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扬,宋 微,步金宝,李海静,杨宇尘,臧家祥,田红刚,李佩林,程芳艳*
(1 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 水稻研究所,哈尔滨 150038;2 黑龙江省前哨农场,黑龙江 抚远 156511)
黑龙江省前哨农场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属于高纬度寒温带大陆季风气候。该场隶属于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建三江管理局,有中国农垦“东方第一场”的美誉。 前哨农场水稻种植面积为3.7万hm2,占全部耕地面积的96.2%,主栽品种有龙粳31、龙粳39、龙粳46,垦稻32,超早育苗12 叶的绥粳18 等。 2018 年,我们对前哨农场的4 个代表性管理区和2 个地方农户的水田进行主要病害调查,4 个管理区稻瘟病发病较轻,没有大面积发病地块;纹枯病和鞘腐病发生情况比较普遍,对产量产生一定影响;褐变粒有一定程度发生,危害不重。对2 个地方种植户水稻田调查发现,水稻叶瘟和穗茎瘟均有发生但发病较轻,同时,纹枯病发病明显。针对于此项调查结果,结合前哨地区主要病害的发生规律,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并且与当地水稻种植户常规防治方法相比较, 进行病情指数、防治效果和产量的研究[1],以期为当地的农业生产提供指导。
1.1.1 供试品种 龙粳31, 主茎11 叶, 生育期130 d 左右。
1.1.2 主要防治病害 稻瘟病、纹枯病、鞘腐病和褐变粒。
1.1.3 供试药剂 75%戊唑醇·肟菌酯(拿敌稳拜耳作物有限公司);30%稻瘟酰胺·戊唑醇 (稻安醇 南京南农农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3%多抗霉素 (北京绿色农华植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2%春雷霉素 加收米(北京优利拓普农作物科技有限公司)。
试验设置4 个处理,每个小区33 m2,每个处理3 次重复。试验处理1:在水稻9~9.5 叶期,75%戊唑醇·肟菌酯水分散粒剂20 g/666.7 m2, 用以防治水稻叶瘟; 在水稻孕穗期和齐穗期, 选用30%稻瘟酰胺·戊唑醇 (稻安醇) 悬浮剂40 ml/667 m2+3%多抗霉素100 ml/667 m2+2%春雷霉素100 ml/667 m2混配, 处理2 和处理3 均为试验地水稻种植户对病害防治经验和习惯用法;最后设置一个空白对照(CK)。
施药方法及器械。处理1 的药剂喷液量:药剂用量兑水15 L/667 m2(背负式喷雾器) 或7~8 L/667 m2(弥雾喷雾机)喷雾。施药时,温度不超过27 ℃,风速小于4 m/s。 其他处理按种植户经验和习惯操作,空白对照不做处理。
1.3.1 调查时间 各处理施药20 d 后,调查和记录4 种病害的发病情况。 在水稻成熟期考察各产量构成因素,用以计算理论产量。
1.3.2 调查方法 在每个调查地块选取5 点,每个调查点随机选取5 穴稻株, 每个处理调查25穴,记录其所受病害类型及严重度,根据分级标准计算出病情指数和药剂防治效果[2-4]。
表1 稻瘟病分级标准
表2 纹枯病分级标准
表4 褐变穗分级标准
表3 鞘腐病分级标准
1.3.3 产量调查 各处理水稻收获以后, 每个处理随机抽取10 穴稻株进行考种,调查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
应用DPS 数据处理系统软件统计,以Duncan信服极差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在全部试验过程中,各处理施药后,水稻均未出现叶片枯黄、畸形等不正常生长现象,同对照相比,施药后剑叶挺拔,绿色持久,结实饱满,说明各处理药剂和剂量均对水稻安全。
从表5 可知,处理1 对叶瘟、穗颈瘟、纹枯病、鞘腐病、褐变粒的平均防效分别为89.5%、90.6%、91.0%、86.7%、88.7%,极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 处理2 和处理3 防治效果也显著高于对照。 说明各处理对4 种病害均可有效防治, 但处理1 的防治效果最好。
表5 不同处理防治病害效果
通过产量数据分析可知(表6),不同处理产量由高到低的排序为处理1、处理3、处理2,分别较CK 对照增产21.5%、14.9%、13.3%, 增产效果显著,通过对各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可知,各处理对有效穗数和千粒重两项指标没有明显影响, 其增产途径主要是通过穗粒数和结实率来实现。
表6 不同处理产量结果
对水稻主要病害防治的试验结果来看, 在水稻9~9.5 叶期,75%戊唑醇·肟菌酯水分散粒剂20 g/667 m2,可以显著控制水稻叶瘟的发生,处理1对叶瘟的防效高达89.5%; 在水稻孕穗期和齐穗期,选用30%稻瘟酰胺·戊唑醇(稻安醇)悬浮剂40 ml/667 m2+3%多抗霉素100 ml/667 m2+2%春雷霉素100 ml/667 m2混配, 可以有效控制穗颈瘟、纹枯病、鞘腐病和褐变粒的发生,防效是分别为90.6%、91.0%、86.7%和88.7%, 显著高于水稻种植户防病效果。从产量数据来看,处理1 的单产 达 到570.0 kg/667 m2, 比 空 白 对 照 增 产21.5%,与处理3 相比增产5.35%,说明此项病害防治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水稻主要病害的发生,同时提高水稻产量, 可以在前哨地区大面积应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