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过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侗族村寨游玩的人,都不会忘记那一座座屹立在青山绿水间的风雨桥。它们好像一道道彩虹横跨溪河两岸,供人们往来交通。据说,在秀美的三江大地上,总共有一百多座风雨桥, 游走侗族村寨,不经意间抬头就会看到一座宏伟的风雨桥。
三江侗乡风雨桥长短不一、姿态万千,背后的故事也各不相同,其中最出名的当数程阳风雨桥和岜团风雨桥。
程阳风雨桥,又名永济桥、盘龙桥,位于三江县林溪镇,是广西众多风雨桥中最出名的一座,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典型的侗族建筑,木石结构的程阳风雨桥横跨林溪河,是侗乡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木建筑中的艺术珍品,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桥之一。每天慕名前去登临的游客络绎不绝。
程阳风雨桥的修建,源于一次洪水。传说中,桥梁始建者之一的杨唐富,某天从三江县城赶街回家时,不巧林溪河发洪水,苦于河上没有桥梁,就跟同伴互相扶持过河。当时杨唐富就提议说,“我们在这里建一座桥吧”,同伴深表赞同,过后挨家挨户发动群众建桥。一九一二年,程阳风雨桥动工修建的消息传来,饱受出行之苦的程阳八寨村民齐心协力,有钱捐钱,有力出力,忙时务农,闲时修桥,历时十三年终于建成。
落成后的风雨桥为石墩木结构楼阁式建筑,二台三墩四孔,桥长六十四点四米,宽三点四米,高十点六米。桥面架杉木,铺木板。墩台上建有五座塔式桥亭和十九间桥廊,亭廊相连,浑然一体,十分雄伟壮观。桥的两旁镶着栏杆,好似一条长廊;桥中五个多角塔形亭子,飞檐高翘,犹如羽翼舒展;桥的壁柱、瓦檐、雕花刻画,富丽堂皇。整座桥气象浑厚,仿佛一道灿烂的彩虹。
关于程阳风雨桥,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这里原本是有一座小木桥的。一天,一对恩爱的年轻夫妇过桥时,突然狂风四起,水波翻涌,不知名的一股巨浪瞬间没过小木桥,遮天蔽日,让人无法睁眼。短短的一瞬间,狂风停了,河流又恢复了平静,但男子却发现,爱妻也一同消失了。这件怪事惊动了村民,大家纷纷到河里寻那名女子,但却始终无果,后来才发现是河里的螃蟹精垂涎那名女子的美貌,所以兴风作浪把她掳走。男子想到从此要失去爱妻,在河边痛哭流涕,三天三夜不肯归家。男子的痛哭惊动了水底的一条花龙,它被男子的痴情打动,挺身而出,杀死了螃蟹精,救出那女子,夫妻终得重新团聚。为了纪念花龙,人们将河上那座小木桥改建成雕花的亭廊风雨桥,柱上雕刻有花有龙,作为对花龙保护地方百姓安宁的纪念。传说虽虚无缥缈,风雨桥却渐渐成为侗乡情侣们幽会密语的好去处。每当夜幕降临,热恋男女依偎桥上,一边倾听潺潺流水,一边低声呢喃,那是一种别样的浪漫。
与程阳风雨桥齐名的岜团风雨桥,坐落在三江侗族自治县独洞乡岜团寨旁的孟江河上,规模略小于程阳桥。该桥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建成于清朝宣统二年(1910)。桥长五十米,桥台间距为三十点一四米,二台一墩,两孔三亭,结构形式与程阳桥相似,不同之处是在人走的长廊边另设畜行道小桥,人畜分行,成为双层木桥。岜团风雨桥在木桥立体功能分工方面属国内外首创,与现代的双层立交桥有异曲同工之妙。
岜团风雨桥的另一个特点是由两位侗族工匠所建,他们各从一头建桥,风格迥异,最后却浑然天成地统一在整体中。岜团风雨桥造型庄重典雅,结构独特,亭阁的瓦檐层叠,檐角高翘,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桥与侗寨风光紧密相融,构成了一幅美妙的风景图。倘若赶上斗牛节,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聚齐岜团风雨桥上翘首看热闹,观水牛在河滩上角斗,看激流飞扬,听牛角碰撞,论成王败寇, 实乃快事一桩。一百多年来,观众和水牛换了一茬又一茬,只有岜团风雨桥安然不动,一直见证这个古老的传统习俗。
在侗族人的生活里,风雨桥既是交通建筑,也是生活场所,更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符号。漫步桥上,经常看到老人在桥上打牌,小孩在桥上玩游戏,农闲时还有侗家老奶奶在桥上做一些小买卖。在侗族传说中,风雨桥连接生死,造桥是为自己和家人积德纳福的事情,亭阁凿井里的花球和桥上的碑文,也密密麻麻地记载着众人修桥的功德。有的风雨桥中央建有神龛,供奉各路神仙,寄托侗族人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运昌吉的良愿。而人们把风雨桥建在村寨溪河的下游,也是期望这座桥能守住财源,保住寨子的风水。
风雨桥的精巧华美和承载的意义固然令人神往,但它最惊人之处在于桥梁的建筑工艺。侗族工匠在修建风雨桥时,就地取材,用山上盛产的杉木凿榫打眼,木栓穿合,整座桥不用一根钉子。究其原因,风雨桥百年不倒的奥妙,在于一项已经传承了七千多年的技艺。七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学会了利用榫卯结构, 以匠之心造木之艺——突出来的榫头和凹进去的卯眼扣在一起,两块木头便紧紧相扣,不再分离。成千上万根木料,只凭榫卯交叉错插结构,一幢房子、一座桥梁便可以屹立千百年。风雨桥就是其中的杰作。
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祖祖辈辈的“侗族鲁班”胸有丘壑,盖房造桥从来不用设计图,全凭墨斗和木尺。他们除了是利用榫卯的高手,還能出神入化地运用刀斧,而世代相传的工艺绝学,也得以在一代代侗族工匠手中发扬光大。百年来,无情的洪水屡次把溪河上的风雨桥冲毁,能工巧匠们总能一次次把风雨桥重建。侗族人不愧是天生的艺术家!
时至今日,一座座风雨桥在侗乡的青山绿水间屹立,坚固、精美、神奇,散发着逝水流年的光芒。它们历经百年沧桑,日夜注视着侗族人生活的变迁,也庇护着他们的日常出行。让风雨桥战胜时间的,不仅是榫卯结构,更是侗族工匠的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