原因。
表1 我国部分“隐形冠军”企业的研发投入情况
从全球化程度看(见表2),我国“隐形冠军”整体水平较低,品牌知名度不高。德国“隐形冠军”以提升世界份额为目标深耕国际市场,并将全球化作为扩大市场规模的唯一途径。与之不同,我国企业通常更关注本地市场,全球化布局意识和经营能力明显不足。究其原因,我国企业产品和服务国际竞争力有限、品牌知名度不高,成为迟滞其国际化进程的重要瓶颈。德国“隐形冠军”企业往往专注于自身产品和能力的提升,通过创造独特的产品、深挖价值链,赢得国际市场份额,从而使德国的“隐形冠军”在全球中小企业专业市场的份额达到70%~90%。我国企业在拥有一定实力后,往往会涉猎更多产品和领域,十分不利于其提升产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
表2 中德部分“隐形冠军”企业的全球化水平对比
充分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创新是“隐形冠军”成功的重要途径。应鼓励中小企业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促进科研院所、高校与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加快实现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充分发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杠杆引领作用,带动社会资本支持中小企业研发,为中小企业创新注入强大动力。进一步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加大执法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保护中小企业研发成果,为中小企业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
支持企业聚焦主业并长期深耕。专注是德国“隐形冠军”的制胜法宝。只有专注,企业才能不断深挖价值链,获取市场的绝对领导地位,通过设定行业标准和企业标杆,实现对客户、竞争对手及市场趋势的引领。应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长期专注并深耕于产业链中某个环节或某类产品,对接国际标准提高产品质量,打造具有市场影响力的品牌。构建科学的“隐形冠军”评价体系,制定合理的评审标准和奖补政策,引导企业走好“专精特新”发展道路。
支持企业实施全球化发展战略。全球化是“隐形冠军”不可或缺的支柱战略之一,能使企业实现规模效益。应积极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特别是有能力的“隐形冠军”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便于其深入了解国际经贸管理知识、详细研究国际企业管理体系、制定国际化战略等。支持企业吸引一批熟悉国际市场规律和国际贸易法则的国际化人才,提升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