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生三厂与青龙港保坍

2020-09-02 01:07李元冲
江苏地方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大生护岸敬礼

◎李元冲

(江苏海门226100)

新中国初期的大生三厂

海门地处长江最下游,历来涨坍时有发生。20世纪50年代初,因长江主泓道改从崇明岛北侧入海,使崇明岛对岸的海门县沿江严重坍塌,在海门40多公里长的长江沿线上,1949—1953年共坍毁土地82157亩,平均坍蚀2500米,最严重地段坍蚀5670米。海门沿江的宋季港、圩角港、太平港等港口先后坍没,地处海门沿江中部的青龙港也受到入海江水的迎溜顶冲,坍塌十分严重,1949—1953年共塌进约2000米,港口危在旦夕。1953年8月,海门县政府向江苏省人民委员会和长江水利委员会书面报告此情,并将报告抄送政务院和水利部,引起周恩来总理的高度重视。

青龙港是长江沿线百个小港口之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是海门沿江8个港口(灵甸、太平、新港、茅家、浒通、宋季、圩角和青龙)之一,年载客量仅数千人次。如此一个小港口存在的坍没危险,却得到总理的高度重视,其中,保护民族工业发展是最主要原因。

青龙港北侧4000米处是清末民初实业家张謇于1914年创建的大生三厂,而青龙港又是大生三厂货物和原料的重要进出港口和仓储基地。按照20世纪50年代初的沿江坍塌情况,青龙港面临被毁的危险,而这势将危及民族工业的重要企业之一——大生三厂。

对于张謇创办的大生企业,毛泽东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就有过重要指示:“讲到中国的民族工业有四个人不能忘记……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1]。当时大生企业正在张謇的事业继承人张敬礼的领导下,按照中央部署进行公私合营改革试点,是全国公私合营的首批试点单位。

张敬礼是大生企业的掌舵人,他不仅协助中国共产党从国民党政府手中收回大生企业资产,而且积极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事业。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抢夺胜利果实,经济部派洪兰友作为官股代表接收原大生企业,厂内形成以洪兰友为代表的官股(官董)与以张敬礼为代表的商股(商董)的共权局面,张敬礼毫不示弱,严格控制工厂的资金和物资。1948年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国民党的属僚们纷纷携资外转,洪兰友要求张敬礼把资金转移到台湾地区,张敬礼拒绝按照洪兰友的主张办事。为了抵制国民党政府发行的金元券和对企业的勒索,张敬礼暂将大生企业的大量外汇及物资汇(运)往香港,逗留于香港洋面。南通解放后,张敬礼为防止国民党政府把资金和物资调往台湾,又迅速命令船只返航,将外汇、资金、物资全部带回南通,使大生纱厂在新中国初期正常生产,也使其继续保持着在全国纺织工业中的统领地位,为当时的南通经济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

同时,张敬礼也立即回到南通,响应政府号召,积极组织恢复生产,先后出任南通大生纺织公司经理、大达轮船公司董事长、南通师范董事会主席等职务,为南通的经济发展尽心尽力。1949年7月,苏北行署接收大生公司的公(官)股,并派公方代表进驻大生公司董事会,张敬礼积极配合公方代表对财务、生产情况等的监督。1952年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张敬礼带领大生公司率先实现公私合营,走在全国前列,他的举动在江苏乃至全国起到了带头、示范和推动作用。大生公私合营后,张敬礼出任大生企业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在他的带领下,生产形势一片大好。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还专门听取张敬礼对大生企业合营后的情况汇报,当听到张敬礼说“合营后生产出现了新面貌,成本降低,质量提高……合营前每件纱要用棉420斤,合营后降到380斤,这是大生历史上没有过的……”时,毛主席高兴地说:“公私合营的优越性你是亲身体会了,可以同大家多谈谈……你别的不要吹,这件事要大吹特吹。”[2]大生实行公私合营,企业从资本主义的私有制企业,转变成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企业,印证了毛主席说过的“在我国的条件下,用和平的方法,即用说服教育的方法,不但可以改变个体的所有制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而且可以改变资本主义的所有制为社会主义所有制。”[3]

因此,1953年8月,周总理看到海门县政府的报告,顾不上当时的财政紧张,毫不迟疑立即指示水利部:“根据海门县青龙港目前坍江情况,可在水利部批办投资额权力范围内先行试验性设计施工。”[4]同年底,水利部以最大的批准权限(100亿元以上需要政务院研究决定)拨款99.99亿元(折合新币99.99万元)试办保护青龙港的护岸工程。

根据周总理的指示,1954年3月初,长江水利委员会、江苏省人民委员会、南通专署、海门县政府召集有关专家进行研究论证,并成立了常设机构——长江水利委员会下游局青龙港护岸工程指挥所。指挥所根据潮汛、气候等情况制定五期保坍工程规划。第一期工程于3月18日开工,6月30日竣工。施工中遇到种种困难,由于风高浪急,沉排被江水冲走,一夜间岸坎猛坍20多米,但施工和设计人员克服困难,总结经验教训,顺利完成第一期工程。1954年10月25日—12月9日进行第二期工程。1955年春进行第三期工程。三期工程共完成护岸2027米,沉排56块,沉棍518个(根),抛石108059立方米,施工面积46424平方米。至此青龙港的坍塌得到了控制。

青龙港实现了止坍,但青龙港不是一处孤立的地方,如果周边坍塌,青龙港仍然受害。为了扩大护岸面积必须进行第四期和第五期工程。于1955年10—12月、1956年2—7月,分别进行第四期和第五期工程。两期工程共完成护岸1045米,沉排39块,抛石71732立方米,施工面积65000平方米。

从此大生三厂(1966年后改名南通国棉三厂)不再受江坍的威胁,工厂得到了迅速发展,20世纪50—70年代先后投资数千万元,引进一大批先进设备,使工厂进入了全国大中型企业的行列,成为全国工业企业500强之一。工人从新中国初期的100多人,发展到鼎盛时期的6000多人。其生产的主要产品“新星”牌细布获国家银质奖。2002年以后经过改制的南通国棉三厂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青龙港护岸的成功,大大加速了青龙港港口的发展,轮船年载客量从新中国初期几千人次,到20世纪70—80年代的300多万人次。人流带动了物流、车流和服务业等的繁荣兴旺。1999年,因航道闭塞,青龙港迁往原港口上游5公里处,更名为海太汽渡(因汽车运输业的发展,轮船停航,改为汽渡码头)。但青龙港的发展没有止步,2002年起建设成海门化工园区。

猜你喜欢
大生护岸敬礼
浅谈水利工程中堤防护岸工程施工技术应用
预制装配式波浪桩生态护岸研究
高强度塑钢板桩在河道护岸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内河生态护岸的选型与设计
小酸浆
党旗,向你敬礼!
祖传的舌头
平安电话
敬礼
手机惹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