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海军
在今年的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仅“就业”一词就出现了39次。李克强总理在5月28日记者会上指出,既要稳企业、保岗位,同时还要创造更多新的就业岗位,并特别强调“我们的零工经济大概能够容纳两亿人的就业”,为破解特殊时期就业难题指明了方向。
事实上,疫情期间,有些企业自发地通过“共享员工”这一零工经济的特殊形态,展开企业间的互助、自救,稳定了特殊时期就业环境的基本面,零工经济也在此背景下,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随着新就业形态不断涌现,零工经济正成为解决当下就业问题的有力补充。
西安的李霖润前不久成为公司裁员中的一位,没了收入,压力倍增。“钱只出不进,这个感觉是很可怕的。每月各种银行账单就会准时发到手机上,房贷、车贷、养娃,还有许多日常开销,一个月要一万多块钱,有工资时没觉得怎样……”李霖润说,妻子每个月收入不多,孩子靠父母照看,他是家里的顶梁柱,再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银行卡最多还能撑几个月。
在家待业的那段日子,李霖润的内心很脆弱,找个合适的工作对于他来说也不是那么容易。“不挣钱,每天看的都是怎么把钱花出去的。”李霖润说,虽然工作几年间攒了一些积蓄,但对于从小家庭条件较差的他来说,攒下的那些“家底”经不住折腾。后来在朋友的建议下,他慢慢尝试着做一些零工。
除了外卖骑手,他尝试过快递员、滴滴司机和代驾,妻子下了班还会在他的建议下尝试网络主播。“不管怎么说,每天都不闲着,慢慢地收入多了,心总算踏实了一些……”李霖润说。
在北京某电影院工作的陈露加,最近几个月成了一位外卖骑手,“送外卖女孩子比较少,但我觉得自己还比较能吃苦吧,对路线啊、交通啊,还算比较熟悉吧……没想到一做就是两三个月。”陈露加说,外卖骑手不需要太大的投入,多劳多得,只要有时间有体力,多跑一单就多挣点钱。陈露加觉得,最主要的是这份工作还比较灵活,不想做也没人逼着自己,比较自由。
零工经济下的各个行业,进入门槛低,退出成本也不高,对于待业或兼职的人们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李霖润觉得,随着零工经济下的工作越来越多,渠道越来越便捷,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发现新工作,创造新生活。
零工经济是指由工作量不多的自由职业者构成的经济领域,利用互联网和移动技术快速匹配供需方,主要包括群体工作和经应用程序接洽的按需工作两种形式,是共享经济的一种重要的组成形式。
事实上,零工经济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兼职工作、合同工以及顾问零工由来已久。新鲜的是,零工经济已经扩展到中产阶层、白领的工作中,并逐渐融入到了高价值、高度透明的科技初创企业的商业模式里。
在零工经济模式下,人们无需受到固定工作时间和专制办公室文化的限制,随心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时间和工作种类,既可以满足体验多种工作的需求,也能够以其为副业赚取收入。
有业内人士预测,未来10年,将是零工经济快速发展的10年,零工经济平台的发展和完善,将极大地影响现有的社会雇佣关系,自由职业者的比例将大幅上涨。而零工经济大流行的背后,是传统就业环境的改变,过去依赖企业、公司才能完成的价值实现,现在个人完全有可能独立完成。原有的“企业—员工”式的雇佣合同制,逐渐向“企业—平台—用户”的合作模式转变。
不仅如此,零工经济模式的优越性在实践中愈发明显,对自由职业者来说,他们通过零工经济平台,输出自己的特长、技能和资源,完成自身价值的最大化,同时拥有充分的灵活性、自主权,成功实现个人收入结构的多元化;对服务需求方来说,零工经济平台将零散、分散的零工劳动资源进行了整合,企业不必长期雇佣大量人力,可根据需求合理调用,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用人成本;对于社会来说,零工经济丰富了社会雇佣关系的形式,成为社会就业的缓冲器、蓄水池,以高效灵活的平台特性迅速匹配供需端,带动了大量人员就业。
新华日报评论员梅剑飞坦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加速发展,新的经济形态日益涌现,零工经济作为新型的雇佣关系正式走上历史舞台,扛起保就业的大旗,释放出新的活力。未来几年,零工经济将作为长期雇佣关系的补充,创造新的发展机遇和就业岗位,在为人们带来稳定收入的同时,也将为社会创造更好的生产和生活服务,进而促进经济健康发展。