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以立 图|湫光美术馆 徐以立
01 湫光美术馆
党的十九大将文化建设提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强调坚持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作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窗口,美术馆肩负着提升人民审美情趣、培养公众艺术文化修养的重要责任。
作为一家公益美术馆,位于宝山区罗店镇罗新东路800号的湫光美术馆,在这方面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典范。
铺纸研墨、执笔挥毫,一手利落的字力透纸背……“墨作龙蛇纸上飞。”每次来到湫光美术馆采访,笔者总能看到一位儒雅的中年人在挥翰。
他叫俞庆榕,是湫光美术馆的创始人、第九届“上海市慈善之星”、虹口区政协常委、上海湫光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不过看起来并不像领导中国蜡烛生产龙头企业乘风破浪的企业家,倒更像一位潇洒飘逸的书画家。
有心的读者应该记得,笔者曾对俞庆榕进行过专访。他创立的上海湫光进出口有限公司一直关注社会弱势群体,自创立以来累计捐赠金额已高达人民币870万元。在抗击疫情时,除了组织人手从越南支援国内24万只、价值10万美元的一次性口罩外,他还第一时间为援鄂医疗队医护人员子女教育和所在区及社区捐款捐物达人民币170余万元,并在疫情后期向虹口区捐赠包括10台单价人民币28 000多元的动态测温仪,保障复工复产复市复学的有序开展。
除了这些传统的捐款捐物的公益行为之外,俞庆榕还是一位以私人艺术收藏品来践行艺术公益的公益人。和许多企业家借由收藏之举达到某种程度的自我认定、展示实力和品位不同,出于艺术情怀,以及对人民、对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他想得更多的,是如何让艺术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经济快速腾飞的当下,我们该何处安放自己的信念和理想?艺术是一个很好的着落点。”
他的思考不无道理。“文化软实力”在十七大报告中一经被提出,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已和城市发展水平、公民道德建设一样,具有可以被量化的潜质。美术馆作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文化资源的承载者,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文化使命也愈加突出,也成为衡量“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 尺。
因此,2019年,无偿捐出所收藏的上千件艺术品,俞庆榕创办了公益美术馆“湫光美术馆”,不仅向公众提供通俗易懂的艺术互动与公益艺术教育,更为中国文化对外交流传播提供了平台。
02 湫光美术馆馆长俞庆榕(右)、华侨画家陆志康(左)在“《爱的希望》—庚子年陆志德抗疫主题展新书首发式”上
从私人收藏家到湫光美术馆创始人,他的心态一直都没变:“我希望湫光美术馆成为公众所喜爱的品鉴、学习艺术之地,成为社会公共资源。”他表示,收藏品最终将全部留给社会。5月14日,他又将两幅馆藏画作《五朵金花》《英雄回家》捐赠给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不过,早在2017年的“庆祝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上海美术作品展”,2019年的“翰墨丹青颂华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书画作品展”中,湫光美术馆馆藏画作的身影就已呈现。
“这是赵之谦的作品,这是翁方纲的作品,这是张大千的作品……”俞庆榕带着笔者在湫光美术馆参观藏品。从古代到现代,笔者宛若停靠在历史长河的某一处中,感受到了“一叶扁舟轻帆卷”的自然惬意。
“美术馆要真正成为与社会对接的文化平台。不是高高在上的宫殿,而是让人们接受未知的课堂,这才是美术馆的教育职能与社会责任。”虽然湫光美术馆的私人藏品极多,但是他依然无偿地践行美术馆的美育功能,对公众进行预约免费开放。
讲清每件藏品的由来,为文化传承记下如椽史笔,邀艺术名家共同品鉴……他和湫光美术馆不断努力光大中华文化瑰宝,强化民族自豪感。2018年,上海领事馆夫人团来到湫光美术馆参观。他介绍藏品的来龙去脉、背后深厚的文化含义和蕴含的民族精神,弘扬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并促进各国间的文化交流。
此外,湫光美术馆还在竭尽所能在境外收集散失的中国文物珍品。
2019年3月11日,香港,在嘉德2019春拍现场,俞庆榕正襟危坐,等待着台上锤子的落下。此番,湫光美术馆远赴香港,为的就是想要拍下的许乃榖的《孤山补梅图》。作为艺术收藏家,他非常清楚《孤山补梅图》的艺术价值:“《孤山补梅图》煌煌30米巨卷,汇集道光年间到民国期间大量诗词名家的书艺真迹,可谓星光熠熠。”
道光元年,许乃榖协同友人补梅600枝,并在西湖孤山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艺文界聚会。祀典过后,他又作《孤山补梅图》。图成后,自道光至民国,90余名流俊彦题咏,得共计140篇诗、词、文章,其中不少名篇,被后世引用、传唱。除却显宦名儒曾燠、潘世恩、顾莼、翁同龢,‘后吴中七子’卷中可见其五;位列‘清词三大家’的项继章之墨迹仅见此处;闺秀作家如归懋仪、潘定如、吴藻均有题咏。
经过几番激烈的加价,湫光美术馆以800多万港元拍下这幅流传境外的真迹,让漂泊的“游子”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公益性美术馆为公众心智成长和社会关注提供了媒介和技术,是艺术教育产生社会效应的重要环节。公益性美术馆的教育和引导,有利于培养公众的爱国情操和文化自觉,最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得到弘扬。
此次疫情“大考”,在抗疫斗争中产生的伟大抗疫精神正成为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强大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
“疫情总会结束,但是伟大抗疫精神一定要传承下去。”俞庆榕敏锐地意识到这一点:“弘扬新时代的伟大抗疫精神,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支撑。”
疫情期间,他联系华侨画家陆志德。几经讨论,他们决定以钢笔画的形式,画下“最美逆行者”的最美身影—临危受命的白衣天使、使命必达的军队战士、每天奔波巡查的基层干部、驻守一线的志愿者、无私援助的国际爱心友人……
虽然不能去一线得到创作素材,但是俞庆榕和陆志德静下心来,不断通过电视媒体每天报道疫情前线的感人场面和新闻图片收集素材,并通过画笔加以呈现,定格住国人无数的感悟、记忆和期望。很快,由湫光美术馆策划、整理、出资的新书《爱的希望》,在短短3个月内顺利出版。
翻阅新书,笔者看到,每幅钢笔画都生动记录着一张张鲜活的抗疫面孔,整本书则讲述了国家抗疫工作的进展:医务人员奔赴抗疫前线,国内外华人、华侨为抗疫斗争贡献力量,复工、经济复苏,大爱无疆、中外相互支援,共同抗疫。“每一幅画都画得更完美一些,抗疫故事也更完整。”俞庆榕说。
2020年6月6日,“《爱的希望》—庚子年陆志德抗疫主题展新书首发式”在上海中心大厦举办。热情的读者围着俞庆榕和陆志德,捧着新书,热烈地讨论关于新书的话题。
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由上海市普陀区统战部、湫光美术馆联合举办的“爱与希望—2020年陆志德抗疫画展”,7月1日在刘海粟美术馆分馆(上海普陀区美术馆)开展。
现场接受采访时,湫光美术馆的李萌老师告诉笔者,这是湫光美术馆再次将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和指挥下的抗疫故事广为传诵的举动。“之后,湫光美术馆将继续到其他地区展示这些抗疫作品。根据市委的要求,把抗疫精神传到千家万户,这是湫光美术馆的工作方向!”
除了展出大量珍贵的艺术藏品和优秀抗疫作品,湫光美术馆还资助了不少画家,并策划、出版了不少书籍,比如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杨秋宝所绘的连环画《水浒传》。俞庆榕说,这是杨老师为湫光美术馆专门定制的。“根据湫光美术馆的设计图稿进行创作,历时2年完成”,可谓“画笔绘名著,国粹永传承”。
“艺术是要为人民服务的。”他说,作为公益美术馆,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低调务实、埋头苦干。未来湫光美术馆将继续以艺术融合公益的力量,不断提升公众的幸福指数。”
是啊,作为公益美术馆,湫光美术馆用坚定的力量,让公益与艺术之美,在申城缓缓铺陈、徐徐蔓延。正如俞庆榕的书法作品所展现的情怀一般:一撇一捺凝聚传统品格,起承转合蕴含人生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