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科技创新能力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2020-09-02 07:12张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
科技中国 2020年8期
关键词:印度领域科技

文/张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

本文通过分析印度2008—2019 年的科技投入和产出数据的变化,梳理了印度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过程。印度是新丝绸之路的南线和海上丝绸之路不可绕过的国家,中国学习和借鉴其成功经验,对中印之间开展国际合作与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印度作为南亚次大陆及印度洋区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发展最快、科技创新实力最强的国家,自2005 年以来,以惊人表现引起了世界的瞩目,并引发了各国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印度的科研布局和科技创新能力不可小觑。

一、印度的科研布局

印度政府自建国以来一直强调科学技术在发展经济、实现国家现代化中的重要性。近年来,政府提出“从服务大国迈向创新型国家”的国家战略,加强了科技创新的前瞻布局,加强创新立法,使得相关改革成果获得法律层面的支持。

(一)政策的连续性确保战略布局的有效实施

印度第一套科技政策《科学政策决议》运行至1983 年,共运行了25 年,其间完成了国防、核能、空间和海洋领域的科学布局。第二套《技术政策声明》1983 年出台,着重推动了计算机、通信、生物、制药等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第三套《科学技术政策》强调研发投入和科技产出,其实质是研发政策。这一时期,印度政府开始加大研发投入,强调科技成果转化,强调创新创业。第四套《科学技术和创新政策》于2013 年1 月在第100 次印度科学大会上推出,强调“以科技主导的创新是发展的关键所在”,提出2017年要跻身全球科技六强,2020 年要跻身全球科技五强。其实质是科技与创新。

2016 年7 月,印度制造计划明确了国家今后的优先发展的领域(见图1)。提出未来要注重15个优先发展的颠覆性技术,包括数据挖掘、物联网、生物技术、网络安全、智能制造等。

图1 印度科技路线图

通过以上科技政策的连续实施,印度的科技创新能力已远远超过其经济发展水平,领先于大多数新兴经济体。

(二)科研布局

印度在科研领域面向基础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地球和大气、工程、生命、数学、物理等领域。

在重点领域布局上,印度紧跟世界发展前沿科技,遴选出七大重点领域:农业、电信、能源、水资源、健康医药、物质科学、环境与气候变化,政府将对此领域开展重点投资和布局。

2019 年印度实施网络安全系统、铁路科技、量子技术、甲醇燃料、电动交通五大科技任务,印度科技优势逐步显现,电脑软件产业和生物制药产业、空间技术、核技术成为优势领域。如今印度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软件和金融等服务出口国。

二、科技创新投入

随着政府对科技的日益重视,近年来印度科研机构不断增加,科研投入成微弱增长态势。

2010 年—2015 年期间,印度各类研发机构总量增长了约33%,其中数量增长最快的是私营机构,增幅约65%。从印度理工学院的工程及应用科学研究组数量可以窥见一斑:从2014 年的16 个增加到2015 年的18 个,再到2016 年的22 个。

(一)研发人员及R&D 人员投入强度

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科技创新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研发人力投入强度。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统计,2000 年印度每百万人口中R&D 人员数量为110 人年(见图2)。每百万人口的研发人员数量从2005 年的341人下降到2018 年的253 人,下降较为明显。从图中可以看出,2014 年增长最快,研发人员达到43.73 万人,每百万人口中R&D 人员数量为345 人年。

印度自2014 年后,人才流失较为严重。据印度政府2015 年估计,印度的海外移民约有3000 万人,250 万人在美国,且其流失的高端人才中80%在美国。2018 年情况得以好转。

(二)研发资金投入的变化及经费强度

2011 年以来印度研发投入保持微弱增长趋势,如图3 所示:2018 年研发投入比2011 年增长448.7 亿美元,2012 年投入研发资金403 亿美元,2015 年投入研发资金500.1 美元,2018 年投入研发资金约为832.7 亿美元,研发经费在GDP 中占比0.85%,排名全球第六,同比增速在大国中最高,增速达到了8.27%。但印度研发经费的增速一直低于GDP 增速。

图 2 2000—2018 年印度每百万人口中R&D 人员数量

图3 印度2011—2018 研发投入

印度研发经费在GDP 中占比从未超过1%(见图4)。2008 年研发经费占GDP 的0.87%,2018年占0.6%,变化不是太大。在2015 年时减少到0.6%,降到10年来最低,后继续维持。印度研发投入较少的原因之一是,本国相对薄弱的环节较多,其中包括基础设施落后,使其没有太多的资金投入到研发领域。

(三)科研基础设施

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个弱项,科研基础设施总体水平不高,但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印度大型科研基础设施主要集中在天文、信息技术、航空航天、新能源、国防五大领域,部分设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如30 米光学红外望远镜、中微子天文台、第三代地球同步卫星运载火箭、区域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等。

三、知识创新能力

印度的国家创新体系效率很高,这在国际上已经得到了公认。智库经济学人信息部评价印度是最具创新性的国家,虽然研发投入始终没有占到GDP 的1%,但印度每美元研发投入产出专利比中国多,每美元研发投入产出科学论文比美国多。

(一)科技论文发表和被引的数量

本研究利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检索数据。数据选 取 范 围 在2008—2019 年, 数据检索时间:2020 年4 月1 日。2008—2019 印度科研人员发表的科技论文数量持续增长,10 年的总量为77 万篇(见图5)。

从论文学科分布来看,前10 个研究方向为:化学和多学科(142658 篇)、工程(97132篇)、物理(92611 篇)、材料科学(84826 篇)、科学技术其他主题(48934 篇)、药理药学(37410 篇)、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35281 篇)、环境生态学(27757 篇)、农业(26881 篇)、计算机科学(25575 篇)。

高被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说明论文受到同行关注的程度。2009—2019 年印度高被引论文共 计4360 篇(见 图6),2019 年比2009 年增长了2.8 倍,增幅较为明显。印度引文被引比例达到71.3%。

(二)知识产权状况

1.知识产权保护的特点、管理、获取和保护

早在1847 年印度就制定了第一部《版权法》,1859 年制定了《专利及设计法》,1970 年印度议会通过了独立后的第一部《专利法》,1958 年印度制定了《1958 年贸易和商品标志法》,1999 年印度逐步修订并出台了《商标法》。经过多次修订补充,目前印度三大知识产权法律——版权法、商标法及专利法全部实现与TRIPS 接轨,成为知识产权法制比较完善的发展中国家的代表。

图4 2008—2018 年印度研发强度

图5 2008—2019 年发表的论文数量

图6 印度2009—2019 年高被引文数量

印度把加强立法,保护遗传资源、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包括印度医药、瑜伽及印度民间文学艺术作为自己知识产权战略的重点。与此同时,印度在许多国际谈判场合,积极推动制定传统知识、基因资源保护的国际规范,以最终使国际条约这一层面承认传统知识的特殊知识产权地位作为自己的目标。

2.参加的国际组织、公约

印度独立后,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努力开拓国际组织是印度实现世界大国目标的重要战略举措。

在参与国际组织方面,印度表现引人瞩目。根据国际协会联盟的数据,在67 个全球协定性政府间国际组织中,印度参与其中45 个,参与率67%,世界排名第8位;在1555 个全球协定性非政府间国际组织中,印度参与其中的1190 个,参与率为76%,世界排名第14 位,在发展中国家中排名第一。可以说印度是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组织最活跃的成员。

在知识产权组织方面,印度是全球众多重要知识产权国际条约和组织的缔约国。这意味着,申请人可在印度进行国际商标和专利申请,此外,还包括其他在《马德里议定书》或《专利合作条约》缔约国进行的申请。

此外,印度还是由19 国集团组成的关于知识产权司法管辖事宜的《专利合作条约》(PCT)国际检索机构(ISA)和国际初步审查机构(IPEA)的成员国之一。

2019 年印度加入3 项关键的知识产权组织国际分类条约。旨在简化商标和工业品外观设计检索的产权组织条约,有助于品牌所有人和设计师获得对其作品的保护。印度的加入突显其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强大的多边参与能力。

3.专利数量

申请专利指的是通过《专利合作条约》程序或通过国家专利局申请世界范围内的专利。世界数据图谱分析平台显示,印度2008—2018 年常住人员申请专利总数达到12 万件,平均每年10970 件(见图7)。2018 年比2008 年增长25 倍,增速显著。

图7 2008—2018 年印度常住人员申请专利数量

印度知识产权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机械、化学、通信、计算机和电子等领域。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统计,2015 年印度的专利申请数量居世界第7 位。

2011—2015 年被美国授权的印度专利的授权量为11926 件,年复合增长率为28%(中国专利总量为32643 件,年复合增长率为24%),专利申请量排在全球第7名,印度年复合增长率最高,表明印度的创新潜力巨大。

印度的专利申请数量主要集中在计算机/电子、机械和化工3个领域,但与全球各领域的专利申请进行整体比较,印度的制药和有机精细化学领域专利申请量占全球同领域专利申请量比重较大,且表现明显优于计算机/电子和机械领域。

4.高科技产品出口量

虽然研发人员投入、经费投入、专利申请数和授权数量能够反映研发活动的基本发展态势,但从创新带来的经济效益来看,只有把专利技术和新方法运用到现实中,转化为生产力,才能真正发挥研发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因此,高科技产品出口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间接反映一个国家研发创新的能力。从2008—2018 年印度高科技产品出口量来说(见图8),印度表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2018 年比2008 年增长了2.6 倍,增幅达到59.6%;2014年、2018 年增长较为明显,分别为183.45 亿美元、202.73 亿美元。高科技产品出口量令世界瞩目。

图8 印度2008—2018 年高科技产品出口量

5.重大科研成果

印度在信息、生物、空间、核能等领域的部分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生物技术领域的转基因农作物培育和种植,仿制药的研发与生产;空间技术领域的月球、火星探测器等;核技术领域的钚提取等。

四、全球创新指数与竞争力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09—2019 年度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印度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09—2015 年不断下降,2015 年后开始上升至2019 年度的52 名(见图9)。2019 年名次比2015 年提升了29 名,进步明显。2019 年印度在知识和技术产出方面表现最好,其中通信技术服务出口在世界上排名第一,但基础设施方面表现最弱。

图9 2009—2019 年印度全球创新指数和竞争力指数

印度的创新能力排名逐步上升与其政府致力于完善创新政策措施、加强创新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全民创业创新的“补短板”努力密不可分。

印度的创新表现连续8 年优于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这一记录世界上仅有3 个国家可相匹敌(其中有中国)。2019 年印度经济增速的大幅放缓已经影响到其在全球竞争力方面的排名。

相对于GDP 的全球排名,印度创新能力的表现远远高于预期的发展水平。印度正在有效地将其昂贵的创新投资转化为越来越多的高质量产出。

五、对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启示

中印两国正处于相似的经济发展阶段,同为人口大国,同样面临着相似的科技发展需求,有必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实现共赢。

在宏观层面上,科技政策的研究与制定可以相互借鉴。印度重视科技创新和政策供给。印度政府将2010 年至2020 年定为创新10 年,围绕国家创新体系,出台了一系列加强科技创新管理的举措。在推进科技创新的宏观管理作用方面取得积极成效。特别是通过设立专门的国家创新机构,促进了政府与大学、产业界、科研机构的合作,形成了以产业发展为特征的创新生态系统。这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

在发展范式上,印度强调“科学为了人民,人民为了科学”。尤其强调科技创新成果要让金字塔底层人群“够得着、买得起、用得上”。这一具有印度特色的成功经验,赢得了国际社会的瞩目。这种科技创新发展模式对中国边远地区发展和科技扶贫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我国2015 年出台的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笔者认为应该借鉴印度政策的包容性和共赢性,应贴近百姓,接地气。

在国际科技合作方面,印度通过设计顶层国际科技外交模式,提升了国家的科技创新实力。通过科技外交、技术协同和技术获取等方式,拓宽了国际科技合作的渠道,促进了国际双边科技合作活动数量的成倍增长,提升了印度国家的科技创新实力。

世界各国创新发展的历史表明,推动国际合作、发展国际贸易是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提倡的创新发展与开放合作可以借鉴印度的国家科技外交政策,以开放的姿态同世界各国交流互鉴,广泛汇聚各方面创新资源,吸引和培养高精尖缺人才,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

在区域特征上,印度与中国始终处在殊途竞争的局面。受历史遗传、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影响,印度始终把中国视为最大威胁,拒绝认同,而且先后提出多个以印度为主导的替代性方案,这种状况导致印度政府在对待中国投资问题上的担忧和阻碍。另一方面,印度作为南亚大国,在发展上有自己的一套理论和原则,民族主义思想至上,市场保护主义根深蒂固,使得两国之间合作并不通畅。2018 年后,中印在“一带一路”问题上有了新的互动。

当前,中印科技合作呈现出一个金字塔形态,最宽广厚实的底座部分是企业行为和市场需求,两国的技术企业都瞄准对方国家的市场和商机,积极开拓进取,开设办事处、研发中心等,各项合作如火如荼。而居于中部和顶部的大都是官方的研究机构,合作愿望尚不强烈,政府间科技合作领域狭窄、进展缓慢。针对这样的发展态势,中印科技合作可以说是机遇与困难并存,前景在于微观和民间合作的“新活力”能否克服宏观和双边关系的“摩擦力”。为此,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是借助已有的合作机制,不断深化双方合作。中印可在现有科技合作基础上,巩固政府间创新合作机制,拓展新的合作平台,规划和指导中印新时期的科技与创新合作,并在技术转移方面加快建立国家层面的中印技术转移中心。同时,深化重点领域特别是在新能源、环保技术、农业科技、互联网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传统医学以及科技金融方面的合作。不断扩大人文交流,推动科技人员合作研究与成果共享。

二是借助多边合作舞台,推动双边合作创新发展。双方可以通过G20、金砖国家合作和中国—南亚科技伙伴计划等多边合作平台,借助第三方力量和空间,推动中印双边科技合作空间的创新发展。

三是借力民间合作积极性,搭建创新合作平台。中印双方正在合作推动印中贸易中心与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中心合作,建立面向中印两国专家学者、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的技术转移平台,搭建促进中印技术合作与交流的桥梁。

四是契合国家战略部署,开辟新的合作领域。2014 以来印度政府推出了印度制造、数字印度、智慧城市、清洁印度和创业印度等一系列国家发展战略,与中国的许多发展战略有契合之处。在此基础上,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保护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传统医学和智慧城市等,都有望成为两国创新科技合作的新亮点。

猜你喜欢
印度领域科技
电子战领域的争锋
将现代科技应用于Hi-Fi领域 Perlisten S7tse
五彩缤纷的洒红节 印度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山哈·印度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